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展频道 > 产业公司

一位矿工经历的矿区变迁

来源:徐州日报  作者:  时间:2022-10-20
采煤塌陷区变身风景区。
 

徐州日报记者 祁淑彬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金秋十月,徐州市贾汪区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里,明净的湖水在阳光的映照下,泛起一片金色。潘安湖所处的地理位置原为权台矿和旗山矿地下采煤塌陷区域,总面积1.74万亩,是贾汪区内面积最大的采煤塌陷地。

“真的不敢想,我们的老矿区如今真的能变成国家级湿地公园。”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高胜,是土生土长的潘安湖街道人,在权台煤矿工作了26年,“亲眼目睹这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热闹!那时的煤矿是生活的全部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矿吃矿”。在那个能源结构单一的时代,煤炭就是工业的“粮食”。而位于贾汪区潘安湖街道的权台煤矿,从1959年建成投产,到2011年停产,不仅是贾汪区的重要经济支柱,也是徐州作为著名煤城的重要代表。

1975年出生的高胜,就生活在权台煤矿边上的瓦店村。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里的小山村因为有了煤矿而不同。在高胜的记忆里,“人家村里都种小麦、大米这样的粮食作物,我们是种菜,白菜、青菜、莴苣这些经济作物,菜市场里的常见菜都种。”高胜说,种了菜以后就拿去卖,也不用走远,都是卖给矿上食堂、矿工家属,“那时候这里人多,矿上职工和家属来自天南地北,足足两三万人。”

每天看着来来往往拉煤的货车和小火车,以及漫天扬起的煤灰,是生活的常态。高胜回忆,当时这里热闹得很,大家对这样的环境也习以为常,“矿区公园里有座假山,孩子放学都喜欢爬上爬下,一趟玩下来,都是一手黑灰,衣服裤子就更不用说了,根本不敢穿浅色衣服。”

传统煤矿是个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产业工人,一座煤矿的生活区,就是一个超级小城。“电影院、公园、银行、医院……只要你能想到的,这里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矿工和家属们,在这里扎根,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专属于矿区的生活方式。

工人村、工人俱乐部、大食堂、工人体育场、大浴室……到处都是满满的人,矿上的人来自五湖四海,各地口音都有,矿区的经典美食很多,“那时候,矿上食堂大师傅的手艺都是徐州顶尖的。”

“靠矿吃矿”,毕业后他也成了矿上的人

上世纪90年代,高中毕业的高胜正式成为权台煤矿的职工,从事井下电工维修。“现在我们脚下这一片土地,包括潘安湖底下,地下几百米,我都跑过,路熟得很。”高胜笑着说。

高胜所在的权台矿,是徐矿集团旗下的明星矿井,每天生产5000-6000吨,生产高峰期可达200万吨年产量,“生产的煤多,拉煤的车从早到晚都停不下来。”

以前村里人都靠种地为生,干的是力气活,得看天吃饭,或者就是买个拖拉机干运输,如果一家能有一个在矿上工作的,那家庭收入就能比其他人家高上一大截。“其实说起来,当年村里那些买车干运输的,运的也是煤,还是吃的煤矿这碗饭。”

高胜说,自己当年刚进单位,第一个月工资拿了200元,还有5险2金,“我父母都是农民,自己能上班有工资,开始能赚钱养家就很知足了,下井的时候还有下井费、班中餐,吃饭看病都能在矿上解决。”

工作虽然不错,就是环境太差了。坑洼破败、灰头土脸——不仅是在井下,地面生活也是如此,整个就是“黑、脏、乱”。

进入2000年,由于长期的煤炭开采,周围村庄的土地开始塌陷,房屋也出现了开裂,“离得近的西段庄村,地渐渐种不了了,房屋开裂得厉害,有的从屋顶一直裂到墙面。”这样的情况不仅仅出现在权台煤矿、旗山矿。

贾汪,有着130年的煤炭开采史,为江苏乃至全国早期的经济建设作出过重要贡献。但由于长期煤炭开采,全区塌陷地面积高达13.23万亩。

换个活法, 迎来绿色新生活

农田沉降、房屋开裂、道路断裂,这里的生态环境逐年恶化,此前过于依靠能源的发展路径被舍弃,2000年以后,贾汪的矿井陆续关停。

也就在这时候,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原址的村庄开始陆续搬迁,从已经开裂的危房里搬出来,搬进了新建的集中居住区。湖畔一期、湖畔二期……这些5层小洋房成为了采矿塌陷地村民的新家。

村民们住上了新房子,也开始了新的生活。这片塌陷地也开始了整治。

2010年3月,贾汪区正式对采煤塌陷区实施改造。规划总面积52.89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16平方公里,希望通过“挖深填浅、分层剥离、交错回填”为核心的土壤重构技术,对采煤塌陷破坏的土壤进行重构,恢复土地生态调节功能。

2011年秋,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出炉,贾汪名列其中。随着江苏省出台《关于支持徐州市贾汪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的意见》,对潘安湖采煤塌陷区实施改造就成为“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的生动诠释。

2012年4月,贾汪区潘安湖湿地公园景观绿化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同年12月17日,潘安湖湿地公园被评为省级水利风景区。2017年1月,国家旅游局和环保部拟认定江苏省徐州市潘安湖湿地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目前,潘安湖湿地公园已经形成以依托潘安古镇为依托,在煤矿塌陷地形成的大面积水域基础上,集游览观光、生态宜居、旅游度假、乡村民俗体验等为一体的最美乡村湿地景观。

而高胜,在煤矿干了26年,经历了权台煤矿关闭、旗山煤矿关闭,现在的他,是潘安湖湿地公园景区工程部的一名普通职工。“现在真的体会到,天变蓝了,水更绿了,出门心情更好了,道路也变得更通畅了!和以前比,那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责任编辑:管理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关于我们 | 工作人员查询

黄淮网(www.86hh.com)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