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胡淼)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4月2日上午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绿化祖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广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人人出力,日积月累,让祖国大地不断绿起来美起来。
植树造林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现在人养树,日后便是树养人。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需要人与自然相互补给、互敬互爱、和谐共生,只有敬畏自然,才能从自然中收获福报。
为了推动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习近平身体力行,不管工作多么忙碌,他每年坚持在清明节前后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十八大以来,他分别于2013年4月2日、2014年4月4日、2015年4月3日、2016年4月5日、2017年3月29日参加了义务植树。习近平指出:“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我们每个人都是乘凉者,但更要做种树者。”近现代中国,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四位伟人,以身作则,植树造林,为绿化环境,美化生活,留下了不少佳话。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是一位保护森林重要意义的宣传者和植树造林大力倡导者。他留美回国时,特意从檀香山带回一棵酸豆树亲手栽在庭院里。毛泽东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十分重视国家的植树造林。上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号召“绿化祖国,实行大地园林化”,1956年中国开始了第一个“12年绿化运动”。周恩来也非常重视植树,不仅亲身参加植树造林的义务劳动,而且在许多重要场合强调“植树造林是百年大计”、“青山常在,永续利用”是林业建设的重要思想。邓小平历来关心植树造林工作。他于1981年倡导了全民义务植树造林运动,并且号召全国各族人民人人动手,每年植树,愚公移山,坚持不懈。
今天,生态、环保、绿色、节能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关键词,生态文明理念已深入人心,并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绿色发展已成常态。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新目标和新部署。绿色发展已成为中国发展战略与发展政策的主线。这是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理念的新升华。
我们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强化生态红线观念,节约、集约使用林地、湿地等资源,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的美好家园。习近平在《之江新语》中提出:“许多地方‘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拥有良好的生态优势。如果能够把这些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现在,伟人倡导的植树造林已成为国民的应尽义务。“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已融入国人的伟大的“中国梦”。
责任编辑 滕富生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黄淮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