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频道 > 特色美食 > 正文

解暑不是只有藿香正气水 盛夏解暑绝招大公开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藿香正气是防中暑和解暑的良药,但专家介绍,如果是由于长时间暴露在烈日下,导致出现头晕、乏力、体温升高等症状的话。首选方法应该是补充水分,这个时候如果盲目服用藿香正气水,反而可能使病情加重。
  不要等严重中暑时再去想办法,平时就该喝点解暑的汤汤水水,才能健康平安过一夏。
  1.丝瓜汤
  当暑热炎炎的夏日,人们驻目于能以苦攻苦的苦瓜的时候,其实消暑别光记着苦瓜,丝瓜解暑效果并不输苦瓜。丝瓜可入汤,取250克丝瓜切块,瘦猪肉200克切片,加适量水炖汤,食盐调味食之,是解除暑热烦渴的好汤。
  2.西瓜翠衣水
  如果烈日天,外出时间太长,感到轻微的头晕、恶心,可取西瓜翠衣6g,丝瓜皮6g,荷叶6g,金银花9g,竹叶6g,放入两大杯水煎煮,煮到约剩一杯药液时关火,晾温后喝下去,然后平躺在床上休息,出出汗。
  这个药方是《温病条辨》中的名方,其中的金银花、荷叶、竹叶都有清热作用,而西瓜翠衣和丝瓜皮都有着解暑利尿作用,因此可以祛暑解热。
  3.三白饮
  降暑祛湿,不妨试试三白饮,“三白”分别是白茅根、白扁豆、白木耳。在中药店抓白茅根100g、白扁豆10g、白木耳10g,用砂锅煮15~20分钟,每天喝2~3次,在消暑利湿方面有一定功效。
  白扁豆药食两宜,有补脾化湿的功效。白茅根的主要功效是清热止咳,生津利尿。白木耳,即常吃的银耳,它性平无毒,既有补脾开胃的功效,又有益气清肠的作用,还可滋阴润肺,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将这三款白色食材搭配在一起合用,清热养阴、消暑利湿、健脾开胃之功效会更加明显,男女老幼都可饮用。
  4.玉米须水
  玉米须水非常适合在夏天饮用,除了清热解毒、利尿祛湿之外,还能降血压、血脂、血糖等功效,尤其适合三高人群。
  相对于其它解暑汤,玉米须水成本很低,最简单的做法无疑就是煮玉米时连须洗净一起煮,煮到玉米熟,剩下的水就可以喝了,很实惠。
  5.三豆汤
  夏季食用三豆汤可利尿解暑、清热解毒。夏天很多地方有暑湿,胃口不好,而大多数豆类都具有健脾祛湿的作用。
  夏天吃豆推荐三豆汤(赤小豆、绿豆和黑豆)。绿豆是夏季清热解暑的常用食材;夏季食用赤豆能够消除水肿,并可利尿;至于黑豆,虽没有解暑功能,但黑豆的营养价值要高于绿豆和赤豆,可用来均衡营养。煮三豆汤前,先将豆子泡几个小时,然后用小火慢熬至三种豆煮烂,三豆汤就做好了。
  6.菊叶蛋汤
  夏季适当吃“苦”可消暑,菊叶属苦味野菜,正适合夏天吃。菊叶和鸭蛋都是偏凉性的食材,本身就有一定消暑作用,而且菊叶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鸭蛋有优质蛋白,相互搭配,营养更好。菊叶蛋汤制作简单。将菊叶放入开水锅中,等水再次翻滚时加入打好的鸭蛋液。形成蛋花后再煮一分钟即可。
  7.话梅菊花茶
  盛夏高温季节可以泡杯话梅菊花茶喝,清凉解暑。
  做法:准备话梅3~4颗,胎菊或杭白菊3~5克,冰糖或蜂蜜若干。注意挑选颜色呈棕色、表皮干燥并有皱纹的话梅,和菊花一起放入锅里煮,煮开即可,最后可放入少量冰糖或蜂蜜调味即可。平时感觉眼睛干涩,还可放些枸杞一起煮。话梅菊花茶酸甜解暑,能适当补充因出汗丢失的电解质。跟西瓜汁相比,喝多不会损伤脾胃。
  8.绿豆海带粥
  炎热的天气会使人热耗阴津,内风易动,解暑可试试绿豆海带粥,用绿豆、海带各100g、粳米50~100g,先将海带洗净切碎,与绿豆、粳米同煮成粥,每日一次长期当晚餐使用,可清热、养阴、解暑、降压。
  9.石斛炖汤
  据说,乾隆独爱用铁皮石斛滋阴养生,炖汤、喝酒、喝茶,大宴群臣,他都是必用铁皮石斛。暑热时可取鲜铁皮石斛12克(或铁皮枫斗5克),老鸭一只炖汤,不仅生津止渴,还能益气解暑,夏天或上火时服用最好。铁皮石斛对身体具有非常好的保健作用,《本草纲目》中记载铁皮石斛可以“轻身延年”。
  10.酸梅汤
  酸梅汤中的两种主要成分是乌梅和山楂,乌梅气味酸平,具有止渴敛汗作用。而山楂具有消食、降脂、化淤功效。酸入肝,两大主料搭配煮汤,不仅有酸甘化阴、生津止渴、解暑作用,还有滋阴养肝、解毒排毒功效。
  做法:准备乌梅(50克),陈皮(5克),丁香(2粒),桂皮(少量)以及适量白糖。将乌梅洗净、去核,与陈皮、丁香、桂皮一起用纱布包好,加一升水,煮开后改小火熬30分钟,放入白糖调味。





             来源: 健康时报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travel/lvbk/2017-06-13/396348.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