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展频道 > 产业公司

徐州工程机械产业,“韧”在哪?

来源:徐州日报  作者:  时间:2023-07-21
徐工重型车间外的广场上,各类产品有序排列、蔚为壮观。
超大吨位U型臂智能焊接车间。 徐工集团 供图
 

徐州日报记者 王正喜

核心提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江苏要在科技创新上率先取得新突破,打造全国重要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使高质量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多元化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徐州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先后突破掌握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正在努力打造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实体经济是徐州的家底,制造业是徐州的根基。徐工集团持续攀登高峰,突破更多关键核心技术,铸就更多大国重器,为打造世界级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建设制造强省发挥了引领支撑作用。

6月6日上午,在全球最大矿业装备智能化制造基地,徐工超级露天矿业装备XES35电铲下线、两台700吨液压挖掘机交付、440吨刚性矿车发往南美。徐工一天时间“三箭齐发”,征战全球,显示出徐州在高端矿业装备领域研发制造硬核实力。

当天,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智慧矿业创新集群在徐州成立。这一创新集群由中国矿业大学、徐工集团等矿业领域龙头机构,15家井巷工程龙头企业和相关智慧矿山领军企业共同发起。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会长苏子孟表示:“目前矿业领域已进入智慧化、绿色化发展深水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徐工连续、批量向世界矿山机械市场交付高精尖设备,打破外资品牌的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对于改变全球矿业机械竞争格局,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依托中国矿业大学这一矿业最高学府,将国家所需与徐州“一号产业”所长紧密结合,携手上下游企业打造工程机械产业新生态,徐州工程机械产业的韧性越来越强。

起步最早,一个产业聚合千余家企业

7月5日至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今年以来,随着“343”创新产业集群培育壮大,徐州“一号产业”强链补链延链,一系列工程机械行业关键基础技术相继取得突破,更多优质企业竞相涌现,徐州工程机械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徐州是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认定的“中国工程机械之都”,自2011年以来一直蝉联这一荣誉称号。在徐工集团带动下,徐州工程机械集群进入首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江苏省全力打造的6个国际先进制造业集群之一。

从徐州工程机械产业发展历程看,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第一台塔式起重机和5吨汽车起重机在徐州研制成功,之后,又成功研制出了调度绞车、汽车起重机、内燃压路机、手扶拖拉机等诸多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徐州工程机械产业刚一起步,就迈入我国工程机械行业最前沿。

1989年,由徐州重型机械厂、徐州工程机械制造厂、徐州装载机厂和徐州工程机械研究所“三厂一所”联合组建的徐工集团正式成立,成为行业首家集团公司。上世纪90年代,抢抓国家“引进、消化、吸收”政策,徐工吸收了回转支承、长油缸、驱动桥等大量国际领先的技术,又吸引了卡特彼勒、美驰车桥等外资企业入驻徐州。

工程机械产业作为徐州本土成长起来的支柱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培育发展壮大,已经成长为徐州最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业,基础好、体量大,产业链条完整、布局较为合理,目前可以讲是“有高原有高峰”。

2022年,徐州工程机械产业集群规模超过1700亿元,占全国市场的20%以上。集群全面覆盖工程机械20大门类,其中随车起重机、汽车起重机、履带起重机、装载机等13个主机产品全国第一。集聚了1200余家零部件配套企业,零部件本地配套率接近60%。

上游集聚了1200余家工程机械零部件配套企业,从涉及的产品领域看,专用底盘、液压件、变速箱、驱动桥、电控系统、回转支承、驾驶室等零部件实现系列化本地配套,工程机械油缸、驱动桥、回转支承3类零部件销量全国第一,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近60%。

中游全面覆盖工程机械20大门类,工程机械主机产品型号规格达400余个。其中,随车起重机、登高消防车、高空作业车、轮式起重机、旋挖钻机、平地机、压路机、摊铺机、装载机等13类主机全国第一。

下游拥有徐工汉云、赛摩协同制造等4家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徐工租赁、徐工电商等专业后市场服务平台。

近年来,徐州已成为全国工程机械生产及服务企业最多、综合规模最大、品种覆盖面最广、产业集中度最高的工程机械制造研发基地。4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机械质量检验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引领徐州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基本实现了集约化、柔性化、智能化生产,探索走出了一条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提升之路。

全地面起重机从1200吨、1600吨,到2000吨、2600吨,不断刷新“全球第一吊”纪录。全球最大后驱刚性矿车XDE440、全球最大塔式起重机XGT15000-600S、全球最大旋挖钻机等都是2022年以来下线的最新产品。

一个品牌成就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一个产业支撑一座城市,提升一方实力。徐州工程机械产业已经形成了“一超、一大、多强”企业梯队,构建了国资、外资、民资“三资并进”发展格局。“一超”,徐工集团是全国行业内第一个千亿企业,连续34年稳居全国第一位,连续4年荣登世界品牌500强,连续3年位列全球工程机械前三。“一大”,卡特彼勒(徐州)是卡特彼勒超大挖掘机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多强”,吸引了美驰车桥、利勃海尔等全球巨头,培育了海哲伦、巴特重工、世通重工等本土骨干。

卡特彼勒徐州工厂已成为卡特彼勒在中国的旗舰制造工厂,逐渐成为卡特彼勒全球挖掘机制造基地。卡特彼勒以徐州工厂为核心的制造基地,打造了强韧的供应链体系,在中国的一些工程机械配套件供应商已成为行业翘楚,并成功登上全球工程机械的大舞台。

得益于提升供应链融通力度等措施,徐工集团所在的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成为全国工程机械生产及服务企业最多、综合规模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研发基地。这与加快构建“整整协同”“整零协同”“零零协同”等多维供应链融通网络密切相关。

在徐州高新区,徐工消防、徐工重卡等龙头企业的快速增长拉动全区工业经济蓬勃发展。随着徐州工程机械产业布局的调整,贾汪区和邳州市工程机械产业发展的势头也在逐渐赶上。

“四链”融合,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这是大国经济必须具备的重要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强调“保持并增强产业体系完备和配套能力强的优势”,部署“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与考量。

7月12日,在徐工集团下属阿马凯液压技术有限公司,一枚蓝色外壳的阀块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操作员李同同摁下启动键,工作台顺时针转动起来,机床上方的刀具轮流打磨阀芯孔。

“液压系统相当于起重机的心脏,决定着起吊的高度与重量。这是液压阀上的关键零部件电磁阀,整个制造过程叫作珩磨。”阿马凯公司工艺技术部副部长王宗勇说,别看电磁阀个头不大,却控制着起重机“长胳膊”的内外伸缩及所吊重物上下升降。

2020年前,受制于加工精度,高端电磁阀只能从国外进口。为了攻克技术难题,徐工集团打通内部研发资源,立志为液压阀生产打造一把“尖刀”。

为了解决难题,徐工合作公司孙亚刚找来了产业链上游的主轴、电机、面板等企业一起研发。“整机打造出来后,我们又与徐工集团进行反复测试、调整,直到实现理想精度。”孙亚刚介绍,作为一家业内普通企业,经此一“战”,逐渐成为细分市场的“龙头”,对下游企业也有了“带队”能力。

将电磁阀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徐工的全地面起重机连创佳绩。从220吨到1200吨,再到1800吨、2600吨,一次次刷新全球全地面起重机的起重重量纪录。

徐工携手国内上游厂商共同开展研发攻关。目前300吨级以下机型产品通过技术升级,关键指标已达到全球第一,整机国产化率也由原来的71%提升到100%,所有零部件均为中国制造,彻底破除了“中国制造没有芯”的魔咒。

目前在徐州,基于以徐工等为龙头,众多创新型中小企业为配套的产业集群建立了起来,一个个“龙头引领+配套协作+院校协同+用户支撑”的高端工程机械及核心零部件协同创新联合体不断涌现,形成了网络化的协同创新生态系统。

作为徐工总工程师、徐工机械副总裁,单增海表示,徐工将进一步走好求实扎实的创新路子,加快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推动高端核心零部件早日实现国产化,牢牢占据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成为原创技术的“策源地”,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立下功勋。目前,徐工正以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国际化“五化”转型升级为方向,坚定实施技术创新和国际化主战略,把“智改数转”作为“董事长一号工程”,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

坐拥厚重产业家底的徐州,如何在工业机械集群领域继续“深挖”?眼下,徐州正在着力谋划这一支柱产业的新发展,把工程机械元素融入城市规划建设,推动工程机械产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在新一轮产业变革大潮中抢占发展制高点。

责任编辑:管理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关于我们 | 工作人员查询

黄淮网(www.86hh.com)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