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频道 > 美食信息 > 正文

饿了么CEO涉嫌打人牵连企业声誉

 原标题:洋猪肉冲击中国市场引关注 饿了么CEO涉嫌打人牵连企业声誉

 

  11月28日至12月4日期间,猪肉话题再次引发关注,由于进口猪肉的增加,以及与本土猪肉的较大差价,舆论担心猪肉的大量进口会冲击国内市场,部分业内人士借此呼吁未来几年加快速度提高本土猪的养殖技术。

  近日,饿了么CEO张旭豪涉嫌打人事件再掀波澜。受伤者王冕从表示和解,再到否认和解,要求饿了么方面道歉,信息的模糊以及剧情的不断反转使得舆论不断分化,张旭豪“傲慢”和王冕“碰瓷说”的观点争锋相对。饿了么方面切割责任的回应方式并未让自己涉身事外,高管形象向来与企业声誉高度关联,饿了么继续在系列负面事件中遭受巨大舆论压力。

  11月25日,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管局曝光达利园法式软面包菌落总数超标186倍。达利食品微博回应称,被抽检问题商品存在管理缺失,公司启动全面排查整改,已主动召回该批次全部在售产品。明星产品存在食安问题引发消费者的极大不满。对于达利园食品而言,不仅要坚守食安底线,挽回自身声誉,还需提升二三线产品竞争力,尽量降低过度依赖单个主打产品带来的风险。

  【食品行业舆情热点解读】

  1.洋猪肉冲击中国市场 理性看待本土生猪产能调整

  海关透露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我国累计进口猪肉139万多吨,比去年同期增加132%。但是巨量进口的背后,是悬殊的价格差,分析人士指出,美国市场出栏生猪的价格每斤大约合人民币2.5元,而中国生猪价格则是每斤8.5元,洋猪肉比国产肉便宜2/3。

  舆论观点:洋猪肉冲击国内市场本土猪需提升规模化养殖

  洋猪绞杀国内猪价对于中国市场的影响获得关注,舆论场中的担忧情绪不容忽视。央广网指出,猪肉的大量进口会冲击国内市场;中国生猪预警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指出“冲击已现,6月中旬以后,中国的生猪价格连续大幅度下跌,一直跌到10月中旬,连续跌了4个月,导致每头猪的盈利水平从1200元降到了600元左右。”但也有业内人士持有乐观态度,国泰君安农业分析师王乾认为,进口猪肉量并没有大到足以冲垮国内生猪产业链的地步,并且这一条产业链上有这么多赖以为生的人,解决了很多人的就业,如果真的进口量大到影响产业链的地步,政府一定会有所干预。

  舆论聚焦中美两国间生猪价格为何相差如此大,以及如何面对洋猪肉对中国市场的冲击。《每日经济新闻》分析认为,美国生猪规模化养殖程度高,对境内生猪养殖信息的掌握及时和准确,再加上先进的养殖技术,使得美国生猪不仅能生,而且成本低。面对洋猪肉对中国市场产生的一定冲击,业内人士表示,低价洋猪肉“围攻”我国市场,也在倒逼国内生猪产业加快规模化养殖的速度。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胡定寰建议,中国猪肉要走高端路线,与进口猪肉形成差异化竞争,这才是应对低价进口猪肉冲击的正确道路。

  舆情点评:专家呼吁理性看待洋猪肉冲击 网民关注价格和品质

  进口猪肉量暴涨两倍,比本土猪价低2/3,引发舆论担忧洋猪将冲击国内生猪产业链。“猪能生,人能养”是业内人士对美国生猪养殖业的普遍评价,与本土猪肉相比,规模化生产所带来的相对低成本是洋猪肉的优势所在,专家对此提出期许“未来3年是个关键期,养殖户既要关注市场供需,降低这个行业的成本,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养殖技术”。虽然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是业界对本土生猪养殖业发展的期待,但鉴于生产效率和人口就业之间存在的一定矛盾性,中国生猪产业并非简单调整问题,在符合市场配置的作用下,如何提升国内猪肉的产能和品质,考验着政府的判断和调控能力。

  相对而言,网民对于进口猪肉对中国市场的冲击关注度较低,猪肉的价格和品质是其关注重点,“瘦肉精”问题的提及率较高。可见,只要猪肉价格维持正常水平,猪肉品质能够得到保障,消费者并不会过多关心猪肉究竟是本土还是进口。不论是从市场大局意识,还是消费者角度而言,国内肉企都需要从提高产能,降低本土猪肉价格,以及提升产品质量入手来赢取消费者。

  2.饿了么CEO涉嫌打人事件不断反转 企业形象和声誉遭牵连

  饿了么因CEO涉嫌打人事件再次陷入舆论风波。11月20日晚,“饿了么”创始人兼CEO张旭豪及其朋友在上海某餐厅与自称认识张旭豪的王冕发生肢体冲突。22日,王冕在微博表示两人达成和解,自己的伤势并非由张旭豪造成。随后,该微博被删除。近日,受伤者王冕再次向某公众号爆料,双方并未和解,而自己要求饿了么方面道歉。从双方冲突到和解,到被打者称与张旭豪无关,再到称并未和解要求饿了么道歉,剧情的不断反转使得事件扑溯迷离,也让舆论不断反转。

  舆论观点:张旭豪“傲慢”和王冕“碰瓷说”争锋相对

  饿了么打人事件引起众多网民的围观,打人缘由、张旭豪是否参与打人等问题成为争议聚焦点,王冕的态度变化则是推动舆论转向的主要原因。饿了么CEO张旭豪涉嫌打人被曝光初期,网民以冷嘲热讽张旭豪为主,称其“财大气粗”“傲慢”,表示要抵制饿了么,也有部分网民指出从寒暄到动手之间的原因不清不楚,很难令人信服。王冕表示两人达成和解,伤势并非张旭豪造成后,舆论出现第一次反转,指责王冕煽动舆论同情心,实为“碰瓷”的观点占据主流。待王冕否认和解,要求张旭豪道歉时,舆论再次分化,认为饿了么公关不到位,以及王冕在炒作的观点争锋相对。

  饿了么CEO张旭豪涉嫌打人事件发生后,饿了么相关人士回应媒体时表示,“这是张旭豪的私人事件,与公司无关,暂时不发表声明。”此外,蓝鲸传媒在报道《饿了么CEO打人微博流传 公关要求删帖且态度蛮横》中表示,“有自称饿了么公关多人找来要求删帖,理由是:原博主已经删稿,为什么你们不删,全程沟通态度很差。”饿了么的表面切割行为和背后的公关行为遭到较大质疑。

  舆情点评:高管形象与企业品牌形象无法割裂

  自315饿了么黑作坊被曝光以来,饿了么就一直负面新闻不断,CEO张旭豪涉嫌打人事件更是加剧了饿了么品牌形象的恶化。虽然饿了么试图切割责任,回应时表示“张旭豪私人事件与公司无关”,但高管形象和企业品牌形象实则无法割裂,高管的个人名誉势必会影响到企业名誉,影响客户对企业的整体认知。多数企业的高管形象都与公司声誉密切相关,尤其是个人性格突出的高管更是与公司名誉度高度吻合,阿里巴巴与马云,万达与王健林等等,都充分说明了塑造良好高管形象的重要性。饿了么CEO张旭豪早期的“强势”形象在近年来有所转变,涉嫌打人事件使得前期形象的“软化”效用大打折扣,在外卖行业负面新闻不断和竞争加剧的环境下,饿了么也势必会面临更大的舆论压力。

  3.达利爆款食品被爆不合格明星产品陷食安风波

  11月25日,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布消息称,云南达利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达利园法式软面包菌落总数超标186倍。达利园方发布回应称,同一批次产品在三个不同超市被抽检,其中一个超市发现问题,另外两个超市均合格。调查发现,被抽检问题商品系在运输、储存、销售过程中存在管理缺失,公司启动全面排查整改。此外,达利园方表示,将主动召回该批次全部在售产品进行无害化销毁。

  舆论观点:明星产品食安问题损害品牌声誉

  “达利园软面包被检出菌落超标186倍”被通报后,媒体纷纷转载相关信息,银川、成都、宿迁等地方食药监局展开自查,表示未发现问题产品。有媒体在梳理达利园食品问题时指出,这并非达利食品首次上黑榜,此前,在2011年二季度,湖南省工商局抽检的不可合格食品名录中,出现湖北达利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三批次产品。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曾披露,成都达利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好吃点香脆核桃饼菌落总数严重超标。中国网则从达利园财报情况分析得出,达利食品业绩增速持续放缓,糕点类产品独占总销售额3-4成,明星产品遭受重创的同时,乐虎、和其正等其余主营产品常年居于二线,寄希望于此类产品救市的达利食品难度不小。

  “达利园小面包菌落超标186倍”引发网民强烈不满,从达利园回应声明的跟帖中可以看到,“存在管理缺失,产品已召回”的说法并未获得认可,不少网民认为“问题就是问题,食安问题绝不存在'情有可原‘”,部分网民则趁此贴出各种存在质量问题的小面包图片,要求达利园进行解释。另有网民指出,达利园的解释有一定合理性,但希望能吸取教训,抓牢每一个环节,向市场推出更多让消费者放心的美味安全产品。

  舆论点评:减少过度依赖主打产品造成的品牌风险

  达利园小面包作为达利园的明星品牌产品,销量和人气都极高,这也是食安问题被曝光后触发网民愤怒、失望情绪的重要原因。业界甚至认为这是其上市以来的最大危机,其过往食安黑历史更是被媒体梳理出来。达利食品糕点类食品是主打产品,而随着行业的激烈竞争,市场地位也是不断受到挑战,在此环境下,食品安全问题对于自身声誉的损害无疑是巨大的。达利园食品二三线产品不温不火,明星产品又出现信誉危机,要维持自身的行业地位,必须要拿出更坚定的决心,严守产品安全底线,确保主打产品的声誉,同时提升二三线产品行业地位,减少过度依赖主打产品造成的品牌风险。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travel/tjyj/2016-12-09/378448.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猪肉  产品  张旭  食品  舆论  市场  问题  进口
打人  冲击  事件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