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吓煞人的碗,淹煞人的汤,馋煞人的面”。这是美食家吃过南通跳面后的感受。
跳面看上去与切面一般,没有多大区别,有的小吃店称之为曹顶面或曹公面,本似切面为何叫跳面?其来历与明嘉靖年间抗倭英雄曹顶有关。嘉靖三十二年,沿海地区倭寇为患,曹顶应募御倭。一次有倭寇三千进犯通州(今南通),曹顶率领五百水兵与倭激战二十余日,冲锋陷阵斩倭首几百余级,凯旋后,朝廷论功行赏,曹顶不受,解甲回乡于通州城南往狼山之路旁,开了个面食店,以经营面食为生。
当时狼山广教寺香火鼎盛,四方香客云集,加上曹顶做的面条口感滑爽不粘牙,柔韧有弹性,汤厚面又多,价格实惠,因此,面店生意极为兴隆。曹顶起早歇晚,双手和面擀面,忙得精疲力尽仍供不应求。一次,曹顶看到一村民铡草喂牛,这事启发了他,他想出一个妙法:在特制的矮桌上,系上一根牢固麻绳扣,擀面杖绑牢在绳扣里,这样,举手轻轻揉面,随着麻绳晃动的惯力,身体随之边揉边跳,擀面速度大大加快。由于面团经重力压制,面也筋骨多了,做成的面条极为韧性,条条不断,吃起来更有嚼劲;一远方香客吃得啧啧称好,见曹顶边揉边跳,灵机一动,说给这面起个名,就叫跳面吧。于是,“跳面”流传于整个通州城至今。
在南通街头食档面馆里,跳面有汤煮、油炒、烩卤、干拌等烹法,底汤且是由猪骨汤、鸡汤、虾皮、文蛤等多种上好材料文火熬制而成;面条分量一般在三两左右,大碗、汤厚、面、味香,往往让食客吃完后感觉意犹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