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展频道 > 三农

徐州市铜山区推进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

来源:徐州日报  作者:  时间:2019-07-26

聚力打造『五有乡村』的苏北样板
棠张镇跃进村。
汉王镇紫山村。
汉王镇。
 

中共铜山区委党校课题组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大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作为徐州市乡村振兴先导试验区,铜山区在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时代征程中,通过制度设计引领、典型示范带动、资源要素倾斜、完善奖补机制,走出了一条产业“旺”起来、乡村“美”起来、民风“淳”起来、农村“和”起来、农民“富”起来的乡村振兴之路,打造了“五有”乡村的铜山样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铜山经验。

A、五点主要做法

乡村振兴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铜山瞄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聚力打造有支撑、有颜值、有灵魂、有钱途、有和气的“五有乡村”,走出了一条富有铜山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一是做强产业,打造有“支撑”的乡村。产业兴则百业兴。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也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在产业结构的优化方面,铜山以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引领,围绕打造“一带三区二十园”现代农业样板区,持续调整农业结构,西北部重点发展高效农业、东南部重点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北部沿微山湖重点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突出产业园核心区、沿黄河故道综合开发等重点内容,形成点上成景、线上成带、面上全覆盖的铜山农业新格局,推进了主导产业提质、特色产业扩面,形成农产品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的高效农业结构。在做好特色文章方面,铜山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实施“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战略,攻农业产业“444”工程,突出南部设施蔬菜、西北部设施果蔬、“两河一湖”优质稻麦和丘陵山区高效园艺“四大产业板块”,培育优质稻麦、设施蔬菜、中高档食用菌、应时鲜果“四大产业集群”,建立米袋子、面案子、菜篮子、果盘子“四大产业融合体”,积极培育农业特色小镇,加大“三品”认证创建力度,依托省市级菜篮子工程和上海蔬菜外延基地,打通优质特色农产品销售流通渠道,实现了从“菜园子”到“菜篮子”的无缝对接。在加快融合发展方面,铜山发挥维维集团、派乐滋等农业龙头企业作用,大力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用加工,建立从原料生产到终端消费的全产业链,建设全国重要的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基地。目前,全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拥有数全省第一,带动农户近24万户,农产品加工集中区集聚加工企业30余家,形成果蔬、粮油、乳品豆奶和畜禽加工四大集群。2018年全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园区达到322个,接待游客288万人次,综合收入11.3亿元,万名群众吃上“生态饭”“旅游饭”。

二是彰显特色,打造有“颜值”的乡村。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农民生态福祉的重要内容。为尽快优化农村人居环境,铜山从顶层设计入手,密集出台了《铜山区乡村振兴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意见》《全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工作方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明确了“十有六无”的标准,确立了 “百村示范、千村达标、万户集中居住”的思路,确保一年达标、两年提升、三年巩固,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发挥了航标引领的作用。为破解资金等瓶颈的制约,铜山在向上积极争取、整合涉农资金、吸引社会资本的基础上,拿出5亿元政策引导扶持资金,对创建成功的首批“十有”标准示范村给予300-400万元奖补,对第二批、第三批创建成功的示范村分别给予100-300万元奖补,对“六无”标准的整治达标村给予10-20万元的奖补,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和酵母作用。千村一面,不是美丽乡村。铜山充分尊重村庄自然肌理与特色,划定绕城近郊区域、黄河故道沿线、微山湖沿岸、吕梁山片区四大片区,根据资源禀赋、产业形态、地形地貌,借山造势、借水造景,分类打造“生态旅游型”“三产融合型”“特色保护型”“整治提升型”四类村庄,实现点线连成面、盆景变风景。为深入推进村民集中居住,铜山配套制定好一套完善的、符合铜山实际的集中居住区建设“操作指南”,研究制定了《全区集中居住项目拆迁补偿实施意见》,明确了“1+N”镇村布局模式,明确全区集中居住区建设的“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力图通过成功案例示范和生活实质性改善来引导农民主动搬、主动拆,不赶农民上楼、不逼农民进城,真正变“要我搬”为“我要搬”。目前,全区农村已经形成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镇一风光、一域一特色的大美格局,农村展现新面貌、居民展现新风貌、生产展现新质态,呈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同步提升的良好态势。

三是两手齐抓,打造有“灵魂”的乡村。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也是决胜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精神力量。围绕“以文化人、以德育人”,铜山把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来抓,用“航标”引领文明,用环境塑造文明,用榜样带动文明。铜山在全省率先出台《乡村振兴乡风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致力打造享誉全国的乡风文明建设样板区。为补强阵地短板,铜山全面拉开城区文体“四馆一场”建设大幕,总投入超过20亿元,62个示范村全面拉开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文体活动广场建设全面铺开,区财政按每平方米600元标准给予奖补,明年将实现行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文体活动广场全覆盖。通过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村村通”“户户通”工程、“厕所革命”、农村市场化保洁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力促进了乡村文明习惯的养成。铜山坚持以价值观的力量,为人生赋值、为乡村定规,通过复制推广潘楼村“十星级文明户”评比经验,每年每镇挑选2至3个村作为示范点推进,到2020年实现村级全覆盖;充分发挥道德讲堂作用,积极开展“铜山模范”“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儿媳”等评选活动,一年评出各类好人、乡贤近千人,涌现出“铜山妈妈”等一大批好人群体。为让“好人受尊重,好人有好报,好人得实惠”,还出台了《铜山模范奖励管理办法》。 如今当好人,做好事,已成为铜山的主流价值观。在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积极挖掘具有地域特点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打造出黄集面塑、汉王石刻、大彭太极拳、利国丁丁腔等一批特色鲜明、韵味浓厚的乡村文化品牌,深入挖掘其中的蕴含的优秀思想、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彰显其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的重要作用。

四是标本兼治,打造有“和气”的乡村。治理有效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也是内在保障。乡村是最基本的治理单元,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解决乡村治理新课题,必须依靠自治、德治、法治三大机制实现乡村善治。在村民自治方面,铜山紧紧抓住“农村熟人社会和脸面社会”的特点,在全区深入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评比活动。村民认为,“十星级文明户”牌子虽小,却是一个家庭的门面,是一个家庭的荣誉。如今,在2000多平方公里的大地上,铜山300多个行政村30多万户居民摆起了擂台,比的是谁村的乡风美谁家的“星星”多。在村民德治方面,铜山依托“道德讲堂”“十大模范”等系列评选和村民议事长廊等载体,创新“百姓公道会”“乡贤参事会”工作形式,树立道德标杆,发挥新乡贤作用,提升了百姓的道德水准,走出了一条“以德化人”的治理路径。通过试点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建立“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服务管理体系,科学划分1921个网格,配备3857名专兼职网格员,确保每个网格边界清晰、职责清楚、无缝衔接、划分合理,有效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铜山区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试点工作以来,通过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先后总共调节民间纠纷1346起,巡查发现各类问题隐患3267个,走访辖区群众3532357人次,为群众提供代办服务1765件,使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五是多元驱动,打造有“钱途”的乡村。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最终实施效果最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按照“抓产业就是抓就业”的理念,积极打造徐州高新区、铜山经开区和六个特色园区“两区六园”产业平台,奋力扛起淮海经济区科创的大旗,深化产业链创新链融合,打通科研与产业之间的通道,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集聚高端要素的“强磁场”。在聚力做大高端电子信息、汽车及核心零部件、智能制造、安全科技“三主一特”产业的基础上,主攻大数据、大健康、大文旅,加快推进现代商贸、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等“3+3+3”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腾笼换鸟”的“阵痛”中实现铜山产业的“凤凰涅槃”,初步筑牢了15分钟公共就业服务圈。目前,仅徐州高新区就发展企业2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0多家,安排了6万产业工人。农村电子商务是近年来铜山发展较快的富民新兴业态,区里每年拿出千万元扶持电商发展,目前京东便利店、天猫优品、云田商城、卖货郎等农村电商平台已经进驻铜山乡镇。截至目前,全区规模以上电商企业达720家,淘宝网店3万余家,电商从业人员6 万多人,全区年线上交易额超百亿元。截止到去年底,铜山全区农村“三大合作”组织发展到1430多家,成员总数达到38万余户,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覆盖75%的农户。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培育内生动力上求实效,突出因村施策,逐步形成了“产业发展型、光伏发电型、农机购置型、股份合作型、资产经营型、资源盘活型”等经济发展模式,全区4.56万低收入人口顺利脱贫,既培育了低收入群众的内生动力,更推进了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

B、四点主要成效

乡村振兴是一项深受群众欢迎的民心工程。在这项伟大工程的实践中,铜山以“五有乡村”的显著成效,加快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巩固了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增加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是填平了城乡公共服务的落差。铜山虽然名义上是区,但绝大多数的行政区划基层单位还是镇和行政村,超过半数以上的居民生活在镇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较突出。在推进乡村振兴中,铜山从补短板抓起,坚持美环境、强功能、惠民生相结合,新修乡村道路1000多公里,新修和改建农村水冲式无公害公厕1000多座,建设和改造中小学、幼儿园89所,完成297座村级卫生室标准化改造,建成142个村和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60%的行政村建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130万居民全部喝上了来自骆马湖的优质水……这些大手笔的补短板工程,补齐了农村基础设施的短板,填平了城乡公共服务的落差,有力地推进了乡村振兴的进程。

二是加快了中心城市融入的步伐。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这是徐州最大的发展优势,也是铜山的最大发展机遇。“铜山要在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中展现格局、不仅要建设现代化的城区,更要建设现代化的农村。为全方位推进城区周边镇融入主城区,尽快打开农村融入城市的瓶颈制约,区委区政府放眼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跳出铜山看铜山,立足首位谋发展,按照主城区发展要求,划定绕城近郊区域、黄河故道沿线、微山湖沿岸、吕梁山片区四大片区,把乡村振兴与中心城市特色功能片区建设结合起来,以乡村振兴3年计划为引领,加快周边镇融入项目建设,推动了村民市民化、小区社区化、全域景观化,进一步提升广大乡村的魅力和颜值,加快了融入中心城市的步伐。

三是打造了三美融合发展的格局。铜山山水资源丰富,历史遗存众多,村庄形态各异,发展全域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为彰显乡村田园风貌,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富民优势,铜山把产业兴旺与美丽乡村建设进行捆绑式规划建设,充分发挥环绕徐州主城区的天然区位优势和良好的山水资源,围绕黄河故道、微山湖、吕梁山、玉带河等科学布局休闲农业园区,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彩色农业、创意农业、健康农业、快乐农业等休闲观光农业,打造出台上草莓小镇、汉王玉带花海、马集杏花烟雨、西李石头部落、北村渔家风情、倪园古村民宿等一大批特色卖点、一个个美丽村庄聚点成片、连点成线,就像一条美丽的珍珠项链环绕着徐州,不仅凸显了青山绿水,展现了诗画田园,越来越多的农民吃上了“生态饭”“旅游饭”“生态饭”,实现了美丽环境、美丽生活、美丽业态“三美融合”。

四是推进了决胜全面小康的进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工作的重要指示,也是中国共产党对全体人民的庄严承诺。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实施以来,铜山把扶贫工作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坚持“两个精准”基本方略不动摇,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培育内生动力上求实效,通过一系列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的组合拳,16个经济薄弱村集体年收入达到18万元以上,18个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达到功能配置标准,完成了60%以上的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用扶真贫、真扶贫,脱真贫、真脱贫的实际行动,确保了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有力推进了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

C、五点主要启示

在乡村振兴中,铜山区委区政府以“功成不必在我、成功必定有我”的胸怀和担当,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件接着一件干,让人民群众享受到了发展的红利,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也带来了几点启示。

1、顶层设计是航标。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为把中央的战略部署落到实处,铜山从顶层设计入手,成立了区镇村三级领导机构,与相关部门签订了责任状,还密集出台了《乡村振兴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意见》《全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工作方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实施方案》和《铜山区乡村振兴乡风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相关文件。这些设计,体现了铜山的区位特点,为乡村振兴的有序推进,发挥了航标引领的作用。

2、典型带动是示范。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作为徐州市乡村振兴的先导试验区,铜山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征程中,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当作乡村振兴的第一仗来打、全面融入中心城市的一号工程来做、推进全域旅游的第一支撑来抓,通过选树100示范村,带动了千村整治和万户集中居住,形成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镇一风光、一域一特色的大美格局,绘就了一幅彰显铜山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形成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铜山样板”。

3、解决投入是关键。乡村振兴需要资金要素的保障。为破解资金瓶颈的制约,铜山精心做好“上下内外”四篇文章,做到“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提高资金集聚使用效益。对上,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财政支持和专项资金,用好城乡建设用地指标增减挂钩和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确保资金“农来农往”,加大“以城补农”资金力度。对下,按照统筹安排、用途不变、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各类涉农资金,确保效益最大化,避免撒成“芝麻盐”。对内,区财政每年拿出5亿元政策引导扶持资金给予奖补,激励各地“早干早得、多干多得、快干快得、干好再得”。对外,建立多元投入机制,积极与国开行、农发行寻求合作,争取20多亿政策性金融信贷。

4、强化考核是导向。考核时指挥棒。为保证乡村振兴的有序推进,铜山建立了区镇村三级书记抓振兴的工作机制,纳入“三农”工作目标考核、区级机关争先创优考核、全区重点经济工作考核和创新奖评选等,各级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方案制定、亲自抓部署实施、亲自抓督查落实,将工作任务项目化、项目节点化,对工作进展情况实行一周一督查、一月一调度、季度一观摩,半年一评比,一年一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先争优、干部奖惩的重要依据。通过强化考核的导向作用,全区上下形成了人人关注乡村振兴、人人支持乡村振兴、人人参与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形成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5、建强组织是保障。乡村振兴成于组织振兴。进入新时代,铜山把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摆上突出位置,实施过硬支部3年培树计划,大力推进“发展型”“带富型”班子建设,先后调整村干部60余人,梯级培养后备干部806名。对软弱后进村党组织,明确包挂领导、派驻“第一书记”、指定第一责任人,实行“一支部一对策”,实现52个软弱村全部提升,24个薄弱村有效转化。通过“四强四促”党建工程为抓手,推动全区351个农村基层党组织、27000多名农村党员,带领百万农民耕耘在乡间,描绘出“组织强、产业兴、农民富、村庄美”的生动图景,在广袤的苏北大地上树立了组织振兴引领乡村振兴的“铜山旗帜”。

责任编辑:管理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关于我们 | 工作人员查询

黄淮网(www.86hh.com)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