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热议
震撼、大气、包容、丰富……11月6日,前来参加第十三届中国(徐州)国际园林博览会展园开幕式的业界设计大咖纷纷点赞园博园。当天,他们走进展园,呼吸新鲜空气,充分感受一步一景皆画卷的园林美景及充满生态之美的徐州风情。
曹嘉明 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
集合众多设计理念 体现独特徐州之美
逛完了整个展园后,深受触动。我印象中的徐州是一座曾因煤而兴也因煤而困背上沉重生态包袱的城市,今天参观完园博会之后,能感受到园博会对于这座城市的意义,打开了一扇徐州向全国展示绿色发展的窗口。参观完徐州园博园,体会到它极强的包容性,它在传统和创新的基础上,集合了众多园林的设计理念,又很好地体现了独特的徐州之美。这次园博园有6名院士参与策划,他们精心打造出了非常优秀的作品,特别是文化特色和园林结合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也在思考,园博会后会给徐州留下什么,我认为上海的经验值得徐州借鉴,上海世博会结束后,世博园片区依然很精彩,留下了很多宝贵的遗产,在后园博时代,希望这些院士的作品依然会是亮点。
何昉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住建部科技委委员及园林绿化专委会主任委员
实现生态徐州、美丽徐州“全城园博”愿景
徐州园博园选址徐州吕梁山宕口生态治理区域、悬水湖畔,南邻黄河故道,北邻京杭大运河风情带,规划设计充分尊重和延续了该地块作为徐州市东南向楔型绿地和水廊重要生态功能。通过生态修复历史遗留的宕口区域,在周边乡村地区规划多样特色小镇,兼具游客住宿与餐饮等服务功能,让“绿水青山”真正实现徐州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成为徐州百姓实现生态价值转换的“金山银山”。筹划建设之初,就考虑到后园博时代的发展问题。设计秉承“永不落幕的园博会”理念,园博园展后将通过增补区域性大型生态公园和超级城市绿道驿站,将黄河故道和京杭大运河周围湿地公园及湖泊与城市绿道系统连接,真正实现生态徐州、美丽徐州的“全城园博”愿景。
王向荣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园林》杂志主编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含蓄美融入建设中
来到徐州园博园,最大的感受就是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园博园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中国含蓄美完全融入到了建设之中。如今,看到呈现在眼前的生态画卷,很难想象到如此优美的环境之前居然是一座满目疮痍的矿场。过度采石会导致山体结构十分破碎,徐州园博园选址在此,它所肩负的意义十分重大,它的成功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很好诠释了把建设中的生态维护好、受损的环境修复好、已有的自然保护好的理念,为其他地区生态修复提供了一大经验。通过本次参观,可以启发我们,如何去通过设计与规划,因地制宜地把生态保护与园林建设结合起来,让一块破碎的土地变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市民休闲放松、观赏风景的好去处。同时,如何结合自身城市的文化底蕴,将设施建设做到与文化环境相辅相成,形成环境生态保护与文化发展协同共进的良好局面,而徐州园博园为生态修复和园林建设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韩冬青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园博园处处体现着绿色发展生态优先
徐州举办园博会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在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战略部署上走在了前列,可以为全国同类型城市提供转型发展的参考范例。回顾徐州的发展,工业结构、百姓生活,皆以煤为源、延展生发。随着掘井建矿,采煤塌陷区和采石宕口成为徐州的“生态疮疤”。这次园博园的开展,展示了徐州匡正发展理念,迎来城市重生的生动实践。参观园博园,自然风貌与人造景观相得益彰的和谐美景让我印象深刻。整个园子规模大、树木林立、层林尽染,视觉冲击力强,更处处体现着绿色发展与生态优先的理念。高标准建设园博园的背后,也给了我们一点启示,那就是让城市与自然融合共生,要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经济社会发展,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本报记者 段小凡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