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展频道 > 产业公司

573家机构聚焦前瞻性产业 江苏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迅猛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  时间:2023-07-19

江苏省委编办近日统计,截至去年底,江苏已登记设立200余家新型研发机构事业单位。省科技厅最新公布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省有新型研发机构573家。新型研发机构已成为全省科技创新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江苏高度重视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和发展,围绕国家重大科技部署和地方创新发展需求,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科学家团队等创新资源共建新型研发机构,构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长效机制,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新型研发机构迸发科创新动能

3月以来,一些新型研发机构聚焦江苏前瞻性产业强势发力。

近日,由江苏新型研发机构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参与制定的《GB11122/D1柴油机油规格国家标准》通过国家审定。“我国润滑油国家标准一直采用的是美国API标准体系,无法真正满足中国自主技术的润滑要求,自主润滑油标准的制定势在必行!”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院长助理赵峰介绍,以往我国研制生产的润滑油必须到美国送检取得认证后才能走上国内市场,现在有了自定标准,润滑油研发与生产的主导权握在了自己手中。

“我们这项技术颠覆了刚性、笨重的传统太阳能电池特性,将大幅度节约各种飞行器的载荷容量,提升我国在无人机、近地通讯卫星群等战略平台上的国际竞争力。”北京大学长三角光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孙泉介绍,在今年科技部主办的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总决赛中,北京大学长三角光电科学研究院参赛项目“应用于空间飞行器的新型钙钛矿光伏技术”获得优胜奖。

今年4月,中科南京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与多家公司签署智能决策大模型项目合作协议。中科南京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院长程健告诉记者,项目面向适用于解决复杂决策问题的决策大模型广泛需求,研发基于国产算力昇腾计算平台的“智能决策大模型与服务平台”,助力我国人工智能研发范式和产业应用模式的变革。根据合作协议,研究院将主导智能决策大模型设计、训练及服务平台搭建,并赋能电力、机器人、医疗等应用。

“因技术服务、成果转让而诞生的新型研发机构,如今日益向基础研究衍生,从而打通、整合了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产业孵化和市场销售的全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从根本上解决了科技与产业‘两张皮’的问题。”江苏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张华总结道。

灵活机制让科技成果转化提速

新型研发机构之“新”,主要体现在投入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化,该“四化”也是《科学技术进步法》对新型研发机构的标准定义。

集成多元主体投入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建造优势资源蓄水池。孙泉介绍,北京大学长三角光电科学研究院由北京大学与南通市政府共同发起成立,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新型研发机构。孙泉提到,研究院不仅在运行机制上偏向市场化运行,且用人制度较为灵活,“在体制上属于事业单位管理,人才管理上按照市场化模式运行,给优秀人才更大的吸引力。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还可享受南通创新区人才安居相关政策。”

“我们完全是市场化运作,管理自主,人才聘用自主。”谈及研究院频出重磅科技成果的原因,赵峰说,在传统机构,用人要报批,而时间不等人,稍一耽搁,相关领域人才就被竞争对手挖走。此外,科技项目成果转化以后,激励政策也可以自主制定,这对引进项目和团队都是“催化剂”。

“新型研发机构要培育的不仅仅是一个研究院,而是一片繁茂的孵化企业森林和良好的成果创新转化生态。”程健感受颇深,新型研发机构在管理制度上有较大自由度,不仅聚焦关键技术的突破,而且突出产业成果转化孵化,与企业和市场需求贴合更紧密,形成自由度高、活力指数强的产业创新氛围。“通过新型研发机构持续创新,探索科技成果‘沿途下蛋’高效转化机制。”程健说,“沿途”是指科技成果研发孵化具有阶段性、持续性,“下蛋”是要求科技成果能快速应用,新的技术通过研究院的支持进入市场,吸引资本投资,孵化出能够独立运营的成熟企业。

需打破更多制度桎梏,迈向高质量发展

新型研发机构的特点被形容为“四不像”——“既是大学又不完全像大学,文化不同;既是科研机构又不完全像科研机构,内容不同;既是企业又不完全像企业,目标不同;既是事业单位又不完全像事业单位,体制不同。”

目前,新型研发机构“四不像”的问题给机构发展带来了较大困扰。孙泉坦言,以北京大学长三角光电科学研究院为例,披着事业单位的“皮”,内置企业管理的“心”,在申请部分优惠政策时由于无法精准匹配申请要求而遇阻,导致无法享受部分技术创新支持政策。“需要从机制体制改革完善方面,打破制度带来的桎梏,让各项优惠政策申请渠道更为通畅。”

“虽然用人机制灵活,但团队人员的薪酬竞争力和企业相比有一定差距。”赵峰说,研究院作为信息化机构,经营模式为市场化自收自支,员工薪资水平比知名公司略低,这就造成行业人员流动性变强。“你费尽心思培养了一名核心员工,最后可能为别家做了‘嫁衣’。”

张华则认为,新型研发机构在发展过程中容易过度市场化,背离公共技术供给的初心。有的容易陷入传统事业单位体制,与市场脱节,成为政府的包袱。另一方面,新型研发机构在享受一些优惠政策的时候无法在条条框框中对号入座,错失国家的普惠性政策。“要进一步推动新型研发机构事业单位的发展,就是要充分赋予管理团队管理权限,同时要有容错纠错的兜底机制,鼓励新型研发机构敢闯敢干敢首创。”张华说。

新型研发机构的运营,全国都在广泛尝试。但从过去两三年运行情况来看,表现与结果良莠不齐,有的甚至走入困境。“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新型研发机构本身造血功能不强,部分机构还在靠政府补贴‘输血’,这种状态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丁宏建议,要成立高质量新型研发机构,与大院大所、国际知名科研组织、龙头企业合作。此外,科技成果转化有一定失败率,尤其在研发早期,政府要考虑为新型研发机构减负,降低新型研发机构运行成本。

如何让新型研发机构“辐射”出更长远的影响力?程健认为,在政策投入支持时需要考虑到研发项目的持续性和渐进性,一些研发难度较大的成果需要至少5—6年的时间才能有颠覆性成果。同时,需要弥合科研院所基础研究与市场落地之间的鸿沟,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孵化初创型科技企业,让“小企业”做出“大成果”,突破市场转化瓶颈,“目前还需要较多‘临门一脚’的辅助,给距离产业化一步之遥的科技成果再添‘一把火’,尽快帮助应用落地。”(张宣 程晓琳)

责任编辑:管理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关于我们 | 工作人员查询

黄淮网(www.86hh.com)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