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展频道 > 三农

【人民日报】黄梅戏 走在窄窄的田埂上

来源:  作者:  时间:2016-04-29

 原标题:黄梅戏 走在窄窄的田埂上(人民眼·振兴戏曲艺术)

《 人民日报 》( 2016年04月29日 16 版)

  安徽宣城市宣州区水阳镇徐村,村民坐在泥地上看戏。

  新声黄梅戏剧团在简易的舞台上给村民表演《双龙会》。 岳晓龙摄

  4月7日,刚结束一轮绵绵降雨的江南,春意盎然。

  沿着水阳江畔顺流而下,记者来到苏皖交界的安徽宣城市宣州区水阳镇徐村,见到了前一天入驻的安徽新声黄梅戏剧团。

  “明天要演出,所以昨天提前把戏台搭好了,没承想却让雨水压倒了顶棚,今天我们6个人花了整整一天紧赶慢赶地重新搭好了戏台。”新声黄梅戏剧团是安庆市怀宁县石牌镇的民间剧团,团长王鹏是年轻的85后,却带着剧团走南闯北唱了七八年。

  戏台搭建在水阳江旁一块狭小的泥地上,简单地用钢管和木板拼凑加固,罩上防雨大棚,简陋破旧,有如施工现场。台上的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着为这次演出筹款的村民姓名、数额以及第二天即将演出的剧目。

  雨过天晴,一出好戏即将上演……

  “但凡有生命力的剧种,都是生长在民间、活跃在民间、变革在民间。”一滴水见太阳,一个“草台班子”的生存发展,折射戏曲传承发展面临的一些共性问题与破解之策。

  “老百姓也爱看,基本上是锣鼓一响,脚板就痒”

  4月8日一早,临时戏台旁,陆陆续续来了些隔壁村子甚至是5公里外镇上的小摊小贩,沿着通向戏台必经的水泥路一字排开。

  剧团和村里商定的演出时间是下午1点40分,将演一本大戏经典剧目《双龙会》。

  过了上午10点,场地上不断涌入村民,带着小板凳的,骑着三轮车的。有的将三轮车和板凳往戏台前一摆、占个位后离开,有的索性就直接坐着了。

  新声黄梅戏剧团要在村里连演3天,一天两场,为的是庆贺村里的晏公庙重建满9年,“戏是唱给菩萨听的,全村共享。”王鹏戏言。

  起源于皖、鄂、赣3省交界的黄梅戏,源自民间、唱自田间,最早在以石牌为中心的安庆地区发展繁荣起来,从早期自唱自乐的民间歌曲发展为独立的全国性剧种。

  也正因此,包括新声在内的民间黄梅戏剧团,大都选择在安徽、浙江、福建、广东等省份的农村演出。“这些地方的人更为崇尚传统,宗族观念重,大部分黄梅戏的演出都放在祠堂和庙会,很多戏都是孝敬祖先唱给先人看的,老百姓也爱看,基本上是锣鼓一响,脚板就痒。”王鹏说,在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浙江、福建,唱戏的硬环境比安徽要好,还会有请戏的老板给看戏的乡亲们发香烟发饮料。

  来徐村之前,王鹏的剧团刚在不远的银光村连演了8天戏,“前面4天和今天一样,演的是庙戏;后4天是加演的戏。估计这儿到时也会加演几场。我们就是这样,到处跑,通常在一个地方待上四五天。”

  农民演、农民看,王鹏的一个突出感受是,来看戏的大都是村里上了年纪的老年人,“村里年轻人不多,有也一般不会来,情愿在家里看看电影。”

  在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文化娱乐方式日益多样的今天,戏曲观众老化、分流的现象比较突出,年轻人爱看、愿看的少了一些,戏迷也不够多。演出市场萎缩,很多地方戏剧团失去了演出活力,仅有为数不多的剧团能够坚持正常演出。

  黄梅戏亦是如此。

  同大部分地方戏曲给人的印象一样,黄梅戏在不少人心目中有一个刻板印象:节奏慢、时代远、故事情节单一。很多年轻人这么想:戏曲都是老年人“咿咿呀呀”,一个简单的故事要唱个把小时。

  即使被移栽进了现代化的剧场,黄梅戏也面临观众老化的挑战。

  2015年,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新创的黄梅戏舞台剧《大清名相》在安徽大剧院公演3场。

  陪着78岁母亲来看戏的陈晓晔,是一名35岁的公务员,“母亲退休前是音乐老师,对于黄梅戏既有研究也非常喜爱,到我们这一代人就少有时间和兴趣来看了。”

  “在网上看过《女驸马》和《天仙配》这些经典黄梅戏,除此之外就很少接触黄梅戏了,它的节奏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过于缓慢了。”1992年出生的刘娜,拿着赠票看完《大清名相》,虽然对戏曲知之甚少,但这场戏精彩的故事和动听的音乐还是让她感到满意。

  “上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是戏曲的黄金时代,全国400余个地方戏都充满生机。进入新世纪,多元文化和新兴元素快速兴起,生活节奏加快、娱乐形式翻新,戏曲的生存和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安庆市文广新局艺术科科长汪志耿看来,“其实和京剧、越剧等剧种相比,黄梅戏的唱腔还算比较适合年轻人,既有阳春白雪,又有下里巴人,有一定的时尚度。只是在各种娱乐形式冲击的当下,年轻人难以对黄梅戏产生特别浓厚的兴趣。”

  据汪志耿介绍,安庆市正通过黄梅戏进校园进高校、培训中小学生和音乐老师等形式,培养年轻观众,夯实戏曲发展的根基。

下一页

 

责任编辑:管理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关于我们 | 工作人员查询

黄淮网(www.86hh.com)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