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工程倒逼控污减污:向北输出"放心水"
图为南水北调三阳河
相关报道
人民网南京4月21日电 (顾姝姝)将河边的一只矿泉水瓶捡起来,装进背娄里,60岁的李明每天都要沿大运河走五公里,除了及时清理垃圾外,他还会将河面脏物拍照及时发到微信群。“环保志愿者是我退休后主动来做的,我们南水北调的源头不能有丝毫污染!”李明说。
“确保工程运行平稳、水质稳定达标” 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南水北调工程提出的明确要求。作为输水源头,近年来,扬州市以南水北调工程为抓手倒逼控污减污,着力打造南水北调“清水源头”,确保东线输出“放心水”。记者从扬州相关部门了解到,“十一五”以来,扬州市累计投入近百亿元,实施南水北调各类治污项目24个;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7座、涉农乡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71个,累计关闭各类小化工企业300余家,输水沿线控源截污能力大幅提升。扬州河流水质稳定控制在国家Ⅲ类水标准内,符合南水北调水质要求。
位于高邮市龙虬镇南角、朱家和周巷镇薛南的三处草荡共944亩。上世纪八十年代附近小造纸厂遗留的废液把草荡染成了“黑液塘”,周围臭气弥漫、蚊蝇不生。因临近输水干线,千亩草荡严重威胁着水质安全。为治理这片黑水,扬州相关部门先切断周围水源把黑水晒干,后对塘底淤泥多次淋洗、稀释毒液,再对淋洗后的淤泥自然干化、压缩后集中填埋,最后再进行生态修复,仅仅这一个臭水塘的治理就花了4973万元。
“以前可不是这样的,每当洪水上涨,就要有人24小时守着。现在好了,这里成了生态示范点,每天光从全国各地前来参观的人就有不少!”高邮市市委书记韩方指着曾经的“黑液塘”上的鸟儿说,“现在水质好了,鸟儿都成群成群地在湖上飞。”
高邮北澄子河地处东线工程源头区,曾因接纳工业污水、城市生活污水而污染严重,戴上了 “酱油河”的帽子。经过多年监管和综合治理,如今的北澄子河已是汩汩清流,不仅甩掉了“酱油河”的旧帽子,更是换上了秀丽“新颜”,沿河两岸风光宜人,成为高邮市小有名气的风景观光带。
防污,不仅要舍得花钱,更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为了搬掉江都区的2个小船厂,扬州市分管环保工作的领导曾拉上当地乡镇的负责人多次到现场拍板:“如果这两个船厂不搬走,我主动辞职,你这个岗位也不要干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扬州市痛下决心,沿输水干线先后关闭了江都酿酒厂、江苏恒勇轻纺有限公司等11家上规模的企业。同时,该市还瞄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严格控制输水沿线化肥、农药的施用,对农业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为退渔还湖,水源地区域的水产养殖面积累计减少25万亩,减幅达20%以上,平均每亩损失约2500元。
好水源来自于铁的监管,必须严格控制偷排、漏排。扬州市对输水沿线的所有排污口实施全面清理关闭,严控工业污水和各类生活污水排放。同时,扬州还对列入南水北调水质控制断面的重点河流,实行“河长”负责制,由县(市、区)政府领导任“河长”和“断面长”负责监管。
每天早上,“河长“何华都会风雨无阻地推开窗户,观察下面一条名为“澄子河”的河道,然后在一个笔记本上记录下河面情况,这个工作他已经做了6年。4月17日,他的记录是“河水深绿,水质完全达标”。
此外,南水北调的取水源头还设立了保护标志。自动监测设施可以实时自动监测水质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等8项指标,这些指标如果超出正常范围,系统就会自动报警。
为保护一库清水永续北送,扬州人清醒地认识到,治污是标,护水是本,标本兼治才能相得益彰。目前,扬州人还把输水沿线周边地区340平方公里范围划定为核心保护区,大力实施植树造林和生态湿地恢复,相继建成邵伯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南水北调源头湿地保护区、总面积达871.17平方公里,输水骨干河道沿岸建成了10多米的绿化隔离带,公共绿地面积达12万平方米,在东线源头形成了天然的水质净化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