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展频道 > 三农

【人民日报】农村遭“会荒”:村干部只会念文件村民很反感

来源:  作者:  时间:2016-12-27

 

别让村里的“会荒”荒下去(微调查)

 

本报记者 张志锋 孙 振

《 人民日报 》( 2016年12月27日 01 版)

“近些年,农业税不收了,计划生育不像过去那样抓了,村民一年到头很少开会。”在青海东部一些农村,村民们甚至记不清最近一次开会是什么时候。

城里陷“会海”,农村遭“会荒”。少了会议传达,基层农民如何知道发展农业、服务农民、建设农村的具体政策,又如何去反映这些路线、方针和政策在农村的贯彻、执行和落实情况?

年初集体会,年底总结会,中间有啥大事开个会,满打满算,一年党员会议、村民代表大会加起来,不过四五次……“即便年初年终开个会,也是象征意义,应付一下村干部了事,没什么实质内容。”东部某贫困村村民杨洁说,时不时去村里公告栏看看,坐等村民组有事儿了通知,已成为不少村民生活的常态。

会少了,事儿省了,村民参与村集体事务、乡村建设发展的热情也没了。“该打工的打工,该挣钱的挣钱,大家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杨洁说。

“不是不想开会,实在是凑不齐人。” 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逊让乡一位乡干部直言,村干部不是公务员,大多由农民“兼职”,自己也要养家糊口,外出打工的很多。另外,青壮年农民外出打工的更多,村里只剩妇孺,有的甚至成了空心村。村里有大事要议,年轻人也不买账:“我一天挣100多元,回去开会,谁给补偿?”有的村为吸引村民开会,甚至要先“喝一杯”,借着饭局说事。

“开会找不到人,只是一方面原因。有的村里开会,村干部只会念文件、通知,没有实质内容。村民在下面闲聊、打瞌睡,很反感,下次绝对不来。”河北平泉县小龙潭村第一书记张梦波说。

“农村开会要实事求是,能电话微信说清的,尽量少开会。但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不能走过场。” 张梦波说:“我们不开务虚的会,遇上修路、占地、低保、脱贫等事,会召集村民代表、党员代表开会,或者以自然村为单位开会。”

在安徽太湖县九龙村,村里推行“党群夜会议事”制度,一般晚上五六点在村部开会。村部就在省道边上,离县城几公里路程,村民下班路过村部没啥麻烦,也不耽误白天上班赚钱。“有时候会开得晚,村里面还会按每人十几块钱的会议经费标准,统一烧饭,大家普遍感觉这会开得很温暖。”村民周汪虎说:“以前是一年开不了几次会,现在光今年12月份就已经开了3次会,大家在一块说说大事小情,议议村里发展,格外热闹。”

“党员教育、大政方针,宏观层面该有的学习要到位,同时与老百姓利益相关的话题也不能少。” 九龙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杨传杰表示,一方面每一次会都和自身利益相关,村民参与度越来越高,一方面村里的各项事务都拿到桌面上谈,公开透明,做出的决定村民也心服口服。周汪虎感叹:“开的会多了,办的事儿实了,村民参与度越来越高,村里的发展也越来越好。”

责任编辑:管理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关于我们 | 工作人员查询

黄淮网(www.86hh.com)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