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展频道 > 产业公司

“四链”融合 为“343”创新产业集群“强身健骨”

来源:徐州日报  作者:  时间:2023-08-16

徐州日报评论员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万物繁茂、生机盎然的美好时节,我市成功举办“343”创新产业集群四链融合对接会,吹响了推进产业集群建设的新一轮“冲锋号”。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构建“四链”深度融合的开放创新生态指明了方向。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相互交织、互为支撑,推动“四链”深度融合,就是要着力推动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相互融合、相互协同、相互作用,在全力建设“徐州科创圈”的进程中,为“343”创新产业集群“强身健骨”,以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撬动高质量发展“强劲增量”,使徐州高质量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

从整体起势到深度融合,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不动摇,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四链”深度融合,积极构建全要素支撑、全链条融合、全周期服务的现代化产业创新生态,以工程机械为代表的“343”创新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加速提升,云龙湖深地实验室、高端工程机械及核心零部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创新矩阵加速构建,取得了一批具有较强引领力的创新成果。

当前,徐州正处于高质量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重要时期,也到了产业创新跨越新关口、培育新优势、迈上新台阶的关键阶段,推动“四链”深度融合,高效赋能“343”创新产业集群,当务之急就是突破创新、产业、资金和人才链条在各环节的堵点、卡点、断点,有效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质量,形成更加高效、稳定的要素供给能力,推动更多的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持续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创新是第一动力。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我们要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让传统产业革故鼎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注入不竭动能。立足我市产业发展实际,要以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为牵引,以打造云龙湖深地实验室为抓手,以创建高端创新中心为支点,进一步优化创新资源系统布局,激荡“四链”融合的澎湃动力。

产业链是经济运行的重要基础。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我们要深入实施十大产业集群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聚力“343”创新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做优、加速提质增效,前瞻性布局未来产业,持续推动产业链提档升级,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更大作为,筑牢“四链”融合的坚实基础。

资金链是打造优越产业生态体系的关键支撑。围绕创新链产业链需求,精准配置资金链,我们要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科技创新导向,推动金融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加速提升淮海经济区金融服务中心的承载力、集聚力,助推更多“科研之花”在徐州结出“发展硕果”。

人才资源是推动“四链”融合发展的核心动能。紧密结合“343”创新产业集群高质量建设需求,做好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着力构建与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深度对接的人才链,我们要用足用好各类人才招引政策,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培育引进人才,加快推动产才互融,在人与城的“双向奔赴”中加快形成“天下英才聚彭城”的生动局面。

百舸争流千帆竞,产业强市势如虹。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集聚创新资源,推动高质量发展,徐州有基础、有优势,也必将有新作为。让我们挺起产业强市的脊梁,加快成果同产业对接、人才同科技对接、资金同需求对接,推动产业集群能级跃升、产业布局攀高逐新,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徐州新实践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管理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关于我们 | 工作人员查询

黄淮网(www.86hh.com)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