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展频道 > 三农

徐州各项存粮500万吨 粮食安全『稳如磐石』

来源:徐州日报  作者:  时间:2020-04-15
落实粮食安全责任 有力保障区域粮食安全
  技术人员在六米高的粮仓顶部察看稻谷品质。
 

  ◎文/徐报融媒记者 王正喜 图/徐报融媒记者 齐浩

  在铜山区张集镇104国道旁,占地近3000亩的国家级大型粮库、省级粮食物流产业园已成为当地的地标园区。走上通往维维产业园的绿荫大道,园区的标识牌醒目地出现在视野里,上面标注了粮库、面粉厂、纸箱厂、挂面厂等地的位置方向。

  维维股份徐州粮食物流产业园去年11月成为江苏省粮食物流产业园区,“粮食进入园区后要检测、称重、化验。如果湿度过大,还需要烘干,然后才能进仓储藏。”维维粮仓粮食储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建国介绍说,园内的大型粮库2015年底基本建成,次年1月开始库存小麦和稻谷。粮库3个库区共储存小麦和稻谷86万吨,其中国家粮食储备34万吨。

  面对此次疫情,作为拥有国资入股的国家产业化龙头企业,维维股份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充分发挥“维维粮仓”的作用,肩负起重点粮食物流产业园的担当。在抓紧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有序推动复工复产。疫情期间,徐州园区内六朝松面粉厂加大生产力度,员工在封闭状态实行24小时工作制,日产面粉达1000吨,充分满足市场需求,并严格执行平价政策,保证优质平价、随需随供。

  万物互联,存粮“心中有数”

  以前,每一个粮仓就是一个独立的储粮单位,信息查阅只能靠人力、看报表,“库区拥有130个仓库,粮食堆高6米,别说细致检查,每个粮仓走一遍都费时费力。”李建国告诉记者,“现在打开电脑就能完成,省人省力,又快又好。这是物联网带来的变化。”

  智能远程在线监测系统是智能化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粮堆中,以2米距离为网格,架设了3层上百个测温点,内外还有湿度传感器,通过互联网实时向分公司和集团总部回传数据。”李建国介绍,传感器能实时采集、分析、预警仓内粮食温度的细微变化,成为实现远程监控的“千里眼”,发现问题可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李建国介绍,高清监控摄像头拥有23倍放大、360度旋转能力,让管理部门拥有了全天候、无盲点的远程监控能力,可实时监控每一个直属库仓内外实况。物联网不仅实现在线监测,还能通过人工智能算法控制实地环境,智能通风决策模型可计算出通风方式、通风时长,并远程操控风机、通风窗,实现通风的智能决策。过去,人工开仓通风需要40分钟,现在坐在办公室,1分钟内就可操控20多个大型粮仓。

  粮食是有生命的,粮食储存周期一般为2年至3年或者3年至5年,储存周期损耗最大的是水分。通过科技手段改造的粮仓,可以有效减缓水分流失速度,控制粮食损耗,从而创造粮食储存的经济效益。实际结果显示,通过科技储粮技术改造的仓房可以有效降低人工成本30%,能耗降低40%左右。

  目前,我市中储粮系统的粮库全部实现智能化管理全覆盖。智能化粮库系统主要包括智能出入库系统、粮情监测系统、数量监测系统、智能气调系统和智能通风系统5个系统,中储粮总公司通过运用“一卡通”、视频监控、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可以对直属库及分库所存粮食的数量、质量、出入库作业、资金实现全过程在线监控。通过智能化粮库建设,实现了仓储信息化、管理智能化、运营高效化。

  技术进步,储备能力今非昔比

  相比东北西北地区,徐州也是中国储粮环境的高温高湿地区,结合智能通风等技术,根据物联网数据跟踪,即便在最炎热的夏季,徐州平均粮温也能控制在15℃左右,最高不超过20℃。监测显示,稻谷的品质指标脂肪酸值每年上升不到3mgKOH/100g。

  市发改委(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和物资储备处处长孙志勇告诉记者,科技储粮技术进步使发热、生霉等异常粮情的发生几率显著减少,也大大提高了我市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能力。

  目前,全市现有储粮库点203个,有效仓容412万吨,现储有中央储备粮、最低收购价粮及省、市、县三级地方储备粮,全市常年储粮保持在200万吨以上。2019年末,全社会存粮近500万吨,创近年新高;市、县均建立了地方粮食储备,有效保障了全市各地的粮食供需。自2006年以来,全市共投入仓储设施建设改造资金近7亿元,投资规模和省以上补助资金均居全省第一,维修改造乡镇粮管所83个,改造仓容110万吨,粮食仓储能力明显增强,区域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已按国家和省要求完成市、县应急成品粮油储备任务。2019年底,重新梳理完善238家应急保供响应单位,其中加工企业40家,销售网点172家,配送企业15家,储运企业11家,市发改委建立健全重点地区、重点领域的粮食预警、监测和动态信息管理系统,布设54个粮食价格信息监测点,认真做好市场价格监控;进一步落实职责,开展粮食应急保供演练,配备设施,确保粮食应急时能迅速调动、正常运转。

责任编辑:管理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关于我们 | 工作人员查询

黄淮网(www.86hh.com)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