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展频道 > 三农

凝心聚力书写 脱贫攻坚『睢宁答卷』

来源:徐州日报  作者:  时间:2019-09-16
坚持精准施策 拓宽扶贫路径 突出机制保障
蚕茧丰收蚕农乐。
精准扶贫项目助力精准脱贫。
 

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最艰巨的任务。脱贫攻坚,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心里最牵挂的一件大事。

睢宁县人口145万,耕地面积155万亩,是传统农业大县。在新一轮建档立卡中,睢宁有53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和13.01万低收入人口,是徐州市脱贫任务最重的地区,也是江苏省12个重点帮扶县之一。

“十三五”以来,在省市的坚强领导下,在历届省委驻睢帮扶工作队的倾情帮助下,睢宁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科学制定“四年基本完成,一年巩固提升”的工作目标,以强烈的“答卷意识”抓短板、补弱项、攻难关,脱贫攻坚取得过硬成果。2018年,全县53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全部“摘帽”,12.13万低收入人口实现脱贫,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123元,脱贫率93.3%,群众对扶贫工作满意度达96.8%,连续三年进入省扶贫开发工作考核第一方阵。

◎文/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作霖 图/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井贤 睢宣 睢摄协

精准施策

提升脱贫攻坚成效

8月15日,睢宁官山镇农光互补项目基地,龙山社区的低收入户王甫义正在基地内进行除草工作。

“现在来打零工,每月有1000多元收入,到了蘑菇收获的季节,一个月有2000多元收入。”王甫义说。

“去年我们镇有1560户3841人脱贫,今年还剩70户188人将于年底全部脱贫。”官山镇党委副书记童丽娜介绍说,官山镇是农业大镇,农光互补项目中有20栋爱尔兰式标准蘑菇房,每个蘑菇房实际种植面积有400平方米,每平方米单次可以产出新鲜蘑菇25公斤,一年可以实现收入14万元。对于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户,每个标准蘑菇房吸纳一户低收入户参与承包经营和务工,一年约3万元收入。除了农光互补项目外,还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引入各种农业产业项目,吸引低收入户到企业打工,实现脱贫致富。

习近平总书记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指出,“坚持精准方略、提高脱贫实效,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问题,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睢宁县贯彻精准扶贫要求,精准发力,扶真贫、真扶贫,下足精准扶贫绣花功夫,着力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问题。在精准识别上下功夫,依托全国扶贫开发系统,结合镇村书记大调研活动常态化,全面摸底贫困户和经济薄弱村,及时对低收入贫困户进行动态调整。在精准帮扶上下功夫,坚持“一村一策”“一户一策”,精准制定帮扶后方单位7项清单、村党组织书记(第一书记)9项清单、帮扶责任人5项清单,组织1.3万名帮扶责任人进村入户落实帮扶措施,形成精准扶贫强大合力。在精准分配上下功夫,建立扶贫项目收益分配和财政兜底机制,将扶贫资金重点投向标准厂房、农光互补、门面房等高稳收益领域,确保扶贫项目年收益不少于8%。

“十三五”以来,睢宁县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46亿元、实施产业化扶贫项目72个,部分资产价值实现翻倍,受益低收入人口达9.6万人。2018年,全县分配扶贫收益2313.43万元,人均分配标准180元,深得广大低收入户认可。

突出实用

拓宽扶贫攻坚路径

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8月22日上午,在睢宁李集镇饰品电商产业园交易中心一个摊位前,李集镇低收入户56岁的魏礼侠正在往一摞头箍半成品上逐个扎花,一天能挣40元。

睢宁县李集镇人大主席杨方介绍说,2018年,镇里建起了饰品电商产业园,全部作为扶贫资产,由李集镇进行返租,每年扶贫收益不低于8%,扶贫收益由县级统筹量化分配全县低收入农户。园区可以提供就业岗位600个,目前,已入园就业低收入户200多人,人均年增收6000元。李集镇依托饰品经纪人300多人、饰品订单多优势,创新饰品经纪人+经济薄弱村+低收入户模式,饰品经纪人有了订单优先给予低收入户做,帮助低收入户增收脱贫。

这是睢宁县精准扶贫十大模式的一个缩影。

睢宁县不断深化精准扶贫“产业扶贫”“电商扶贫”“搬迁扶贫”等十大模式,积极探索脱贫攻坚新路径,推动扶贫由“输血”向“造血”转变,有效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农闲时,沙集镇和平社区数百名妇女就聚集起来,为电商企业“24.5℃”制作编织品,每人每天能获得不低于70元的收入。睢宁县电商协会理事张雪鹏介绍,她们的编织品经由线上出口到美国、日本,一年创造6000万元的产值。复制推广“沙集模式”,睢宁县各类电商产业园去年吸引周边1.7万户低收入户进园务工;设立1000万元电商专项扶持资金,强化扶贫小额贷款支持力度;依托全国首家地市级“淘宝大学”,带动近5500名低收入人口成功创业。2018年睢宁全县电商交易额超过286亿元, 3.4万户网商带动从业人数超过21万,直接或间接帮助近2万人脱贫。

2019年,睢宁县创新实施了“扶贫产业园+农户自主创业+扶贫小额贷款”的扶贫模式,各镇(街道)结合特色农业产业,建立扶贫产业基地,发挥扶贫小额贷款对低收入农户免息的支持,通过农业公司产品收购包销,保险兜底保障等确保入园低收入户增收。魏集镇通过采用“扶贫产业园+农户自主创业+扶贫小额贷款”模式运作,30户低收入户联合经营150亩稻田,发展稻蟹共生养殖,年产值可达到150万元,亩纯收入达6600元。截至目前,睢宁县已建设99个扶贫产业园,园区总规模1.91万亩,带动低收入农户3234户增收,主要发展鲜食玉米、稻蟹混养、林下经济、中草药和紫薯等种养产业。

创新思维

激发脱贫攻坚活力

睢宁县聚焦脱贫攻坚难点,坚持以改革创新破题,不断增强脱贫的内生动力。抓好牵引性改革。大力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农村产权制度等土地制度综合改革,新增耕地3.6万亩,交易节余指标1.78万亩,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充足的要素保障。

抓好普惠性改革,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医共体建设系列改革,新(改、扩)建学校79所,14个镇卫生院达到省示范标准,有效提升了义务教育和基本医疗水平。推动残疾证办理等61项便民服务下沉到镇,极大方便群众办事,减少了群众生活支出。抓好保障性改革,拓展人才选用渠道,招引涉农专业技术人员700余人,打造了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制定村干部报酬正常增长和村集体增收奖励机制,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2018年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达28.8万元,其中,53个省定经济薄弱村村均收入达31.3万元。

机制保障

夯实脱贫攻坚基础

睢宁县以落实扶贫开发工作责任为导向,以高质量脱贫要求为标杆,层层压实扶贫责任。

实施“比学赶超”机制,依托“比学赶超”主题季考活动,定期将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季考主题,及时兑现增收激励奖惩,推动形成相互学习促增收、你追我赶快发展的浓厚氛围。完善阳光监管机制,按照主体责任一律压紧压实、扶贫政策落实一律阳光公示、扶贫项目一律平台招标、涉农扶贫资金一律非现金结算等“六个一律”要求,建立“阳光扶贫”监管系统。目前,全县400个村均办理村务卡,资金管理更加公开透明。强化督查考核机制。出台《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扶贫工作督查巡查制度》等12项制度,将扶贫工作纳入县重点工作目标考核和党委督查、县委巡察,目前已开展县委巡察7轮,对工作不力的6名镇党委书记和36名村书记约谈提醒,层层夯实促集体增收的政治责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这是党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更体现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睢宁县委书记贾兴民说,睢宁将坚守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初心,今年重点围绕做好“两个增收”目标,从财政资金投入、产业项目建设、扶贫产业园建设、行业扶贫政策、就业创业、改善困难群众住房条件等方面,精准施策,全面推动精准扶贫工作,摘掉省重点帮扶县帽子,未脱贫的3287户、8763人全部脱贫,脱贫人口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100个经济薄弱村年集体经营性收入超40万元,完成全县303户低收入农户危房改造等,实现高质量脱贫,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脱贫攻坚“睢宁答卷”。

责任编辑:管理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关于我们 | 工作人员查询

黄淮网(www.86hh.com)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