首页 > 会展频道 > 产业公司

江苏智能网联汽车企业产业发展怎样加速“闯关”?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  时间:2022-07-18

智能网联汽车是汽车产业与信息通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新兴领域,技术强度高、发展潜力大。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将网联化、智能化作为重点方向,提出到2025年实现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在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的商业化应用。

江苏是汽车零部件传统大省,但不是整车生产大省。智能网联汽车,为江苏发展汽车产业创造了新的跑道。去年,全省智能网联汽车企业营业收入规模已超1000亿元,但应用瓶颈、人才缺口也逐渐暴露。随着“智能”“网联”等新引擎开启,我省汽车产业如何加速“闯关”?

闯“应用关”:

从“政策监管”转向“市场需求”驱动

基于77GHz毫米波雷达的智能驾驶系统、国产自动驾驶4D毫米波雷达……7月14日,由省人工智能学会、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等联合举办的江苏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苏州落幕,在企业成长组和创新创业组两个组别中,一等奖不约而同地花落自动驾驶技术的“核心部件”——传感器项目。

这样的结果,大赛评审组组长、省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主任戴一凡并不意外,“车路云协同,将成为高等级自动驾驶落地应用的重要途径,智能网联汽车配备的多类型传感器成为场景交互和产业突破的关键。”

这一市场有多大?“4D毫米波雷达在点云密度、采样点、采样率等性能方面大幅提升,可为高质量自动驾驶提供更好的保障。预计2030年随着L4级车型的普及,4D毫米波雷达单一市场产值就将超千亿元规模,空间非常广阔。”一等奖得主、蛮酷科技联合创始人朱旻说。

“五六年前,车联网应用主要提供导航、娱乐等信息服务,随着技术不断成熟,要向驾驶辅助、自动驾驶方向演进。”戴一凡说,江苏布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较早,目前“起跑”不错,想要一直领先,就要充分跑好“从技术到应用”这一赛段。他认为,眼下车联网可以有四大应用场景——事故识别与警示等公共交通管理服务;包括数字化信息服务在内的智能出行服务;车辆失控预警、红绿灯信号提醒等自动驾驶辅助服务;与车联网相关的系统测试认证服务。

智能网联客车成为最好的突破口。近年来,国家运营客车的安全技术强制性法规陆续出台,根据中国客车安全评价规程,智能网联技术逐步成为客车的强制性标配。

“智能网联技术将率先在客车领域实现产业化。”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智能网联首席专家刘明春说,这得益于客车行驶速度低、场景具有地理约束性、行驶中车辆行人种类和数量少,对激光雷达等感知设备依赖性降低,自动驾驶研发难度低、成本也相对较低。

刘明春举例说,目前苏州金龙智能网联云控平台已累计接入车辆超18万辆,未来,他们将以此着力做“增值服务”,推动智能网联客车率先在固定站点公交、短途接驳、景区观光等特定场景中落地应用,并逐步向城市道路、高速公路等场景拓展。

不过,业内人士也指出,智能网联汽车的应用从“政策监管驱动”向“市场需求驱动”转型过程中,还有不少“痛点”,比如技术及产业链成熟度尚未完全满足商业化需求,车辆成本高、回报低,存在安全隐患,相关法律法规及基础设施尚未完善等,但这种转型是必需的,前景也是被业界一致看好的。

闯“人才关”:

江苏1万人才缺口待弥补

竞逐新赛道,得有足够多参赛的人。

清研车联信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郝杰毕业于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本身就是汽车专业人才的她2018年加入清研车联教育集团,从此投身汽车行业新技术人才的培养。她给记者讲了汽车产业人才的“两个10%”:全国汽车行业从业者是550万人,车企研发人员大约55万,占10%;其中研究智能网联车仅约5万人,占全部研发人员的不足10%。

“目前仅靠高校人才很难满足产业需求。”郝杰说,人才培养的“难点”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由于产业发展太快,导致供需脱节;行业标准动态变化,岗位人才标准缺失;产教融合一直以来的难点,也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这样的人才问题在我省均有体现。《江苏省车联网人才白皮书》显示,据不完全统计,江苏智能网联汽车人才总量在3万—4万人,主要集中在商业资源集聚度高、城市枢纽性强的城市。可喜的是,全省目前从事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工作的人才学历普遍较高,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占比八成,人才普遍趋向年轻化,从业3年内的人才占比超40%。

令人忧虑的是,人才分布并不均匀。目前在职人才岗位中,从事整车系统研发、智能驾驶系统研发、数据分析等智能车辆领域的人才占比较高,从事高精度定位和地图、智慧交通基础设施等方向的人才相对较少。在智能车辆、信息交互、基础设施三大领域,全省智能网联汽车人才缺口总数为1万多人。

“目前,高层次产业人才、科技创新型人才在引领行业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显得愈发重要。”省工信厅二级巡视员李裕桃介绍,2021年5月,省工信厅、省人才办联合印发《江苏省智能网联汽车集群产才融合推进工作方案》,提出要多措并举,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能网联汽车高层次人才和高端产业集聚区。像此次第二届江苏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去年7月启动,由省工信厅、省人才办等十余个省级部门共同支持举办,力度可谓空前,目的就是进一步促进创新创业氛围,汇聚行业人才。

省车联网战略人才交流中心主任刘飞云认可这样的尝试。她建议,对高校来说,应探索、优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智能网联汽车相关课程体系和教学支撑体系;深入开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校企合作,跨学校、跨学科、跨专业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对于相关部门来说,提供公开的政策信息汇总平台,对中端人才尽可能提供住房、子女教育、稳岗补贴等政策支持;各地政府应加大推进引才工程,通过设立智能网联汽车重大项目吸引人才,组织企业定向赴各地开展招聘,建立智能网联汽车人才资料库。

闯“产业关”:

布局产业链体系避免“新泡沫”

江苏是汽车工业大省,去年,我省“自揭其短”——省发改委发布《关于切实加强汽车产业投资项目监督管理和风险防控的通知》,指出2016—2020年,江苏省汽车整车产能利用率呈现出逐年下降,且与全国行业平均水平差距呈逐年加大态势,部分地方存在项目进度严重滞后、产能利用率持续多年偏低等情况。打响了去汽车“产业泡沫”的第一枪。

发展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绝不能重蹈覆辙。

首先,是合理布局产业链体系。从整个汽车行业看,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5G+互联网、智能交通技术与汽车产业的加速融合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迅速崛起,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汽车产业变革。

我省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人才资源丰富,早在2019年就发布了首批省级车联网先导区。眼下,全省集聚智能网联汽车企业和科研院校500多家,集中分布在苏南、苏中,覆盖车载环境感知、车载软件系统、车载终端与芯片、汽车执行与控制、车联通信网络、智能网联测试等11个产业链环,形成完整的上下游配套体系,特别是在高性能计算芯片、自动驾驶软件算法、测试验证、车联网设施设备等领域发展水平全国领先。

基础设施领域的投建也更加张弛有度。我省率先发布政策,组织开展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推进标准体系建设,先后建成国家智能交通综合测试基地、智能商用车质检中心等2个国家级的检测中心。

如今,行驶在无锡、苏州、南京等地街头,可以发现很多路段都部署了路侧智能化设备,从显见的拥堵提示、盲区预警、限速等数字化交通标识,到不引人注意的智能化信号机,车联网的覆盖规模越来越广。

苏州工业园区是我省首批车联网先导区,2019年就在全省率先建设了第一条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如今,苏州市车联网指挥中心与市级云控平台选址在苏州工业园区,并即将进入实质性建设、运营阶段。

“目前,园区已完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未来五年顶层规划设计,将逐步实现园区全域智能网联化改造与建设。今年上半年,园区已在金鸡湖景区规划了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综合示范场景。”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卢渊介绍,明年智能交通世界大会期间,环金鸡湖无人小巴、无人公交以及自动驾驶出租车、AVP(自动泊车系统)等都将投运。

这样的应用场景在我省将越来越多。今年4月,省制造强省领导小组又印发了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既理清道路、避免过热,又提供足够的产业发展保障。

“当前,江苏正努力建设引领全球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产业高地和创新策源地。”李裕桃表示,丰富的产业资源、雄厚的科研力量和广阔的市场空间都是我省的优势,未来将重点以应用为牵引,持续探索商业模式,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培育骨干企业,促进产业加速“闯关”、健康发展。

□ 本报记者 付 奇

责任编辑:管理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关于我们 | 工作人员查询

黄淮网(www.86hh.com)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