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着力做好绿色金融发展大文章,助力高质量发展
来源:徐州日报 作者: 时间:2024-05-06
绿色融资余额突破千亿元
本报记者 陈羿帆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发展绿色金融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市认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着力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积极打造彰显徐州特色的绿色金融生态,助力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徐州监管分局统计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全市绿色融资余额达1130.86亿元,增速达38.89%,2023年度全市新增绿色信贷300余亿元。
深化对接
搭建绿色融资“连心桥”
堆积、填埋、焚烧,一度是建筑垃圾逃不脱的“命运”。但在徐州山美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一车车建筑垃圾经过筛分、破碎、除杂、分级、清洗等各项环节,“吐”出来的是再生利用的建筑材料 ,既节约了资源,又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双赢。
“建筑垃圾其实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它们不完全是废物,也可以是宝物。”徐州山美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为更好实现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产业化”,他们公司在徐州农商银行绿色信贷支持下,于2023年开始对项目进行技改提升,项目建成后,可年处理建筑垃圾120万吨,年生产海绵透水砖1500万块、成型砌块1500 万块,标准市政彩砖5200万块,水泥稳定土及再生集料61万吨,成为徐州地区最大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
金融“活水”如何精准滴灌绿色产业领域?作为全市6家金融机构试点单位之一,徐州农商银行积极帮助环保企业获得绿色金融政策扶持,截至2024年3月末,徐州山美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徐州农商银行授信金额已达到1200万元。
为发挥监管“指挥棒”作用,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徐州监管分局等金融监管部门围绕“双碳”暨绿色金融工作要点,结合徐州区域产业和行业发展情况,引导金融资源投放高效节能装备制造、清洁能源设施建设和运营等“双碳”重点发展领域,为全市绿色企业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优质融资服务。
创新服务
描绘绿色发展新画卷
碳资信评价是对企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与双碳目标”这一关键环境因素的适应性和竞争力评估。一份优质的碳资信等级证书,一方面是对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份肯定;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企业从银行获得较优惠的金融政策。
在邳州市戴林线和沂蒙山路交叉口,一座占地118亩的新厂房拔地而起,这就是格至达智能科技(江苏)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至达)的新厂区。“新厂区的建成,得益于我们碳资信评级后获得的银行贷款支持。”该企业负责人说。
据了解,格至达在获得碳资信等级证书后,江苏银行邳州支行根据评级结果,为格至达新增流动资金贷款3000万元,利率优惠20BP。
“3000万元的贷款是物料采购的周转资金,另外江苏银行还帮我们提供了8000万元项目贷款,用于我们新厂区的基础建设和一些设备的增加与投入。”该企业负责人说。
过去一年,徐州在绿色金融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全市全年完成200家企业的碳资信评级与金融服务,帮助企业获得绿色金融政策扶持,为金融机构提供科学、可行的资信评价工具。
产业为先
设计绿色生产“碳”路径
立足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转型振兴,着眼绿色低碳能源新赛道,全市金融机构正积极探索具有徐州特色的绿色低碳能源转型发展新路径。
“感谢工商银行,目前累计为我们这个项目投放了9000万元流动贷款,如今,我们有充足资金购买优质高质量煤炭,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同时提高其能源转化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江苏徐塘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沈学忠表示。
位于邳州市运河镇徐塘村的江苏徐塘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家大型电力生产企业。在实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后,该企业遇到资金周转困难。工商银行徐州市分行了解到情况后,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专属服务方案,累计为该企业投放流动贷款9000万元,在提高发电效率的同时,有效减少了污染。
除了工商银行徐州分行,邮储银行徐州市分行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放贷款2.6亿元,全年可“消化”36.5万吨生活垃圾,实现年节约标准煤约1.86万吨,助力生活垃圾转换为绿色电能。南京银行徐州分行累计支持睢宁、沛县、贾汪等地光伏发电项目14.01亿元,建成后每年可节省碳排放1196.4吨,节省二氧化碳排放36.85万吨。各家金融机构不断激发绿色金融活力,通过各自的方式为绿色企业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优质融资服务,助力加快构建“双碳”产业淮海生态圈。截至2023年末,全市清洁能源产业贷款余额721.01亿元,较上年度增长40.73%。
本报记者 陈羿帆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发展绿色金融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市认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着力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积极打造彰显徐州特色的绿色金融生态,助力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徐州监管分局统计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全市绿色融资余额达1130.86亿元,增速达38.89%,2023年度全市新增绿色信贷300余亿元。
深化对接
搭建绿色融资“连心桥”
堆积、填埋、焚烧,一度是建筑垃圾逃不脱的“命运”。但在徐州山美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一车车建筑垃圾经过筛分、破碎、除杂、分级、清洗等各项环节,“吐”出来的是再生利用的建筑材料 ,既节约了资源,又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双赢。
“建筑垃圾其实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它们不完全是废物,也可以是宝物。”徐州山美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为更好实现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产业化”,他们公司在徐州农商银行绿色信贷支持下,于2023年开始对项目进行技改提升,项目建成后,可年处理建筑垃圾120万吨,年生产海绵透水砖1500万块、成型砌块1500 万块,标准市政彩砖5200万块,水泥稳定土及再生集料61万吨,成为徐州地区最大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
金融“活水”如何精准滴灌绿色产业领域?作为全市6家金融机构试点单位之一,徐州农商银行积极帮助环保企业获得绿色金融政策扶持,截至2024年3月末,徐州山美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徐州农商银行授信金额已达到1200万元。
为发挥监管“指挥棒”作用,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徐州监管分局等金融监管部门围绕“双碳”暨绿色金融工作要点,结合徐州区域产业和行业发展情况,引导金融资源投放高效节能装备制造、清洁能源设施建设和运营等“双碳”重点发展领域,为全市绿色企业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优质融资服务。
创新服务
描绘绿色发展新画卷
碳资信评价是对企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与双碳目标”这一关键环境因素的适应性和竞争力评估。一份优质的碳资信等级证书,一方面是对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份肯定;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企业从银行获得较优惠的金融政策。
在邳州市戴林线和沂蒙山路交叉口,一座占地118亩的新厂房拔地而起,这就是格至达智能科技(江苏)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至达)的新厂区。“新厂区的建成,得益于我们碳资信评级后获得的银行贷款支持。”该企业负责人说。
据了解,格至达在获得碳资信等级证书后,江苏银行邳州支行根据评级结果,为格至达新增流动资金贷款3000万元,利率优惠20BP。
“3000万元的贷款是物料采购的周转资金,另外江苏银行还帮我们提供了8000万元项目贷款,用于我们新厂区的基础建设和一些设备的增加与投入。”该企业负责人说。
过去一年,徐州在绿色金融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全市全年完成200家企业的碳资信评级与金融服务,帮助企业获得绿色金融政策扶持,为金融机构提供科学、可行的资信评价工具。
产业为先
设计绿色生产“碳”路径
立足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转型振兴,着眼绿色低碳能源新赛道,全市金融机构正积极探索具有徐州特色的绿色低碳能源转型发展新路径。
“感谢工商银行,目前累计为我们这个项目投放了9000万元流动贷款,如今,我们有充足资金购买优质高质量煤炭,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同时提高其能源转化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江苏徐塘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沈学忠表示。
位于邳州市运河镇徐塘村的江苏徐塘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家大型电力生产企业。在实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后,该企业遇到资金周转困难。工商银行徐州市分行了解到情况后,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专属服务方案,累计为该企业投放流动贷款9000万元,在提高发电效率的同时,有效减少了污染。
除了工商银行徐州分行,邮储银行徐州市分行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放贷款2.6亿元,全年可“消化”36.5万吨生活垃圾,实现年节约标准煤约1.86万吨,助力生活垃圾转换为绿色电能。南京银行徐州分行累计支持睢宁、沛县、贾汪等地光伏发电项目14.01亿元,建成后每年可节省碳排放1196.4吨,节省二氧化碳排放36.85万吨。各家金融机构不断激发绿色金融活力,通过各自的方式为绿色企业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优质融资服务,助力加快构建“双碳”产业淮海生态圈。截至2023年末,全市清洁能源产业贷款余额721.01亿元,较上年度增长40.73%。
责任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