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频道 > 特色美食 > 正文

肠道“受伤” 多是吃出来

 原标题:肠道“受伤” 多是吃出来

有人放言“宁可得癌症,也不要得炎症性肠病”。炎症性肠病到底是个什么病?怎么会被称为“绿色癌症”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李明松介绍,因为炎症性肠病并发症多,且需要终身治疗,患者常会腹痛、腹泻、血便甚至肠梗阻,不仅身体上痛苦,经济负担也非常重。原本的“罕见病”如今已成为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如果出现持续腹泻、腹痛、发热、便血等症状,要尽早检查,警惕是否患了炎症性肠病。

近年发病率不断增长

“以前此病被称为西方病,中国人是很少得的。十多年前发病率不到十万分之一,可是现在不一样了,发病率增加了几十到一百倍以上。”李明松称,“十年前,南方医院一年住院的炎症性肠病患者只有十几个,可是现在一年的住院病人涨到300-500人,生活条件好的东南沿海地区患者居多,广州在全国算是比较高发地区之一,发病率大概十万分之十左右。”可见,炎症性肠病患者逐步增加趋势非常明显,原本的“罕见病”如今已成为消化系统的常见病。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终身疾病,青年人发病率高,多在18岁-35岁之间,一种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典型症状包括:持续腹泻(稀便、水样便或大便次数增多)、腹痛、发热、便血等,但也因人而异、因时而异。除了消化道的症状,克罗恩病还有一些肠外表现,如眼部发红发痒、口腔溃疡、关节肿痛、皮肤损害、骨质疏松等,但有的患者则是以肠外表现为首发症状去就诊的。

此病堪比癌症的讨厌之处还在于,即使诊断非常及时准确、治疗合理有效,病情却会反复发作,“经过有效的治疗后,患者通常会在1-2个月由活动期进入缓解期,即使是进入缓解期,患者仍然需要用药长期维持治疗,维持治疗的时间得用年来计算,一般是三年左右,如果三年还不复发,才可以考虑停药。即使是有合理的维持治疗,总的趋势是病情仍然会复发,而且如果饮食等不注意,复发机会更高。”李明松说。

这是一个吃出来的病

为什么现在这个病突然增多?李明松称,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与我们饮食结构发生了改变有关系。中国人以前的饮食以大米、蔬菜、水果为主,这个病非常少见,近年来生活改善以后,多吃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炎症性肠病也随之高发。因此,某种意义上来说炎症性肠病是吃出来的病。”

他曾经接诊过一名16岁的患病少年,身高有170厘米,却非常消瘦,别的同龄人都有六七十公斤,此少年却只有50多斤,询问之下,得知少年从几岁开始就经常吃快餐类垃圾食品,几乎每周都要吃,还爱喝可乐。

李明松提醒,家长应当尽量别让孩子吃垃圾食品,包括油炸类食品、腌制类食品、加工类肉食品(肉干、肉松、香肠、火腿等)、饼干类食品(包括所有加工饼干)、汽水可乐类饮料、方便类食品(主要指方便面和膨化食品)、罐头类食品、烧烤类食品等。“现在十几二十多岁的青少年占了门诊半数以上。”他坦言,“孩子患病,会导致发育迟缓,学习受影响,进而影响他们的人生。”

早期难识别易被误诊

李明松表示,由于病因尚不明确,炎症性肠病在早期较难识别、容易误诊。有关文献统计发现,既往溃疡性结肠炎误诊率超过30%、克罗恩病误诊率超过60%。如果市民发现有不明原因消瘦、长期腹泻、肚子痛等症状,最好早诊、早治。

炎症性肠病虽然无法治愈,但通过综合诊治结合患者良好的自我管理,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保证良好的生活质量的。相反,如果诊疗不规范,不但影响患者正常生活,甚至会危及生命。

他介绍,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包括氨基水杨酸类、皮质类固醇、免疫调节剂、生物治疗、抗生素等。药物治疗的机制是抑制机体异常免疫,控制肠道炎症,促进肠黏膜修复。“一些对症的治疗药物可能是相同的,但它们的剂量和疗程可能不同,每个人对药物的反应也不同,因此没有可以适用于所有炎症性肠病患者的治疗方法,其治疗需要强调个体化”。

李明松提醒,营养对炎症性肠病患者非常重要,不仅可以维持良好的状态,对疾病也有治疗作用,而炎症性肠病患者多数伴有营养不良,因此,炎症性肠病患者需要注意饮食和营养。在饮食上要个体化,少食多餐,食物要高热能、易消化、低纤维、低糖少油,忌辛辣刺激性食物;营养均衡,养成记饮食日记的习惯,尽量将与病情有关的症状以及药物服用情况记录下来,方便及时调整;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心态平和,积极乐观;不随意停药,防止炎症复发。(记者 余燕红 通讯员 李晓姗)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travel/lvbk/2017-06-08/395908.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