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一批农业经验和典型叫响全国
聚焦富民求突破 努力实现新提升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蔡思祥
通讯员 王本奉 2018年,我市农业聚焦富民求突破,努力实现新提升,全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其中全年粮食面积1106.5万亩,总产49.09亿公斤;果品产值47亿元;花卉、苗木面积达38万亩,年销售收入49亿元。 据了解,2018年我市先后围绕乡村振兴、绿色发展、农业产业集群、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农业品牌建设、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等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我市各农业部门狠抓贯彻落实,狠抓关键创新实践,在农业方面涌现出很多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徐州经验、徐州典型。 2018年我市粮食生产总量全省第二,实现“千万亩耕地百亿斤粮”。全年粮食面积1106.5万亩,立足抗旱夺丰收,平均单产444公斤,总产49.09亿公斤。全市优质小麦品种面积占比81.5%,国优三级以上粳稻品种面积占比90%。在蔬菜产业上,高效设施农业面积全省第一,占比超过20%。继去年9家蔬菜外延基地被确定为徐州—上海蔬菜外延基地后,今年又有3家果品基地、8家蔬菜基地挂牌,目前全市共有20家徐州—上海蔬菜外延基地,年入沪蔬菜交易量达到100万吨左右。林果产业产值和收益全省第一,全市果树总面积151万亩,全市果品产量达129万吨,产值47亿元。2018年11月初,正式通过国家森林城市复检,森林覆盖率一直稳定在30.1%以上,位居全省第一。到去年年底,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48%以上,受污染土地安全利用率全面完成省定指标。畜禽产品总量居全省前列,全市肉类总产量85万吨。创建部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4个、省级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基地34个、市级畜牧重点规模示范场20个。通过治理认定的规模养殖场将达到1740家左右、治理率达80%以上。 积极做优特色产业,打造一批单打冠军。大蒜产业成为全市农产品出口第一产业,出口额连续多年保持在3亿美元以上。去年6月份,2018中国大蒜年会暨首届国际大蒜产业峰会在邳州成功举行。食用菌生产保持平稳增长,全市食用菌总产60万吨,黑木耳、金针菇总量保持全省第一位。全市花卉、苗木面积达38万亩,年销售收入49亿元,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显著。“银杏旅游+”亮点频现,产业综合收入65亿元,邳州银杏获批国家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第一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称号。板材加工产业走出一条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徐州杨树特色发展之路,邳州市建成国家木制品产业示范园区。全市奶牛存栏量3.8万头,牛奶总产量15.8万吨,奶牛规模养殖比重达到95%,四大奶业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超过50万吨。加强山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推广工厂化肉羊集约养殖技术,睢宁白山羊养殖推广示范基地初具规模。观赏鱼面积和效益全省第一、全国第三,成功主办第二届中日观赏鱼(锦鲤)产业发展国际论坛,徐州“锦鲤之市”建设全面启动,沛县湖西农场成功创建全国首批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 进一步优化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全市共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级6家、省级76家,数量居全省第二。2018年建成农业产业化联合体52个,位居全省首位。拥有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两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两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9家、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7家。创建省级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22个、省级以上农产品出口示范区7个。我市还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 在休闲农业方面,全市共有各类休闲观光农业景点824个,2018年接待游客超过1000万人次,营业收入达45亿元。初步形成具有浓郁乡土风情和季节特色的精品线路50条,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8条。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两个、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两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园区21个。 我市互联网农业网商平台建设持续优化,全市网络农产品销售收入全年达到60亿元左右。强化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规模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推广应用面积占比达到30%。农业信息服务水平持续提高,建成益农信息社2175个,农业信息化覆盖率达到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