蹄疾步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徐州新实践开局起步卓有成效
徐州日报记者 刘玉慧 实习生 胡玥 7月30日,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召开,动员全市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高质量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徐州新实践,在江苏“走在前、做示范”中展现徐州担当、作出徐州贡献。 孟夏之月,万物并秀。重大项目扎根落地,产业链条补强固延,商场街巷人头攒动……一幅幅现实图景,浓缩着实干与实绩,汇聚成徐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坚持从头抓紧、重点重抓,迎难而上、砥砺奋进,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徐州新实践中迈出坚实步伐。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全会认为,全市上下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全力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保持了加快恢复、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开局之年,时间过半,徐州交出亮眼成绩单:上半年全市GDP增长8%,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5和1.4个百分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超过全省平均,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固投、社消零等增速均居全省前列,商品房销售面积、进出口增速全省领先。 一系列关键数据,既有量的扩张,又有质的提升,充分彰显了徐州经济的内生动力和韧性活力。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全市上下把稳增长摆在突出位置,精准发力扩需求、强产业、转动能,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强链条、聚产业,为高质量发展强支撑。 徐工消防高空应急救援装备项目厂房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徐钢节能改造和超低排放项目连铸连轧生产线投产,中科智芯人工智能芯片项目通线量产…… 打开徐州项目建设名单,各类重点项目涵盖工程机械、安全应急等多个领域。今年以来,徐州紧扣“343”创新产业集群逐个制定行动计划、优化扶持措施,高效运转10个工作专班,加快编制新型能源体系中长期发展规划,数字经济、绿色低碳能源、安全应急等6个产业产值保持两位数增长态势。 ——抓创新、增后劲,为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7月23日,拖着长长的烈焰,首颗矿业专用遥感卫星“矿大南湖号”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出发,驶向浩瀚无边的苍穹。这标志着我国“智慧矿山星链计划”正式启动,将为中国乃至世界矿业行业发展提供可靠的遥感数据支撑。 潮涌徐州,动力澎湃。从大力推进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高端工程机械及核心零部件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到全市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41.8%,再到“徐州科创圈”成为全省创新布局的三大科创圈之一,徐州创新发展的舞台上精彩纷呈,成果竞相涌现。 能级提升强劲有力 全会提出,锚定高质量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着力提升城市能级和功能品质,城乡融合、区域协同的发展局面加快形成。 深入实施五大类100项城建重点工程,3条地铁、顺堤河作业区二期等重大交通工程有序推进,中心商圈、金融服务中心、大郭庄片区等重点片区加快打造,方特乐园开园运营,市中医院新院、疾控中心二期等项目有序实施…… 掷地有声的重点工作,彰显出徐州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力度和决心。从交通到文旅,从教育到医疗,徐州聚焦打造“三中心一枢纽一高地”,逐项开展专题研究、制定专项方案,中心城市建设的任务书、路线图更加清晰明确。 城市生活更加美好,乡村振兴后劲十足。 放眼徐州沃土田园,道路四通八达、村庄优美宜居、乡风淳厚朴实,一幅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次第展开。 今年以来,徐州深入实施粮食产能提升、精深加工提档、乡村建设提标、“两个收入”提速“四项工程”,大力推进230个省级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加快打造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示范带、五环路都市农业示范带,入选首批省级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镇村66个、数量居苏北第一。 补短板、固底板、锻长板,高质量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精彩不止于此。纵深推进六大领域52个合作事项,“1小时通勤圈”加速构建,160项高频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区域首届教育装备博览会、文化文史协同合作座谈会、住房公积金数字一体化座谈会、党校智库合作联盟会议等成功举办…… 淮海经济区内,协同发展进入系统发力、多点突破的快车道。以更强担当深化交通互联、政策互通、服务共享,徐州方向清晰、步履坚定。 民生幸福持续升温 全会提出,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不懈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大局总体保持和谐稳定。 大龙湖畔,人才夜市活动拉开帷幕,200余家优质企业在这里“挑灯觅才”。“这样的招聘会非常便捷!”前来应聘的应届毕业生张文灿在形如长龙的招聘“摊位”前“边走边选”,最终与正大集团达成初步就业意向。 新建雨污分流、改造围墙、翻新楼道……铜山区御源景城小区施工繁忙,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加速推进。“非常期待改造后小区的新模样!”在徐州,越来越多的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 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徐州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民生改善取得了有目共睹的累累硕果。 深入推进就业促进“十大行动”,城镇新增就业4.28万人;制定实施促进城镇居民增收“13条”和促进农民增收“13条”,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5.1%和6.9%、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扎实办好年度50项民生实事,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统筹推进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和市区易涝积水点治理,年度积水点治理任务已完成143个…… 一桩桩实事直指“急难愁盼”,一件件民生工程落地落实,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中流击水,勇进者胜。从经济数据到民生幸福,从繁华城市到广袤乡村,无不昭示着徐州蓬勃发展势头。放眼未来,更需锚定目标,信心满怀,真抓实干,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徐州新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