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地的丰收——新沂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纪实
|
◎徐州日报记者 骆耀明 通讯员 王会华
初春时节,记者来到新沂市时集镇新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只见地里绿油油的麦苗长势良好,田间机耕路也修成了混凝土路面,田头新建的提灌泵房格外醒目,刚刚修好的灌溉渠延伸向远方…… 2015年,新沂被列入全省3个高标准农田整县推进试点县之一,经过一年多的建设,社会经济效益已逐渐显现。 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 3月28日,记者来到邵店镇朱圩村,新建的朱圩干渠正在紧张地施工中,几名工人正在浇筑干渠护坡。现场一位工程负责人说,这条干渠是2015年第二批工程项目,总长度860米,上口宽8米,深1.6米,总投资50万元左右。工程于去年11月开工,今年5月底竣工。 新沂市农业资源开发局副局长马淑琴介绍说,根据高标准农田整县推进项目计划,2015年新沂土地治理项目建设面积8.5万亩,财政总投资11050万元,其中第一批存量项目4.5万亩,包括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4万亩、生态综合治理项目0.5万亩,涉及新店、窑湾、时集、合沟、马陵山、双塘、阿湖等7个镇。第二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4万亩,涉及时集、邵店两镇。 从已建成的项目看,通过突出对项目区水网、路网、林网、电网等“四网”的综合配套建设,解决了长期以来制约项目区农业发展的障碍因素,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很大的改善,基本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生产格局。 今年2月,新沂市2016年高标准农田整县推进项目实施计划已经编制完成。今年计划建设面积14万亩,涉及时集、马陵山、瓦窑、合沟、草桥、窑湾、新店、唐店等8个镇(街道),总投资21042万元。项目计划新建拦水坝15座、排灌站86座、机电井22眼、输变电线路配套25.65公里、渠系建筑物4045座、节水灌溉2000亩,疏浚渠道73.28公里,衬砌渠道235.08公里,埋设管道2.41公里,新建小型蓄排水工程2座,购置农机7台套,修建水泥路干道228.61公里,营造农田防护林0.32万亩。 开发水平进一步提升 新店镇红旗村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受益的村之一,村党支书朱明会说,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带来了红旗村的改观,村外田成方树成林,扶持修建的桥涵路闸等农田基础设施,布局合理,利用率高。农业开发不但使种田成本减少,亩均效益也得到提高,他算了一笔账,全村现有耕地2000亩,每亩降低成本200多元,每年全村减少种田成本40多万元;水稻均产1300多斤,比开发前增收近300斤,小麦均产1100多斤,比开发前增收350斤左右。 新沂通过近几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集中连片投入,时集、新店、棋盘、草桥、窑湾等项目区综合配套水平大幅度提升,新店、棋盘、草桥、窑湾初步形成了沿骆马湖10万亩优质粮食生产基地。与此同时,规模开发片区个数不断增加,2015-2016年项目全面完成后,仅依靠农开项目的投资建设,就可以在新店镇形成连片4.5万亩、时集邵店镇形成连片7万亩、瓦窑合沟镇形成连片5万亩、唐店马陵山镇形成连片4.6万亩等多个规模开发项目区。规模开发也促进了规模经营的发展,江苏省农垦集团与新沂市人民政府签订实施10万亩规模化种植战略合作协议,目前已在时集、邵店、新店等项目区流转耕地1.7万亩,形成了“基地+龙头”的农业生产新格局,为推动项目区稻麦规模化种植及粮食仓储、物流、深加工奠定了基础,为加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可能。 产业结构调整 步伐进一步加快 通过集中建设,棋盘、时集、新店等镇依靠项目区良好的基础设施及灌溉条件,实现新增旱改水1万多亩,亩均增产200公斤以上。结合农业资源开发,近年来新沂提出“一带八园”建设,着力打造农业产业园示范基地,有效提升了项目区产业化水平,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地处新沂东南部的时集镇北部地理偏僻,农业生产长期发展缓慢,通过项目集中投入建成2万亩高标准农田后,当地立足实际,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设施瓜菜,建设面积已达1万亩以上,亩均纯收入在1万元以上。明甫村通过家家发展设施瓜菜,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5万元,终于摆脱了“年年扶贫年年贫”的困境,从省市县三级重点扶贫村,一跃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在明甫村的示范带动下,邻近的蒋刘、凤云等村也开始大力发展设施瓜菜,项目区已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发展态势。 项目建设在为农民种地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的同时,还促进了当地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据不完全统计,仅第一批项目施工期间,一些在家务农的农民,包括妇女,通过参与土建工程建设和在设施农业园区打工,可获得超过500万元的工资性收入,进一步提高了家庭生活质量和水平,促进了社会稳定和谐。 新沂市农业资源开发局局长徐敏全说,根据高标准农田整县推进项目计划,从2015年到2017年,新沂将新建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45万亩,2018年基本实现新沂高标准农田全覆盖,总体实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建设目标。项目实施后,可改善灌溉面积33.05万亩,改善排涝面积36.46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7万亩,新增耕地0.68万亩。 同时,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更加明显,预计新增粮食产量2360万公斤,新增瓜菜产量1800万公斤,新增花生产量200万公斤,新增年收益8915万元,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287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