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展频道 > 三农

苏北江南韵悠悠——全国文明村铜山区潘楼村解码

来源:  作者:  时间:2015-12-27

 

 

 

  初冬时节,一踏进徐州市铜山区三堡街道潘楼村,我们就被这里的景色深深吸引了:清水蜿蜒,家家枕河,游鱼可见,屋树倒映……与淳朴的乡亲话说桑麻,欢声笑语在清清河塘上荡漾,幸福安康在红瓦绿树间定格,一幅水润悠然的乡村画卷瞬间印刻在心头……“苏北江南”果然名不虚传。

  当一时的先进容易,保持长久的先进很难。过去10年,先后荣获全国绿色小康村、全国平原绿化千佳村、江苏省三星级康居示范村、江苏省法治示范村、江苏省计划生育先进村、江苏省文明标兵村称号的潘楼村,今年2月又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村”称号,成为全区唯一的全国文明村。

  文/刘昭君 魏朝星 尚庆迎 张驰 朱爱萍

  用美的环境改变人

  “蛤蟆尿泡尿,潘楼涝一涝,屋里穿胶鞋,出门踩高跷。土货运不出,洋货进不来,户户有光棍,家家茅草屋。”这些潘楼人口中的顺口溜,是过去这个地处苏皖交界偏远小村的真实写照。

  1997年,张衍刚被任命为潘楼村党支部书记,当时潘楼村集体所欠债务近40万元,居住环境脏乱差,社会秩序混乱。面对这种局面,张衍刚提出了“用环境改变人”的理念,带领村民大刀阔斧开展旧村改造,在没向群众收一分钱的情况下,村支部千方百计筹措资金,进行基础设施的项目建设,实现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同步。接着他们又突出做好“水文章”,结合村内河塘较多的优势,将村内的10多处河塘连通,让死水变活水,并对河坡进行了绿化、美化改造,做到水清、岸绿、鱼跃。村里还建起污水处理厂、进行厕所改造,避免了污水流入河道,形成水韵悠然的美好环境。

  我们在村内看到,临河人家在岸边种上月季、美人蕉、石榴、桃杏等花果,树下置石桌石凳,用来吃饭和下棋,清清河塘美化着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改写着乡村的记忆。

  用精神文明塑造人

  面对家族势力做大、黑恶势力发威、打架骂街不断的乱象,张衍刚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又提出了“用文明塑造人”的理念。

  村里以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为突破口,抓住“农村熟人社会和脸面社会”的特点,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比活动。从那时起,一面长约50米的“十星级文明户展示墙”,就一直矗立在村中心广场旁,全村600多户居民的户主名字都写在上面,包括爱国、守法、计生、敬老、致富、道德、育才、卫生、新风、团结在内的十颗星,每一家得了几颗星,一目了然。

  张衍刚用“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打造乡村文明和谐,现在这项活动成了全村人离不开的一件大事、盛事。村民自动检举,不文明行为成了过街老鼠无处藏身。除了“十星级文明户”,村里还评选“好婆婆”“好儿媳”“好少年”“潘楼好人”……大家都觉得得奖是一件特光荣的事儿。村民认为,“十星级文明户”牌子虽小,却是一个家庭的门面,是一个家庭的荣誉和文明程度的标志,“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已融入了他们的日常生活。

  张衍刚说,没有“十星级文明户”连续18年的评比,就不可能有全国文明村的荣誉。现在,“十星级文明户展示墙”成了村民道德展示的一面镜子,照出了每家每户的言行举止,就连村民娶媳嫁女都要到这里来探探“老底”。

  用产业发展富裕人

  过去,潘楼村里还流行这样的顺口溜:“昔日潘楼,楼无一间,草房连成片,处处是泥滩,工分二分三,辛辛苦苦干一天,买不到一包经济烟。”

  张衍刚1997年上任时,潘楼村仍处于贫穷落后的局面,仅有的工业就是濒临倒闭的小造纸厂,年产值不到几百万元,且负债累累。在张衍刚的带领下,小厂起死回生,一跃发展成拥有职工600余人、年产值亿元以上的中型企业,不仅解决了该村几百名群众的就业,还带动全村新建各类企业30多家。

  后因环境问题造纸厂被迫关停,张衍刚又带领村民把着力点放在发展民营经济上,先后引进生态环保型企业10多家,新增个体工商户20余家、发展电子商务农户12户,同时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提高农民收入,去年,潘楼村经济总量超过2个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98万元,成了有名的富裕村。

  为突破发展的瓶颈,如今潘楼村正利用环境优势,瞄准旅游产业,积极与美丽集团合作,争取投入30个亿,打造一个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文化+旅游的历史文化小镇。目前,概念性规划已经出来,振奋信心,令人期待!

 

  用公而忘私影响人

  无私才敢“晒太阳”。

  潘楼村村民、退休老党员,村“公道会”会长周脉营深情地说:“我们村有今天,全靠村支部,特别是支部书记张衍刚。这18年,他为了村体改造,率先带头扒掉自己亲兄弟的房子;为了村里的老人和孩子,捐款几十万元建设老年服务中心和青少年活动中心;他还拿自己家的钱为村里打深水井,为村民缴医疗保险、缴路灯电费。正是因为他的大公无私,我们村班子里没有人敢,也没有人愿意去干损公肥私的事情。”

  多年来,全村无论谁家婚丧嫁娶,张衍刚必前往问长问短。对困难户更是关怀备至,倾力相助。一组村民郭继美,身患半身不遂,儿子又在外地工作,无法拆房,更建不起房,张衍刚就自掏腰包给他建了三间新瓦房和一间厨房,并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帮他搬家。二组村民刘变论,家中有常年卧床不起的老母亲,还有一个弱智的弟弟,妻子又是体弱多病,张衍刚拿出20000多元,给他家建成了5间瓦房、两间配房……

  “组织上把一个村的一亩三分地交给我们管理,我们基层干部就代表党和政府。”张衍刚说:“凡事咱不带头谁带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让潘楼村成为一个幸福和睦的大家庭。”

责任编辑:管理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关于我们 | 工作人员查询

黄淮网(www.86hh.com)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