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展频道 > 三农

创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 徐州市委书记 张国华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09-28

 

创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 
徐州市委书记 张国华
 


■编者按

 

9月27日,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在四版显著位置,刊发了徐州市委书记张国华的署名文章《创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更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不断加强和创新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是进一步提高党的整体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也是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必由之路。本文从多个角度,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把脉,探讨了“如何把农村基层党组织真正建成坚强战斗堡垒”这一课题,为探索基层党组织建设规律、把握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未来方向提供了现实依据。本报今日全文转载。

做好农村工作,关键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如何把农村基层党组织真正建成坚强战斗堡垒,迫切需要通过改革创新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准确传递到组织末梢。

聚焦解决党建覆盖“窄”的问题,创新建立组织设置“三合模式”。一是驻村单位纵向融合,实现资源共享。实行“大党委制”“部门联村”“村企共建”等党组织设置模式,以村党组织为主体,把村辖区内物业管理公司、业主委员会及驻村单位党组织吸纳到党组织内,组建村级大党委,对应建立党支部、党小组,设置党员中心户,建立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片区党小组为主体、党员中心户为骨干的村党组织纵向融合格局,辖区内机关、企业党建资源由村党组织统筹调配、共享共用。二是村村之间横向联合,实现功能互补。在镇级选派党建指导员帮建基础上,推行“村村联建”“村社联建”等党组织建设模式,探索试点合作社相同主导产业组建党组织建设模式,推动村党组织之间跨行政区域强强联合、强弱联姻、功能互补,促进村党组织设置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三是党员组织动静结合,实现管理覆盖。积极构建以村党组织为主体、产业党支部为链条、流动党员党支部为补充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体系,在外出务工党员相对集中点,由村党组织主导申报建立流动党支部,通过村党组织后方指导、流动党员党支部直接管理,确保每个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离乡不离党。

聚焦解决队伍建设“弱”的问题,创新实行支部书记“四选机制”。一是实行“一村一策”选任机制,切实提高人岗匹配度。统筹分析村情、民情,对工作推不动、群众不满意、党委不认可的村党组织书记坚决撤换,在坚持政治标准的基础上,按照村发展需要分别确定书记接替人选标准,通过选强人、派能人等办法,努力实现人岗相适。二是实行“分槽喂马”选修机制,切实提高培训精准度。根据村发展实际,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分类对村党组织书记开展专题培训。探索建立以实地观摩、书记上讲台、专家讲座为主要内容的“村书记论坛”。探索建立优秀村书记“上讲台”制度,通过书记讲给书记听、书记跟着书记学,实现问题同解、经验共享。三是实行“正反清单”选汰机制,切实提高监管严肃性。对村党组织书记执行落实两张“清单”情况采取年初双承诺、年中双述、年底双测评,对“小微权力清单”执行情况连续2年测评分数较低的村书记采取诫勉谈话、组织调整等措施进行处理,对“负面清单”测评中出现扣分的项目逐一核查,查实一起惩处一起。四是实行“正向激励”选树机制,切实提高岗位吸引力。对优秀村支书,可享受事业单位人员经济待遇,任职达到一定期限的可享受正科级经济待遇。

聚焦解决脱贫办法“少”的问题,创新实施经济增收“3+工程”。一是以“支部+”推动村民变股民。探索建立“支部+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合作社”“支部+劳务合作社”模式,吸纳农民以承包土地经营权、资金等形式入股,通过规模经营增效分配增加收入。二是以“空间+”推动私占变公产。建立“公共空间+梳理登记”的管理模式、“公共空间+交易市场”的增收模式,实行村党支部资源监管、集体资源登记、招投标、承包、租赁合同管理等制度,全面梳理公产私占“四旁四荒”(路旁、村旁、宅旁、水旁,荒山、荒滩、荒沟、荒地)数量,明确空间属性,划定公私界限,建立公共资产台账,对清理出的资产和资源,依规公开进入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为增加村集体收入拓展渠道。三是以“党员+”推动致富变带富。大力实施“党员创业带富”行动,建立“党员电商+扶贫”的沙集模式、“党员技术能手+贫困户”的帮带模式、“创业党员+农户”的带动模式,不断提高党员大户带民脱贫的实效性。

聚焦解决保障机制“缺”的问题,创新推行补齐短板“三化联动”。一是党建责任清单化。按照“关键在县、落实在镇、重点在村”的工作要求,研究制定县(市)区委、镇(街道)党委、村党组织《党建工作责任清单》。组织县、镇、村三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层层传导工作压力,层层建立责任体系,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上下联动、常抓不懈的党建工作格局。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制度,推进村级党内组织生活正常化规范化。二是村级治理分权化。在农村全面推行以落实“党组织决策权、村民代表会议议定权、村委会执行权、群众监督权”为内容的村级“四权”建设,健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制度,着力解决村级组织“干什么、谁来干、怎么干、干得怎么样”的问题,实现从“能人治村”到“制度治村”,使村党组织的意图有效渗透到决策、执行、监督等全过程,进一步规范基层干部的权力运行,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三是经费保障专项化。建立向村级倾斜的经费保障制度,为基层干部开展工作、服务群众创造良好的环境。

(载于2017年09月27日《学习时报》)

责任编辑:管理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关于我们 | 工作人员查询

黄淮网(www.86hh.com)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