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展频道 > 三农

江庄镇竹园村以竹石文化红色文化绘就美丽乡村

来源:徐州日报  作者:  时间:2020-11-24
卧龙泉畔 醉美家园
  竹园村一景。
  竹园村村口。
  村民王道洲在查看家里的光伏发电站。
 

  ◎文/徐报融媒记者 蒋新会 图/徐报融媒记者 孙井贤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翠竹并奇石,苍松留古柯。明窗坐相对,试问兴如何。”……这儿既有唐诗中的诗情画意、田园闲趣,又有现代化的便捷生活,优美的环境、整洁的村容与富裕安乐的村民,构成了一幅人与生态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这儿就是市级特色田园乡村贾汪区江庄镇竹园村。

  ■竹石文化 婉约竹园

  竹园村位于京福高速贾汪出口处,交通十分便利,离出口直线距离不到1公里,徐贾快速通道与高速在这儿对接。村内有国家3A级景区卧龙泉生态园,为实现资源共享,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该村充分挖掘传统的竹文化、石文化及红色运河支队抗战文化,吸引辖区及周边游客前来旅游参观,促进富民增收。

  深秋时节,在竹园村,依然还是一派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走进竹园村,记者仿佛走进了婉约的江南小山村:翠竹一行行、一簇簇、一片片,或依墙而立,或点缀石头小景,或单独成片,亭亭玉立于农户庭院;各种形态的石头,或青色厚重或红色热烈,或成农家院墙的基底,或铺就青石小路,或三五成群组成路边小景,秀一把妖娆姿态,不时引来游客的赞叹。

  村中休闲广场边的一口古井,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十几年前,村里没改吃自来水的时候,还都靠这口井吃水,大部分村民至今还对这口井的井水记忆犹新。如今,这口古井在该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中,被很好地保护了起来。“这是一处很好的文化印记,承载着我们村民的脉脉乡愁。”竹园村党支部书记崔永胜说。

  ■环境整治 村美人和

  据崔永胜介绍,自2018年竹园村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以来,累计投入1300余万元,对村庄进行整体提升改造,完成强弱电改造入地,完成景观、道路、房屋立面、村口门楼、路边水渠、文化墙、停车场、公厕等工程,同时重点对村中心广场精心打造,开挖水塘,铺装路面,安装回廊及太阳能路灯,绿化景观等,整体效果初步显现。

  村民于自兰告诉记者,自从村庄实施了人居环境整治以后,村内以往泥泞的土路、蚊蝇肆虐的臭水塘、高低不齐的院墙统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整洁有序的环境,人气旺盛的中心文化广场以及精致的农家庭院,大家的心劲儿一年比一年高。

  在村民王道洲家,两层小楼的屋面上有镇政府帮扶建造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板,院子里各种盆景引人注目,院子外绿树围绕,竹林婆娑。“现在的日子比以前好太多了,这才是我们农民最喜欢的生活。”王道洲家里2018年6月份建成了12千瓦的屋顶光伏发电站,除了自家用电基本不用花钱外,多余的电并入国家电网,每个月还能有1200多元的发电收入。

  ■脱贫攻坚 民富村强

  村庄美了还不够,村民富了、集体强了才叫好。竹园村有两个光伏发电站,一个240千瓦,一个64千瓦,每年能给村集体带来13万元的收入;村内荒地、厂房、门面房对外出租,一年能有十多万元的收入;村集体入股卧龙泉景区,每年分红十多万元。“这些集体收入加起来有30多万元,已经达到了脱贫的标准。”崔永胜说。

  竹园村现有2500多亩土地,目前已流转了80%以上,村境内不仅有服装厂、家具厂、环保材料厂、潍柴4S店等,还有一个工业园以及国家3A级景区卧龙泉生态园。村民除了有土地流转收入、村集体分红收入之外,还有不出家门务工的收入。村里除了需要照顾孩子及失去劳动能力的老人,没有人在家闲着,只要干点活,每月都有三五千元的收入。还有不少外出的能人响应家乡的号召,带着资金技术回乡创业,为家乡的发展作贡献。

  “下一步,我们村除了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持续巩固整治成果,全面提升农民清洁卫生意识和文明素质,打造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新农村,还要大力发展旅游业,依靠卧龙泉景区打造精品民宿,开发旅游产品,让竹园村成为周边市民喜爱的休闲打卡地。”说起未来的发展,崔永胜信心满满。

责任编辑:管理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关于我们 | 工作人员查询

黄淮网(www.86hh.com)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