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展频道 > 三农

聚力打造全产业链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来源:徐州日报  作者:  时间:2023-01-09
——代表委员等热议培育提升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陈永飙
张黎明
邱轶良
张伟
王林
张兴浩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我市以农业农村重大项目为抓手,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提升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积极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子,加快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全面推动农业提质增效,走出一条乡村产业振兴之路。

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连接工农、沟通城乡,行业覆盖面广,产业关联度高,是连接“一产”和“三产”的有效载体。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相关负责人,就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如何培育提升畅所欲言。

以金融力量激活食品产业发展新动能

——访市人大代表,中国银行徐州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陈永飙

近年来,为更好地支持辖内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发展,中国银行徐州分行以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为重点,及时明确支持政策,对辖内相关加工企业逐户上门辅导对接,对符合授信政策的企业一企一策制定综合服务方案,全力满足企业融资需求,引导辖内各机构有效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为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发展注入强劲金融动能,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市人大代表,中国银行徐州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陈永飙告诉记者,徐州分行根据各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情况推出特色普惠产品,为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量身定制个性化、差异化、特色化的金融产品,丰县牛蒡贷、邳州大蒜贷相继推出,其中牛蒡贷已完成首笔项目落地,有效的支持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截至目前,中国银行徐州分行已为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提供5.62亿元贷款。

徐州分行清单化对接各家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充分了解企业融资和其他金融需求,通过进企业、进农村、进园区等活动为企业和农户提供金融上门服务,主动对接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农户,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尽最大努力主动解决融资难题。截至2022年11月末,共为相关农户提供3800万元信用贷款。

陈永飙说,为支持相关产业发展,徐州分行特别推出专属规模、专属利率、专属产品、专属服务的“四专”工作机制,通过“四专”工作机制,全方位加大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的资源投入力度,引导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农业产业振兴。下一步,中国银行徐州分行将进一步加快产品创新、加强政企银合作,深化与农担等政策性担保公司合作,助力徐州地区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陈弈帆

拓展全产业链带领蒜农共同致富

——访市人大代表、东方黎明控股集团董事长张黎明

“这几年,徐州蒜农种植大蒜每亩地的净收益都高于周边地区大蒜产区。”市人大代表、东方黎明控股集团董事长张黎明分析说,究其原因在于长时间积累的种植习惯和品牌意识,有的地方大蒜不做产品细分直接流通至市场,徐州大蒜主产区——邳州,对大蒜进行了更加细致的区分,根据大蒜品相进行分类,再针对不同的客户进行供货,抢占了更多大型商超及欧美市场。

农业是基础产业,也是一项富民产业。东方黎明集团深耕大蒜产业20年,始终致力于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努力从产业规模、商业模式、产品研发,企业创新发展、人才引进与培养方面,发挥链主带头作用,引导产业健康发展。“带领蒜农共同致富”,这就是企业发展的初衷。

为了弥补邳州大蒜产业在深加工产品层面的短板,东方黎明集团设立全资子公司——江苏福多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大蒜深加工各类产品,目前拥有脱水蒜、调味蒜酱、发酵黑蒜、黑蒜功能饮料、腌制蒜、大蒜复合调味料、大蒜保健食品等各类大蒜深加工生产线。

张黎明说,东方黎明集团正对标全国知名深加工企业,找出差距,发挥特色优势,搭建平台经济,把“大蒜产业大脑中心”真正建在徐州。打通大蒜产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标准化生产、技术创新、供应链流通等各个节点,以全产业链条拓展增效空间,让更多蒜农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创收。

本报记者 王正喜

从“卖农产品”走向“卖加工品”

——访市政协委员、市供销社合作事业处处长邱轶良

“重点培育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发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条和农产品销售时限,推动从‘卖农产品’向‘卖加工品’转变。” 谈到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市政协委员、市供销社合作事业处处长邱轶良对如何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特别关注。

邱轶良建议,食品及农副产品可以通过自建平台、开设旗舰店、网络直播、微信小程序等,发展农村电商新业态,构建“数字供销”新体系;通过开展名特优农副产品展销推介活动,整合系统服务资源,对接“鲜丰汇”、淘宝、拼多多等知名电商平台,同步线上+线下,让农产品流通插上“数字翼”。

针对大多数农产品不耐保存的特点,邱轶良提出,各地还应积极建设产地冷链物流设施。在特色生鲜农产品主产区,建设农产品田头市场和冷链仓,提供采后预冷、仓储保鲜、农药残留速检、冷链配送等综合服务,可以将当地农副产品通过冷链直供上海、南京、浙江等地,拓展农产品外销渠道,带动农民增收。

酒好也怕巷子深。邱轶良建议,今后要健全完善以流通骨干企业为支撑、县城为枢纽、乡镇为重点、村级为终端的三级县域流通服务网络,构建产销衔接更为紧密、供应链更为牢固的现代流通新格局。大幅增加徐州品牌农产品推广流通活动,建设淮海经济区农副产品展示展销中心。通过拍摄徐州品牌农产品短视频,搭建抖音、视频号平台直播间,为企业、采购商提供全品类农产品产销对接服务,推介和培育一批知名度高、影响力大、产品质量优的徐州品牌农产品。

本报记者 王正喜

叫响“徐粮徐肉徐果徐菜”品牌

——访市农业农村局发展规划处处长张伟

“我市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基础较好、门类齐全、产业链条较为完整,已初步形成以粮油、肉制品、果蔬、乳制品、酿酒饮料为主,集原料生产、加工制造、物流服务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全市规模以上加工企业576家。其中,食用类加工企业199家,包括农产品加工类企业198家,非食用类加工企业377家。”市农业农村局发展规划处处长张伟谈起我市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如数家珍。

张伟介绍,按照“一群多链、分链发展、聚链成群”推进思路,我市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农产品加工正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粮油加工、畜禽加工、果蔬加工、乳品加工四大优势产业持续提档升级,休闲食品、功能食品两大潜力产业加快发展,预制菜新兴产业快速突破。预计到2025年,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还会新增100家左右,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达到10家,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创新产业集群产值达到1000亿元。“徐粮”“徐肉”“徐果”“徐菜”等产品市场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产品溢价能力进一步增强。

张伟说,新的一年,我市将加大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培育提升工作力度,建好原料基地、完善冷链体系、强化科技支撑、推进智改数转、实施绿色引领、壮大企业群体、强化市场拓展、实施品牌提升、加强园区集聚、推进产业融合。市政府已经成立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创新产业集群工作专班,正在筹备组建产业联盟。以品牌提升市场、以市场稳定规模、以规模促进效益,徐州特色农产品一定可以风行天下。

本报记者 王正喜

以促进质量提升推动产业振兴

——访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处处长王林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持续开展食品安全“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按照“一企一档”建立完善食品安全风险清单、措施清单和责任清单。深入实施食品产业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对全市1180余家食品生产企业,进行分级分类监管,围绕重点产品和服务,实施质量提升计划,强化高水平标准引领,努力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增加中高端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处处长王林表示,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引导绿色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积极开展质量监测分析,开展质量改进、质量攻关、质量诊断、质量提升等活动,全面提升质量水平和质量竞争力。去年组织开展了乳制品、肉制品、面制品、酱油等行业的专项整治,开展日常监督检查。截至目前,食品生产企业风险分级率100%、建档率100%、公示牌悬挂率100%。

根据国家、省市场监管局工作部署,我市积极参与制定了食品集中加工区建设标准和规范,协调推动各地逐步建设绿色食品生态加工园区,目前丰县已建成集中加工区2个,正在建设1个;邳州正在建设1个绿色生态加工园区;睢宁正在建设1个加工园区;其它县(市、区)也正在根据实际情况,着手规划建设。

王林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聚焦重点产品、重点产业、中小企业、质量问题较多的企业,帮扶解决质量创新、质量攻关难题,提升产品质量水平,以质量技术帮扶推动产业振兴。到维维股份、绿健乳业、新沂鲁花等单位调研时,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现场征求意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办证许可等问题,组织专家组现场指导企业强化生产质量管控工作。

本报记者 王正喜

8个产业集群建强食品及农副产品产业链

——访沛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张兴浩

“重点打造绿色稻米、优质果品、生态肉鸭、养生牛蒡等8个现代农业产业集群,进一步激发产业链、价值链的重构和功能升级,实现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共享均衡利润,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沛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张兴浩谈及近年来全县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特色,列出了一串串亮点。

近年来,沛县按照“培育龙头、建强基地、打造品牌、壮大产业、带动发展”的思路,以创建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为依托,创新驱动、市场推动、品牌带动、人力促动和投入拉动“五力齐发”,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发展步伐加快,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不断完善、科技投入不断加大。

“绿色稻米产业年加工能力达到100万吨。建成沿湖30万亩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形成了以广勤、春光、育龙等为龙头的优质稻米加工产业链。优质果品产业年创汇2000余万美元。大沙河优质果品产业集群总面积5万亩,与外地果品协会签订订单生产基地4000亩,现有大丰食品、海通食品等加工企业6家,年加工能力3.2万吨,出口2.2万吨。”张兴浩说,目前沛县常年菜地保有量基本稳定在10万亩以上,重点提档建设“一区两带”框架范围内的一批绿色蔬菜产业园区和基地,主要集中在张庄、敬安、河口、栖山、安国、沛城等主要镇村。近几年稳定保持约30万亩播种面积,常年季节性蔬菜达6大类10多个品种,具体有甘蓝、花椰菜、芹菜、茄子、番茄、辣椒、白菜、大苔蒜、浅水藕等,较好满足了人们食物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本报记者 于珑 朱睿

责任编辑:管理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关于我们 | 工作人员查询

黄淮网(www.86hh.com)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