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人心拢起来 让弱村强起来——邳州市实施强村带弱村工程侧记
◎徐州日报记者 魏宁
通讯员 房健 张宇珠
当前,一些薄弱村还存在找不到合适的书记人选等问题:有的村常年没有书记,班子濒临瘫痪;有的村一年换了几任书记,村民都不知道现在是谁当书记;有的村前任书记落下了欠账多,没人愿意接手……以上种种,究其原因,共同点是村子太穷、矛盾多,群众工作难做,村子人心涣散,面对这些,出现想干的没能力,有能力的不想干的两难境地。
为有效破解难题,2014年以来,邳州市从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入手,打破村域限制,探索实施将“局外人”变为“自家人”的强村带弱村工程,先后选派40名强村书记兼任薄弱村书记,通过对弱村问诊把脉,激发内生动力,形成了弱村“后进变先进”的生动局面。
“发展书记”
带活“落后村”
2015年12月28日一大早,虽然寒气逼人,但邳州市岔河镇样墩村村部前却挤满了人,村党支部书记马永正在为自发前来义务修整田间沟渠的部分党员和村民们分派任务,为春耕做好准备。
“要不是马书记当支书,义务出工去干集体的活,这样的‘傻事’我才不会干咧!”村民邹训彩口中的马书记叫马永,同时兼任样墩村和马庄村两个村的党支部书记。“样墩和马庄两个村搭界,但经济基础和各项事业发展却有着天壤之别,一个是数一数二的先进村,另一个却是常年垫底的落后村,让‘五星村支书’马永肩挑强弱两个村,就是要以先进带后进,共同发展!”邳州市岔河镇党委书记刘尧猛道出了让马永兼任支书的初衷。
2014年8月马永“新官”上任,他轰轰烈烈地烧起了“三把火”:一是“摸家底”,召集全体村干部彻底盘点村里的资产、资金和资源;二是“认亲戚”,走访每位老党员和大部分村民,倾听诉求征求意见;三是“谋发展”,针对村里传统作物种植占比过大的现状,邀请农业专家进村把脉。
经过多次征求群众意见和听取上级部门意见,针对样墩村灌溉农田完全依靠抽取地下水的现状,样墩村党支部多方筹集资金,在村内汶河沿岸建设了两座小型排灌站,抢在秋收秋种之前,把汶河水引到各组田头。此外,马永还动员村民借鉴马庄村的成功经验,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流转土地发展银杏采叶圃和设施大棚,促进增产增收。
“维稳书记”
带来“和谐村”
铁富镇高家村是离镇区最偏远的村庄之一,社会人口近3000人,500多户人家。虽然村子不大,但土地纷争、家庭矛盾、是非口角等小事不断,仅2015年上半年,就发生好几起进京上访事件。
2015年7月,铁富镇张庄村党支部书记武维德临危受命,被派往高家村兼任党支部书记。
此前的张庄村也是一个有名的“问题村”。武维德到任后,本着“调解千家事,温暖万人心”的宗旨,通过“三依”工作法,即依法、依情、依理去化解各类矛盾,既当普法员、调解员,又当信访接待员、社会治安管理员,经过治理,张庄村一举摘掉了“问题村”的帽子,各项工作也“跑步”前进,成为了镇里的“先进村”。那么,将张庄村的维稳经验原封不动地带到高家村,会不会“水土不服”?武维德认为,只要理论联系实际,“三依”工作法到哪里都适用。
为此,他走访了所有村组干部,并进村入户了解村情。渴了,就喝一口自带的白开水;饿了,就在村部泡一包方便面。渐渐地,村民们敞开了心扉,纷纷道出了心结所在。2015年下半年,全村未发生一起上访事件。“在我眼里,村民之间的矛盾都不是不可调和的,这就需要我们村官用亲情和热情去和泥,用法律和道德来搅拌,促进家庭和谐,邻里和睦,社会稳定。”武维德说。
“民生书记”
带出幸福村
“我把手机号留给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打电话,我保证随叫随到。”2014年7月,果园村正在召开村民大会,新上任的村党总支书记王印宽的一席话赢得了阵阵掌声。
炮车街道果园村是远近闻名的“瓜果之乡”,但长期以来,村“两委”没有制定长远规划,村民们大多单打独斗,守着“聚宝盆”却过着穷日子。此外,群众就医、儿童上学等民生问题也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村民意见很大。
为此,炮车街道选派宋圩村党总支书记王印宽兼任果园村党总支书记。作为一名“五星村支书”,王印宽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服务群众就要小题大做!”
上任伊始,王印宽就制定了18项年度工作承诺目标,并相继实施:投入70万元实施“户户通”水泥路工程,改变了群众“冬天一身土、夏天一身泥”的出行历史;开展省“三星级”康居村创建,推进村庄环境整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拟新建300平方米村级卫生室,将给村民一个便利的就医环境……
如今,王印宽又带领村两委把目光投向了农家乐项目,计划把国家级AAA景区古栗园和万亩桃园连成一片,让果园村既有好风光、也有好收入。“今年镇里考核,我有信心带领果园村冲入前三!”王印宽豪情满怀地说。
“通过实施‘强村带弱村’工程,全市基层基础建设得到了有效提升。接下来,我们将在此基础上延伸开展‘后进变先进,先进向前进’活动,让基层党建做到一片红,红一片。”展望下一步工作,邳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郑春伟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