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展频道 > 三农

牛蒡如何“牛”下去 ——来自徐州市牛蒡之乡范楼镇和河口镇的调查报告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06-08

 

牛蒡如何“牛”下去
——来自我市牛蒡之乡范楼镇和河口镇的调查报告
 
东南大学博士生导师龚乐年在河口镇调研牛蒡科技种植。 通讯员 赵本正 摄

 

◎徐州日报记者 王正喜

再过几天就到了春牛蒡的收获季节。5月28日,记者来到了“牛蒡之乡”——丰县范楼镇和发展“航天育种牛蒡”的沛县河口镇调查采访。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从日本引种了菜用牛蒡,这两个镇就成为了主产区。现在范楼镇齐阁村已有12家牛蒡加工企业,其中4家出口创汇企业,2家中外合资企业,全镇牛蒡种植现在还保持在1万亩以上。

自从去年神舟十一号飞船搭载了20克河口镇提供的牛蒡种子返回后,“航天牛蒡”正式落户沛县河口。从3月份“航天牛蒡”试种以来,江苏省农科院、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江南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徐州农科院的各方技术专家纷纷前来考察,商谈牛蒡育种、栽培、加工、餐饮等方面合作事宜。

但是受牛蒡行情起伏、市场低迷等影响,近年来,丰沛县范楼镇、河口镇、敬安镇等镇的牛蒡种植面积不增反减,每年的种植面积从最高的20万亩左右下降到如今的约8—12万亩。随着2013年8月国家卫计委把牛蒡子、牛蒡根列为普通食品原料管理,牛蒡成为药食同源农作物之后,牛蒡加工产品可以名正言顺地进入到商超、淘宝等流通领域,牛蒡产业种植和加工的积极性再次被唤起。

上海交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伟奇认为,一旦人们认识了牛蒡的药疗和食用价值,其需求量就会猛增,牛蒡种植业和加工业的前景会非常看好。

狠抓育种克服种子技术瓶颈

上世纪80年代,牛蒡的种植,打破了当地农民一直大面积种植粮食作物的历史传统,是范楼镇、河口镇一带农民迅速致富的第一个农作物品种,并促使一部分农民成为牛蒡经纪人,有的还开设了牛蒡加工厂。江苏省农科院蔬菜所副所长、研究员陈新认为,作为全国最大的牛蒡主产区和牛蒡商品集散地,徐州牛蒡产业的未来潜力巨大,商机无限。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培育好适合当地种植、并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牛蒡种子,牢牢掌控牛蒡种质资源方面的主动权,克服种子技术方面的技术瓶颈。

“村民今年的种植热情有所恢复!”牛蒡在上世纪80年代由范楼镇齐阁村最先种植,后逐渐推广,村支书曹修春告诉记者,村里种植了2000多亩牛蒡,虽然行情波动大但是总体还算稳定;牛蒡身份的改变,传递的是一个市场回暖的信号,无论是种植农户,还是企业,都对此有共识。

河口镇农技中心主任李金华介绍,在牛蒡引种期,种子靠日本进口,价格昂贵,卖到农户手中时高达1000元/公斤,亩用种量0.2公斤,种子费用高达200元/亩。本世纪初,徐州市蔬菜研究所培育出牛蒡新品种——新林1号逐渐推广种植,但是由于日本品种不但长得长,而且肉质脆嫩、香气较浓,仍然是牛蒡产区的主栽品种。

去年11月22日下午,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开舱仪式在北京举行。工作人员将此次搭载神舟十一号的物品一一转交,其中包括上海交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搭载的10克采自沛县河口镇的“亲本1号”牛蒡种子、10克“亲本2号”牛蒡种子。

河口镇党委书记窦铜顺告诉记者:“将空间育种的种子用于育种产业的发展,并进行推广,这对老百姓和地区的发展来说都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沛县河口镇则期待未来通过航天技术的发展,带动本地牛蒡产业结构转型并最终给老百姓带来福利。

“这项工作比较复杂,眼下只是刚刚起步阶段,搭载神舟十一号返回的种子送回来之后,我们还要对这些种子进行选育。”窦铜顺说,通过太空育种,可以缩短育种周期,培育出高产、优质、抗病的新品系,进而发展河口镇的航天种源农业,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种源品牌。河口镇以此次成功入选航天育种、航天食品为契机,专门成立徐州叁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上海交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南京农业大学进行战略合作,共同建设江苏河口国家牛蒡创新创业科技园区。

科学化规模化种植增产增效

农产品企业要发展,必须有稳定的货源。稳定的货源就是稳定的农产品产量,要有稳定的产量就要有稳定的种植面积,要确保面积就要确保农民的收益。牛蒡在丰沛一带的范楼镇、河口镇种植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慢慢地摸索过程中,农民和农技人员一边选择不同的品种种植,一边对每个品种的效益进行算账对比,最终选定了两三个种植效益比较高的牛蒡品种。

品种选对了,还得依靠科学管理。“从种植到收获,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范楼镇党委书记魏群说,“镇村定期邀请农技专家就病虫害防治等实际问题提供技术指导,并组织种植户按标准化生产,保证了徐丰路沿线镇村牛蒡种植的产量和质量。”

为使牛蒡产业形成规模化,范楼镇和河口镇按照“发展特菜种植、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路,大力调整牛蒡种植结构,同时成立牛蒡种植专业合作社,组织种植户统一生产管理、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产品销售,不仅有效降低了市场风险,还带动生产模式向种植布局规模化、组织形式合作化、生产方式产业化方向发展。“如今,在丰沛县一提到牛蒡,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范楼镇金陵和沛县河口,每年牛蒡收获季节,田间地头等着收购的车辆都要排起长龙。”

目前,范楼镇主要集中在原金陵乡一带的齐阁等周边村庄,种植面积1万余亩;河口镇牛蒡种植面积达2万亩,主要分布在袁圩子、孟庄、燕湾等村,并以两镇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据了解,近几年,牛蒡的田头价格在1.5元/公斤左右,如果鲜牛蒡的收购价格能够达到3元/公斤,种植效益跟其它经济作物相当,农民才会大面积改种牛蒡,这一产业链条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整合资源引进资金做大牛蒡产业

牛蒡不但可以作为鲜食供应,而且还可加工成干品(如牛蒡茶、牛蒡酥)、盐渍品等,还可加工成饮料、药品等。深加工的产品,增值能力很强,一般在5到20倍。因此,牛蒡加工是未来市场的需求,是牛蒡产业链条中最重要的一环,潜力巨大,商机无限。

当前徐州地区的牛蒡加工企业有40余家,以直接出口初级产品的居多,能够深加工的不到10家。魏群认为,针对这种情况,还需要整合资源。各家企业可以发挥各自的长处,做出自己产品的特色,争取“一厂一品”,每家企业都有自己质量过硬的“拳头”产品。特色就是企业的生命力,只有“拳头”产品硬起来了,产业才能持续发展壮大。

河海大学环境学院博士后许航分析说,目前,在丰沛县牛蒡主产区,无论是社会总资本,还是蒡农、蒡企的平均资本,都比较少,与此同时,国际国内资本大亨也在寻找合适的资金投资方向。牛蒡种植本身就是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表现,引进外部资金来投资牛蒡产业,可以加快牛蒡产业的发展,同时还能够引进先进的技术、进一步扩大市场。

责任编辑:管理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关于我们 | 工作人员查询

黄淮网(www.86hh.com)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