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关注河南秋收:机器一过31万亩玉米颗粒归仓
河南荥阳31万亩玉米颗粒归仓(美丽中国·秋色迷人)
机器收割玉米,省心又省力。孙 凯摄
小朋友在玉米挂前玩耍。 徐红星摄
农技站站长李爱枝(右)与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杰查看机收玉米质量。
机收后的玉米秸秆,当场粉碎还田。 人民网记者 慎志远摄
正值“三秋”农忙时节,9月21日,记者走进河南省荥阳市高村乡,却很少看见农民在田间穿梭的身影。
“不着急。现在不用手掰棒子,不用清理秸秆,全程机械化,7亩地不到一个小时就能收完。”村民郝双河不疾不徐地说。
郝双河家的7亩玉米长势喜人,直到晌午,他才来到田间。
玉米地一过机器,玉米粒就可直接打包卖
其实,村子另一头的玉米地里热闹非凡,4台联合收割机阵阵轰鸣、不绝于耳,正在进行“一条龙”作业。只见一台绿红相间的收割机,“轰隆隆”地快速“吞噬”着一行行玉米,经过机器摘穗、剥皮、脱粒,金黄色的玉米粒如同喷泉自动进入储粮车内。
“这就是我的秘密武器。现在,收玉米可以像收麦子一样,只要玉米地一过机器,就成了玉米粒,直接就可以打包卖了。”郝双河冲记者嘿嘿直笑。
他说,要是换几年前,他家的7亩玉米地,收获时要累得全家人十几天都直不起腰来。因为,除了地里的收割全靠手去一个个地掰玉米棒子,搓玉米粒、晾晒等工序也都得靠人工。
转变是从一年前开始的。郝双河加入了荥阳市新田地种植专业合作社,自此,从种子选购到测土配肥、从粮食耕种到收储销售,全部由合作社统一安排、指导。今年,合作社统一调动200多台农业机械提供耕、种、收、割服务,解放了大量劳力,减少了“狗刨鸡蹬、鼠嗑霉变”等粮食损耗。
“不仅省力,而且省心。玉米亩产由原先的1000斤提高到1500斤,一年下来,可以增收好几千元。”郝双河说。
优质玉米收割省心省力,亩产还比常规品种高出200多斤
当然,并不是高村所有的玉米地,收获时都能像郝双河这样省心省力。
“只有籽粒硬、穗轴硬、秸秆硬的玉米,才能进行籽粒直收,这样玉米粒才能既完全脱落,又不被破坏,同时还要保证玉米的质量,这和玉米的选种育种有着直接联系。”荥阳市农技站站长李爱枝解释说,目前采用机械化籽粒直收,选种育种非常关键。
为此,去年新田地种植合作社引进优质角质化玉米种植,不但收割时省心省力,亩产还比其他常规品种高出200多斤,获得泰国东方正大集团收储单品玉米等订单。
在荥阳市,随着土地流转进一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成本增加,玉米机械粒收是当前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重要方式之一。根据测算,玉米机械粒收每公顷作业费用为1500元,比人工收获每公顷4000元,成本降低了37.5%;不论品种,单论机收就比传统收割每亩多收150斤,生产优势明显。
截至9月22日,荥阳市播种的43.5万亩玉米中,九成已收割完毕,其中31.06万亩通过机器收割,今年全市玉米总产量有望突破17万吨。
玉米秸秆粉碎还田,农户可得补贴
对高村村民来说,以往玉米秋收的最大压力不是手掰棒子,而是秸秆处理。
“一边是村里不让烧;一边是秸秆在地里耽误事,家里就我和媳妇两个主要劳动力,秸秆不及时清理干净,影响下一茬小麦的种植。”郝双河说,“很多村民为了图省事,最后还是偷偷摸摸把秸秆烧了。”
近两年,烧秸秆的现象在高村越来越少,秘诀在于新田地种植专业合作社统一安排大型秸秆粉碎机,玉米秸秆可以直接还田。
“大型收割机对秸秆粉碎效果很好,平均一天作业量可达60亩,远远超出了以往人工收割和小型收割机的效率。”合作社理事长李杰说,“大型收割机的粉碎程度可以达到5公分以下,粉碎后容易腐烂,腐烂后与土壤充分接触,增加了有机肥,对小麦的增产也起到很大作用。”据了解,小型收割机只能将玉米秸秆切割成约几十公分长,且收割过程较长。如果玉米秸秆晒干,就无法腐烂还田,村民只好焚烧。
“以往用粉碎机粉碎,每亩地要花80元钱,很多农户不愿掏钱,或者联系不来机器。现在合作社统一安排粉碎,还给农户补贴,既保护了环境,又为土壤增加了有机质含量,促水保墒,培肥地力。”李杰说。
据了解,荥阳市每年可产生54万多吨秸秆,其综合利用渠道主要有:利用秸秆粉碎机直接还田,约占70%以上;种植专用青储玉米,作为青储饲料,约占5%;用于秸秆沼气,约占5%;利用秸秆打捆机打捆,用作饲料、生物肥料、食用菌基料等,约占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