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展频道 > 三农

让“三乡工程”越来越“香”

来源:徐州日报  作者:  时间:2020-04-07
万名能人返乡创业 政策合力再扶一把
  铜山区棠张镇夏湖村返乡创业农民张朝丰在大棚里管护桑葚果树。
  徐报融媒记者 陈艳 摄
 

  ◎徐报融媒记者 魏宁

  在铜山区棠张镇夏湖村,一个个高标准日光能温室大棚内,桑葚挂满枝头,青的、红的、紫的,争奇斗艳,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大棚的主人叫张朝丰,夏胡村人。49岁的张朝丰去年结束在外打拼的生活,回乡经营旅游观光农业。当地政府按1:1的配比帮助他共同建设高标准日光能温室,种植桑葚、无花果、火龙果、树莓、车厘子等果品,除了吸引大批游客前来采摘,还带动60余名村民实现稳定就业。

  如今,在徐州,像张朝丰这样回乡创业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带着技术、带着资金、带着对家乡的浓厚情怀,回乡创业,在熟悉的土地上逐梦前行。

  带着一份浓浓“乡情”

  当创业的方向沿着乡情的方向行走,一路播撒的将是宜人的芬芳。

  在棠张镇新庄村果果部落生态园,37岁的丁松看着眼前的一片温室大棚,内心翻涌着希望与梦想。

  丁松,徐州弈爵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经理。一年前,他的身份还是某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去年9月,乘着徐州实施“三乡工程”的东风,回到家乡。

  从小看着父辈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复一日拖着疲惫的身子在地里辛苦劳作,丁松深知菜农的辛苦。在外摸爬滚打十几年,他始终怀着一份浓浓的“乡情”,想为家乡做点什么。从2018年开始,他便围绕农业发展方向,做了一年的市场调查,十分看好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前景。而“三乡工程”的实施,对于丁松来说,恰逢其时。回乡,投资休闲观光农业。

  在流转近200亩土地后,丁松开始打造他的农业庄园——果果部落。短短几个月,便带动周边100余人进园务工。仅仅7个月,园区已建成温室大棚3万余平方米,去年12月,上海蔬菜外延基地在园区挂牌。园区内,春风拂面,对于未来,丁松满怀信心。

  如今,在我市广袤农村,一位位能人返乡创业,对于他们来说,回家是为了更好地助力家乡发展,圆那个儿时的梦。

  答好一张命题“试卷”

  百亿资本投入、万名能人返乡。从去年起,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创新实施“三乡工程”,坚定提出,走出一条具有徐州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这是徐州推进乡村振兴的一张命题“试卷”。

  为了答好这张考卷,去年,我市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三乡工程”鼓励引导全社会力量参与推动乡村振兴的意见》,提出通过实施“三乡工程”,争取两年内吸引100亿元工商资本投入农村,推动10000名人才下乡和能人返乡创业就业。到2022年底,全市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人数超过2万人,带动就业10万人以上,农业科技服务村级覆盖率达到100%,切实推动创业、拉动就业、兴旺产业。

  如今,“三乡工程”实施尚不足一年,这张试卷答得如何?

  299个项目、142亿元投资总额,简单的两个数字让农民群众看到了乡村振兴的新曙光。

  “三乡工程”实施以来,市委、市政府把实施“三乡工程”列入县(市)区重点工作目标考核,对年度考核优秀的给予一定的财政奖补。各地纷纷设立专项资金,市各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扶持激励政策和措施,推进“三乡工程”的强大合力已经形成。

  新事物的出现离不开改革创新的驱动。围绕激活“人、钱、地”关键发展要素,打通城市资源流向农村通道的关键“堵点”,各地纷纷结合自身实际,开启创新之路。沛县探索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闲置宅基地有偿退出试点,确认符合集体建设用地连片退出地块82块、面积2102亩;贾汪区成立全市首家县级新型职业农民协会;睢宁创新农业保险产品,全国首笔“险资直投+生猪活体抵押”融资项目落地,完善了“三乡工程”抗风险机制……

  全市22个试点单位稳步推进实施。徐州经开区徐庄镇与北京东昇农业技术公司合作建设“徐州翠鲜缘国际物流产业园”项目,投资总额11亿元,可直接吸纳3000人就业、带动增加2万个就业岗位、实现税收2亿元左右。

  圆梦乡村还需再扶一把

  和丁松一样,返乡创业人员都是怀着一份份“乡情”回乡,但在创业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困难。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产品销售、土地保障等问题仍然制约着不少创业者。

  如何激活“人、钱、地”的问题?如何让更多的能人回乡?如何让更多的资本投向农村?……这一个个待解的问题始终摆在各地各相关部门的面前。

  从全市“三乡工程”现场推进会上,记者找到了今年全市实施“三乡工程”的新路径。

  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产业兴则乡村旺。各地将以实施“三乡工程”为切入点,以农业项目为依托,着眼各自特色产业和资源禀赋,加紧编制“三乡工程”项目库,重点培植一批县域优势特色产业。同时,通过实施“三乡工程”,培育一批农业企业和农创客亮点,组建产业化联合体和家庭农场产销服务联盟,发展一批回归创业型、带动致富型、乡贤治理型产业化园区。

  实施“三乡工程”改革迫在眉睫。而农村土地和金融保险两项改革的实施,将切实解决好长期制约农村发展的“地”和“钱”的问题。

  盘活闲置农房和宅基地,鼓励市民下乡以租赁、合作方式充分利用农村闲置农房和宅基地发展休闲创意、养老养生、农家乐等产业……一项项改革举措将进一步激活农村“沉睡”的土地资源。

  创新农村融资模式,推出更多免抵押、免担保、低利率、可持续的金融产品,加快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银保担”风险共担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拓宽农村抵质押物范围……一项项创新之举为农村发展注入“融资活水”。

  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农产品品牌创建、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各级各类涉农项目资金优先向“三乡工程”倾斜;建立绿色服务通道,梳理各类涉农优惠政策……用地保障、财政资金保障、政府服务保障优先,我市推进“三乡工程”的决心坚定。

  “三乡工程”作为一项涉及城乡融合发展、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综合工程,必将为徐州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在广袤的农村激起“一池春水”。

责任编辑:管理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关于我们 | 工作人员查询

黄淮网(www.86hh.com)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