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空间治理的“新沂实践”
清出新空间 倾入新活力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骆耀明 通讯员 曹平
开展农村公共空间整治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对提升农村宜居环境、建设美丽生态乡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以来,新沂市通过公共空间治理,改善乡村环境,推进乡村发展,提升了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建设美丽乡村成为越来越多村民的自觉行动。截至目前,新沂“省级卫生镇”实现全覆盖。
在“治”上见成效 人居环境换新颜
走进合沟镇后朱村,记者的第一印象是干净、整洁、家家户户的庭院整齐有序。一条小溪蜿蜒穿梭在村庄里,别有一番风景……村民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和村头保留的那一座炮楼,映照着村庄的变化。
以前的环境可不是这样。“以前晴天的时候,村里的土路上过个车就尘土飞扬。雨天的时候,村里的积水都达二三十厘米,老百姓连门都没法出。”后朱村治保主任刘金自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
改变刻不容缓。后朱村从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改起,首先对沟渠进行疏浚,对乱搭乱建、猪圈厕所进行拆除,整治黑臭水体,开展“退杨”行动,同时,硬化了村道、新建排污管道、安装路灯、改造厕所和植草种树等。如今的后朱村河道疏通了,违建拆除了,垃圾清走了,绿树覆盖了,路灯亮了,面貌焕然一新。
美起来的后朱村,村民越来越追求精致的生活。傍晚时分,在后朱村的小广场内,村民们有的在跳广场舞,有的在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有的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聊着家长里短……
“以前天一黑大家都不敢出来,现在我们村安上了太阳能路灯,一到晚上,大家都聚在小广场上,跳舞的跳舞,锻炼的锻炼,可热闹了。”村民王李芳高兴地说。“在这样的环境下乡亲们住得舒心”。
在公共空间治理中新沂市各镇深入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和交通干线沿线环境治理,扎扎实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
在“美”上下功夫
美丽家园助增收
位于双塘镇大沙河边的集装箱民宿成了家庭出游、朋友聚会的“香饽饽”,每逢节假日,30套集装箱都要爆满。
吸引游客前来的是双塘镇大沙河湿地公园的美,这里的三孔桥、河心亭、西岸广场、音乐喷泉、玻璃栈桥、二级瀑布等景观,错落有致,美不胜收。但这条流经双塘镇区的重要河流,一度因为垃圾和畜禽养殖的污染,成为村民厌恶的臭水河。
在公共空间治理中,双塘镇从美化大沙河入手,开启了“治水”新实践。各村奏响了“拆、伐、清、刷、挖、栽”六部曲,即拆除乱搭乱建、砍伐水域周边杨树、清理存量垃圾、粉刷水体沿线房屋、高标准开挖疏通沟渠、沿岸栽种绿化树种。同时,在整治后的水体中栽种睡莲、荷花等水生植物1万余株,美化水面。
经过这一轮“梳妆打扮”,镇区水域找回了水体本身的秀美与清畅,实现了有村之处皆有水体流通、有水之处皆是花红柳绿的美丽生态景观。“今年5月份,圣泉湖风景区成功打造成国家级3A景区。特别是春暖花开的季节,来这里踏青旅游的游客比以前又多了不少。”双塘镇党委书记刘成说。
新沂市公共空间治理,在实现人居环境改善的同时,保留乡村的生态风貌,不仅回应了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还提升了乡村品位,更能让优美的风景变成资源,使乡村在美起来的同时富起来。
在“用”上出效益
多方协同添动力
“近年来,村集体增加100亩公共空间,全部改种绿化苗木,年收入将突破100万元。村民年底就能分到三成收益。”一聊起村里的变化,马陵山镇三合村党支部书记蒋飞乐就滔滔不绝。
三合村交通不便,可户均宅基地却高达1.15亩,很大一部分是村民私占的公共空间,路基被猪圈、厕所“蚕食”,“梗阻路”屡屡出现。2014年,上海一家种植销售草坪的公司,看中该村的砂质土壤,计划流转1200亩土地种植绿化草皮。由于出货时大车进出难,这个富民项目最终“流产”。
也正是这件事让三合村下定决心要开展公共空间治理。“农业镇增收,主要资源是土地,要千方百计增加土地收益。”马陵山镇党委书记刘祥伟说。三合村在镇党委的指导下开展村庄公共空间治理,2016年三合村整理出50亩公共空间,以每亩年收入8000元计算,每年集体资产可增收40万元。
在三合村的带动下,马陵山镇宋山村也开展了公共空间治理,对猪圈、厕所和杂物进行统一清理,为公共空间利用清出了新空间。
“利用土地‘边角料’,废猪圈上也能挖出钱!”宋山村党支部书记庄建国说。今年5月初,宋山村村民私占的30亩公共空间重新回归集体,村里购买5000多棵小苗,种在废猪圈上。小苗3年长成大苗,每株可获益25元,将成为增加村集体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
新沂市各乡镇不仅清理出公共空间治理,更进一步明晰了公共资源产权,推动公共空间形态重构,把公共空间整合起来进行资源发包,在公共空间上开展苗木种植……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使农村闲置低效的资源资产得到盘活利用,让沉睡的农村生产要素活起来,不仅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也带动了村民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