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展频道 > 三农

看新沂一座山的建设辩证法

来源:徐州日报  作者:  时间:2019-05-27
以实践演绎绿水青山通达金山银山的生动篇章——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骆耀明 通讯员 满东广

1949年,这里岩石裸露,寸木不生。今天,这里已成为“天然氧吧”。

70年来,新沂市马陵山做的是绿化和保护文章,却打出了发展好牌——以实践演绎了绿水青山通达金山银山的生动篇章。

从“一棵树” 看荒山怎样变“宝山”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马陵山就是一座荒山秃岭。林场的老职工说,是植树造林让马陵山慢慢恢复了元气。今年,马陵山入选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旅游管理办公室公布的“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国家重点建设基地名单”,这里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95.2%。直到今天,见缝插针式的植树造林没有停歇,结合村庄整治所做的“补绿”没有止步。

为了种树,根据山区砂页岩易风化的特性,采取秋天爆破,用挖掘机开沟,冬天把石头“冻酥”,春天再采用挖掘机开挖、风镐开挖、爆破开挖、人工钢钎开挖等方法挖坑种树。栽树,技术人员想出了一系列妙招:“见缝插树”,用风镐拓宽岩石缝隙,在缝隙里填土种树;筑垒“梯田”,在山坡上垒砖砌石,形成一个梯田,再在里面种植树木;对实在没有条件的岩石地,实施“爆破取坑”,炸坑填土植树……在土层贫瘠、含石量较高的山头,种植了火炬树、雪松、香花槐、合欢、乌桕等60多个绿化树种;在土地条件较差的裸岩地,间作种植了木瓜等绿化苗;在土层较厚、排灌条件相对较好的山腰岗坡地种植了中国沙红桃、油桃、日本油栗和梨等十多个果树新品种,营造经济林。

让苗木在石头上扎下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新沂请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等科研院所的专家,到实地考察,根据地形、地貌、土壤、水文情况确定栽植品种、规划产业布局。政府投入10多亿元修建道路50多公里、建设拦水坝、蓄水池、打深水井210多个、铺设输水管道30多公里。然后“划块”推出,推行土地经营权转让、租赁、拍卖、和股份合作制等多种经营模式,吸引专业大户、种植大户、企业投资1亿多元来荒山开发经营。

树多了,山活了。经过测试,这里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有清新空气的负氧离子高达4万多个,堪称“天然氧吧”。

从“两个沟”

看小山怎样变“大山”

马陵山海拔91.8米,严格来说算不上山。但沟壑纵横,重峦迭嶂,由峰山、斗山、虎山、奶奶山和黄花菜岭五座山头组成,面积28.9平方公里。

树多了,水就有了。

每逢雨后,马陵山到处是飞瀑流泉,形成了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形成了两个水库,两个长沟。

如何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

2018年初,马陵山风景区聘请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对景区进行规划。特别对两个沟——小龙沟、大龙沟进行重点打造。

对小龙沟进行人工水循环建设,加大水生植物的栽植,新增沟渠,加铺简易漫步路道,增设造雾系统,小龙沟成为了林中幽径,小桥流水,游客顺水揽胜,景色更加优美宜人。

大龙沟由于长期封闭,游人很少到达,原始生态环境保护完好,植被丰富,种类繁多,负离子一流,空气质量非常好。对大龙沟只是依据山势修建了游步道,保护其自然景观,走进大龙沟,可谓是“乱石渐欲迷人眼,清溪才能出山间”,流水潺潺,泉声叮咚,飞瀑跌宕,景色迷人,山花舞蝶飞莺到处皆是。

马陵山变得更大更美了。“好玩的地方太多了,一次都转不完。”来自河南商丘的游客刘琦带着两个孩子正玩得不亦乐乎。他告诉记者,很多年前来过马陵山,这次再来觉得变化很大,真是不虚此行。

“五一”小长假,新沂市马陵山风景区也迎来了旅游小高峰。来自省内外的大批游客,或是自驾、或是组团纷纷来到马陵山,休闲游玩、放松心情,领略马陵山的无限风光。4天假期景区客流量突破26.64万人次,景区实现门票收入139.6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00%。

从“一个桃”

看青山怎样变“金山”

“现在旅游搞好了,来的游客越来越多,生意也越来越好了。”孙大娘一边拌着擀面皮,一边笑着说。“最多的一天,卖出了1000多碗。每月一万多元的收入有保障。”

一碗面皮为何这么火?马陵山风景管理处主任徐强“揭秘”:天然氧吧吸引了人气。

与孙大娘等商户同样靠吃生态饭的农民有一万多户。

位于马陵山镇宋山村“一心一意”果树种植家庭农场,一株株排列整齐的桃树上挂满了鸡蛋大小的桃子,在绿叶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

到了7月水蜜桃上市时节,新沂5万亩桃园里,售桃与买桃的人流相互交织,采购蜜桃的大卡车秩序井然地等待装运,桃农们欢快地在园中忙碌着,空气中飘散的蜜桃香诱得人口水直往肚里咽……咬一口成熟的蜜桃,香气宜人、口感脆甜、汁液饱满。新沂市港头镇桃农晁永呈说,桃价一年比一年高,普通的桃15元一公斤,精品箱12个桃子售价150元以上,桃园亩均效益1万元,最高的达3万元。“我这一棵桃树,去年就结了200多块钱的桃,你说是不是真正的‘摇钱树’啊。”晁永呈很得意。

现在,晁永呈的60亩桃园,最多时每天有100多位工人在这里打工,剪枝、授粉、摘桃,一个种桃季节光工资就要发6万多元。

晁永呈这十几年的经历,只是新沂种桃农民的一个缩影。和他们兄妹5人一样,还有一万多户种桃农民走上了致富路。

责任编辑:管理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关于我们 | 工作人员查询

黄淮网(www.86hh.com)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