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凡敬:系统谋划 治水兴水 为徐州高质量发展打牢水基础保障
写在2019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之际 |
|
||
|
||
|
||
|
||
|
||
|
||
|
徐州市水务局党委书记、局长 卜凡敬 今天是第二十七届“世界水日”,第三十二届“中国水周”的宣传活动也同时拉开帷幕。联合国确定2019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为“Leaving no one behind”(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我国纪念2019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 徐州地处沂沭泗流域中下游、南北气候过渡带、全省用水最末梢,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发展阶段,决定了我市水情较为复杂、治水任务艰巨。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水务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按照省、市决策部署,真抓实干、迎难而上,推动各项水务工作取得新进展,水务各项工作持续走在全省前列。全市累计完成水务投资230余亿元,基本建立较为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水资源保障、水灾害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工程网络体系,一大批关系国计民生的水问题得以解决,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务基础支撑和保障。 砥砺奋进逐梦新时代,不忘初心再铸新辉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水利摆在九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之首,明确了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统筹治理的新思路。省委、省政府作出了以天蓝地绿水清为目标、打好治水攻坚战的总部署,水利部确立了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总基调。这一系列重要战略部署,深化了水务工作内涵,指明了水务发展方向,也赋予了水务发展任务。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也是徐州水务深化机构改革、优化职能配置的开局之年。对照高质量发展新目标和人民群众新期盼,全市水务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主要是水灾害防御标准有待提高,水资源供需矛盾依然存在,水污染治理任务仍然较重,水生态修复保护需要加强,水文化建设进展步伐不快等。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市水务工作将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方针,全面贯彻省、市决策部署,把握总基调,创新求突破,规划总投资296亿元,系统推进八个方面96项工作任务,全力打造河湖长制工作先行区、生态河湖建设先进区和节水优先工作示范区,不断推动水务工作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系统推进水灾害防御,筑牢安全屏障。一是持续推动流域治理,加快推进黄墩湖滞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流域防洪工程,将全市流域防洪标准由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二是强力推进区域治理,加快推进中小河流治理、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将区域骨干河网整体提高到20年一遇标准;三是着力加强城镇防洪,加快推进城镇防洪除涝和县(市)区城市防洪工程,构建“外围防洪系统、河湖蓄泄系统、排水管网系统、源头减排系统、超标应急系统”的城市防洪治涝工程体系。 ——系统推进水资源保护,夯实用水保障。一是实施水资源保护工程,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实行计划用水管理和用水总量控制。到2020年,全市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43.8亿m3以内,完成徐洪河、房亭河等重点河湖水功能区达标整治,建成国家节水型社会达标县3个、省级节水型社会示范区4个,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2%以内;二是实施水资源调配工程,加快推进郑集河输水扩大、刘山北站拆除重建、解台站改建、黄河故道水利配套工程,完善和提高南水北调东线和江水北调徐州段工程体系,提高水资源调引能力;三是实施饮用水安全工程,加快推进水源地达标建设,完善城乡供水一体化、城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全面实现城乡供水入户率基本全覆盖,城乡人民共享优质水。 ——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控制外源输入。一是加快优化产业结构,开展重点行业污染专项整治,推进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试点,培育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工业企业和工业园区;二是加强工业污染治理,削减水污染排放,加强污染物管控,推进企业串联用水和园区水循环利用,促进水“零排放”;三是加速生活污水处理,加快市区和县城区雨污分流改造,扩大和提高污水处理能力,推进市区和城镇建成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加快镇级污水管网和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厂运行率和负荷率和农村污水处理覆盖率;四是加大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加快建设高效节水生态灌区。强化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治理,严控湖泊围网养殖规模,加大退圩退养还湖力度,推进生态健康养殖。 ——系统推进水环境治理,消除内源隐患。一是实施水系连通,完善多源互补、蓄泄兼筹的河湖库连通体系,实现跨流域、跨区域互连互通,徐州城市水体末梢全部贯通;二是治理黑臭水体,市区包括建成区和规划区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城区水体水质有效提升,城市滨水空间绿化美化,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三是开展村庄河塘整治,到2020年全市村庄河塘疏浚一遍,全面提升农村水环境。 ——系统推进水生态修复,维护河湖健康。一是全面整治河湖“两违三乱”,2019年底全市基本杜绝涉河涉湖违法行为,2020年底恢复河湖管理良好秩序;二是推进退圩还湖,重点推进骆马湖、微山湖退圩还湖工程,确保湖泊形态稳定、蓄泄自如;三是创建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加强山丘区小流域生态治理,到2020年生态清洁小流域出口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以上。 ——系统推进水文化建设,彰显治水文化。一是推进“四河”生态水文化建设,打造大运河、黄河故道、奎河、房亭河生态文化带,整治河道本体及周边河湖,把大运河、黄河故道、奎河、房亭河建设成为高颜值的生态长廊、高品位的文化长廊、高效益的经济长廊;二是加快水文化载体建设,建设云龙湖水文化工程和徐州市水文化展示馆,充分彰显特色水文化;三是创建水美乡村,继续推进水利风景区、水美乡村、美丽库区幸福家园建设,营造多样化的滨水空间和水景观,锻造有徐州特色的人文水景和乡愁记忆。 ——系统推进水工程管护,强化水务监管。一是严格水生态空间管控,对全市骨干河湖和水利工程管理范围进行划定并实施权属登记,严禁侵占河道、围垦湖泊、非法采砂,塑造健康自然的河湖岸线;二是建立河湖监测评价体系,系统开展水文监测、水质监测、水生态监测、河湖空间监测,实时掌握河湖状况;三是推进河湖健康评价,建立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预警和管控机制,建设智慧河湖管理系统,应用信息化手段全面提高河湖管护水平。 ——系统推进水制度创新,激活发展动力。一是完善河湖长效管护机制,以推行河长化协调、长效化监管、市场化保洁、标准化管护、综合化执法、考核化评比“六化”管理为抓手,落实河湖长效管护,创新推进“证权化、信息化、法制化、风景化”河湖管理方式,努力创建生态河湖示范区,打造河长制先进区;二是推进河湖资源权属管理,完成全国水流产权确权试点,依法依规划定水域、岸线水生态空间范围,研究推广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监管办法;三是健全多元化投资机制,拓展河湖治理资金渠道,探索河湖合作治理项目建设,构建“公共财政投入,发挥市场作用,社会资金参与”的河湖治理投资机制。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水务更要有新作为。全市水务系统在省、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团结拼搏、负重奋进,持续推动水务事业高质量发展,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强富美高”新徐州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