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展频道 > 三农

“羊倌”脱贫记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沈云鹏 记者 史睿雯  时间:2019-05-24
“羊倌”老李在大棚内紧张地忙碌着


占地1200平方的养殖大棚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火红五月、丰收在望,在周围金灿灿的麦田映照下,一座占地1200平方的养殖大棚格外引人注目,大棚内近150只羊群欢快的奔跑着。“羊倌”老李在大棚内紧张地忙碌着,这个昔日“贫困户”,现在的“致富能人”,挂在嘴边上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都是党的扶贫好政策,才有俺今天的好日子。”

  今年46岁的李玉献,是颍上县陈桥镇李庄村人,长期以来,由于缺乏资金、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全家4口人都靠种地收入维持生活,2个孩子也都在上学,家里还着好几万元的外债,生活十分困顿。眼看周围邻居家家盖了楼、买了车,日子越过越红火,老李也十分心动,本想着外出打工或者搞点特色种养殖产业,无奈文化程度低、又没有技术、年龄也大了、还缺乏资金,虽然心有不甘,想想只得放弃,日子也就这么勉勉强强的过下去。

  自2014年精准扶贫开展以来,如何帮助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李玉献脱贫,便成了李庄村村支两委和驻村扶贫工作队急需解决的一个难题。当时的老李,心想着自己是贫困户,啥也不要干,凭着政府发钱发物,怎么也比光种几亩地收入强,有啥困难,都找政府解决就行了,“等、靠、要”思想严重,对如何发展产业实现脱贫更是毫无头绪。

  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作为李玉献帮扶联系人的省水利厅副厅长张肖和村支两委以及驻村扶贫工作队便多次到老李家中,拉家常、说知心话,介绍扶贫政策、谈发展形势,并从周围邻居生活的变化和两个孩子的成长入手,不厌其烦地一次又一次地做思想工作,推心置腹和他交朋友,出主意、想办法,鼓励他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实现脱贫致富。磨破了嘴皮、踏破了鞋子,老李在张肖和镇村干部的耐心教导下,坚定了脱贫的信心,下定了脱贫的决心,彻底改变自己的贫困生活。

  可发展什么产业呢?张肖和镇村干部根据李玉献家的实际情况,结合老李以前在村里有过养羊的经验,加之这几年羊肉市场行情较好,帮助老李确定了发展养羊产业的思路。通过自筹资金和镇村干部帮助,老李买了10来只羊,盖了简单的羊圈,开始当起了“羊倌”。不久,老李又通过奖补资金和产业托管资金购买了20多只母羊去扩大数量。截止到2016年底,老李一共养了30多只羊。

  时任李庄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长的刘国东更是主动带着相关技术人员到李玉献家中,上门手把手的教技术,帮助他科学喂养、科学防疫、科学管理。凭借着一股“肯吃苦”的钻劲,老李很快掌握了养羊的技术和诀窍,他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喂养,草要干净才放心,饲料要新鲜,什么时候该喂食,哪只羊需要打防疫针了,这些事他一样也不敢马虎,时时刻刻记在心头,白天一天无数次地往羊圈里跑,晚上就在羊圈旁看护,一刻也不敢放松。看着自己亲手养的小羊一天天慢慢长大,李玉献喜是在心头。

  而在老李妻子的眼中,老李养羊的诀窍是:“对羊亲,比对俺还亲。”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李玉献的辛勤劳动很快得到了回报,当年喂的羊顺利出栏,不仅还清了以前的老账,还盈利了几万元,2016年当年就顺利实现了脱贫。

  尝到甜头的李玉献,这几年不断增加投入,扩大养殖规模,把原来简单的羊圈扩建成现在占地面积近1200平方的养殖大棚,养殖大棚设置合理,通风、干净整洁,粪便二次利用,不污染环境,养殖规模一下子从30多只扩大到现在的150只左右,年收入可达10多万元,自家也盖三层小楼,过上了幸福的日子,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能人。

  谈及未来的生活,李玉献满是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他动情地说,都是党的扶贫政策好,没有党的好政策和扶贫干部的帮扶,哪有今天的好日子。今年俺还要再扩大规模养更多的羊,带动身边的贫困群众一起实现脱贫致富!(沈云鹏 记者 史睿雯)

责任编辑:管理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关于我们 | 工作人员查询

黄淮网(www.86hh.com)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