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供给侧改革推动农业保险创新 我市探索 现代农业保险保障新机制
从供给侧改革推动农业保险创新 我市探索 现代农业保险保障新机制 |
徐州日报讯(记者 骆耀明)记者从市委农工办了解到,去年我市立足于用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建设来推动农业保险工作扩面、提质、增效。按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着力抓好精准承保、精准定损、精准理赔三大环节,突出抓好实务操作,推动了全市农业保险工作再上新台阶。 切实保障参保农户的利益 去年5月,铜山区棠张镇刘庄村3组农民张文果家的能繁母猪意外死亡,保险公司既帮着办理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手续,还及时进行保险赔偿,让张文果尽量减少经济上的损失。 去年以来,我市通过保障机制等工作创新,为农户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农业保险服务,确保养殖业保险全覆盖,规避农业生产经营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建立“互联网+农业保险”的信息化服务机制,努力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因自然灾害带来的生产风险、因市场行情带来的经营风险等问题,全面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 去年,全市共承保小麦等主要种植业品种963.13万亩、覆盖面为90.62%,保费总额5.39亿元,其中高效农业保费2.7亿元。保费收入中,共争取中央财政资金1.08亿元、省级财政资金2.36亿元,县级财政配套资金0.54亿元,农民自交保费1.41亿元。全年共计赔款3.56亿元,是农户自交保费的2.5倍,有效落实了中央和省的惠农政策,切实保障了参保农户的利益。 突出抓好四大创新点 创新网格化服务机制,强化服务能力建设。在全省率先建立县、镇、村农业保险“网格化服务”机制,建立县级农业保险服务中心;依托市委、市政府建立命名的中心镇,设立农业保险中心镇营销服务部;完善镇级三农保险服务站;健全村级三农保险服务点。 创新建立生猪保险与无害化处理联动机制。生猪保险与无害化处理联动,从源头上解决了病死猪的处理难题,有效避免因病死亡生猪流向市场和处理不当造成的疫病传播,促进畜牧业安全生产;保障人民群众食肉安全,净化餐桌环境。 创新开展新险种试点,提升保障能力水平。当前我市保险险种的保障水平仅限于农业生产的物化成本,创新开展的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收入保险和农业保险贷(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将继续提高保障能力和拓展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机制,有效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做到农业保险由保障农业生产风险向保障农民经营风险及市场风险拓展。 创新建设徐州农险网,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全面建成了徐州农业保险网,在全省率先开展农业保险信息化服务。为参保农户提供现代农业管理技术、农业气象信息及参保信息查询,开展防灾减损等功能服务。 取得四个方面的实际成效 通过“网格化服务”建设,全市各地四级服务网络机构均已建成且健全完善,农保员队伍足额配备。省农保办专门召开会议推广我市做法,扬州、镇江、泰州、盐城、连云港等市前来考察学习。 生猪保险与无害化处理联动机制产生了极大地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去年全市通过联动机制,共处理病死能繁母猪2.25万头、育肥猪3.85万头。 农业保险贷(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工作已在全市全面推开,贷款农户只要参加了政策性农业保险,不需要提供抵押、担保,贷款方式方便、快捷、易得,全年向17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贷款500余万元,正在授信14家、预计发放贷款195万元;水稻产量保险已试点成功,全市共和23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功签单,补充保险参保面积为1.39万亩,签单保费22.24万元,为参保新型经营主体增加了556万元的风险保障;育肥猪目标价格指数保险,睢宁县、邳州市和新沂市已和部分规模化养殖场达成签单意向。 徐州农业保险网以互联网为平台,全面提供徐州市农业保险工作政策、新闻资讯,更便捷地为所有参保农户提供承保理赔进度查询、政策咨询、气象服务,做到和农民在线交流,第一时间为参保农民答疑解惑。同时,为市和县(市)区农保办,中心镇营销服务部和镇三农保险服务站提供四级分权限查询服务,目前,已经正式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