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南京十佳老地名”分别是乌衣巷、朝天宫、桃叶渡、成贤街、龙蟠里、夫子庙、长干里、孝陵卫、莫愁路、虎踞关。这一个个地名分明让人感觉到了历史鲜活的记忆。看看你知道几个。
乌衣巷
乌衣巷
乌衣巷位于夫子庙南,三国时是吴国戍守石头城的部队营房所在地。当时军士都穿着黑色制服,故 以“乌衣”为巷名。东晋初,大臣王导住在这里,后来便成为王、谢等豪门大族的住宅区。到了中唐,诗人刘禹锡以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感叹,足见王谢旧居早已荡然无存。南宋时期,建康城曾一度得到恢复和发展,“商品繁盛,民殷物阜”。人们又在倾圮的王、谢故居上重建“来燕堂”。其址在乌衣巷东,建筑古朴典雅,堂内悬挂王导、谢安画像。士子游人不断,成为瞻仰东晋名相、抒发思古幽情的胜地。目前这里是一狭窄的小街,住的依然是“寻常百姓家”,只是小街两侧的铺面房都开成了民间工艺品店,中外游人在此可以观赏和购买到各类工艺品。1997年,秦淮区人民政府恢复了乌衣巷并重建了具有民族风格的王谢古居。
朝天宫
朝天宫
在江苏南京市水西门内。相传该处原为吴王夫差所筑之冶城,晋建冶城寺,唐改太清宫,五代吴王杨溥于其地建紫极宫。宋大中祥符(1008年~1016年)间,改名祥符宫,续改天庆观,元朝元贞(1295年~1296年)年间,改额玄妙观,寻升大元兴永寿宫。南京朝天宫是江南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一组古建筑群,面积约3万余平方米,加上江宁府学现存面积约为4.5万平方米。位于南京市中心的西南面。古代称冶山,因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在此冶铁铸剑,后历代帝王多在此建寺庙宫殿。明洪武年间(1384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诏赐名为“朝天宫”,取“朝拜上天”,“朝见天子”之意。清末,朝天宫改为江宁府学和文庙,朝天宫现为南京市博物馆所在地,1956年评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桃叶渡
桃叶渡
桃叶渡是南京城南秦淮河上的―个古渡 ,位于秦淮河与古青溪水道合流处附近,南起贡院街东,北至建康路淮清桥西,又名南浦渡。桃叶渡是南京古名胜之一,位列于金陵四十八景内。
在原渡口处立有“桃叶渡碑”,并建有“桃叶渡亭”,从六朝到明清,桃叶渡处均为繁华地段。河舫竞立,灯船萧鼓。
清顺治年间,孝陵卫人金云南迁居渡口,见渡口非常拥挤,常有人落水而死,便捐建木桥,题名“利涉桥”(取便利涉水之意),公元1663年(康熙二年)易木桥为石桥。1984年, 有关部门在渡口原址立桃叶渡碑。
地址:位于淮清桥边,十里秦淮与古表溪水道合流处。(吴敬梓故居内,桃叶渡8号)
途经公交:4路,7路,40路,44路,49路,304路
景点一角:桃叶渡临河有一石牌坊,横书“古桃叶渡”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正面两侧楹联为:“细柳夹岸生,桃花渡口红。”背面为:“楫摇秦代水,枝带晋时风。”
成贤街
如今的成贤街
使这条街辉煌并名播天下,还得缘于明初在这里设置的国子监。据资料记载,明初南京的国子监北及鸡笼山南麓,西至进香河,南临珍珠桥(今浮桥),东达小营,面积覆盖了今天的成贤街东西两侧和东南大学。国子监鼎盛时期,有来自国内外近万名监生吃住在这里,酿造了一部世界上最早、内容涵盖最广、约有3.7亿字数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
成贤街,始终弥漫着历史的文化气息。从刘超的“学士”,到明代的“监生”;从创建于1904年的江南实业学堂(今东南大学),到全国第三大的南京图书馆;从全市的文化机构所在地,到新建的市人才交流中心……在南京千百条的大街小巷中,成贤街的这个特点是不多见的。
南京街旁的行道木以法国梧桐著称,成贤街两旁却遍植槐树,其北通鸡笼山,向南延伸到碑亭巷。每年七八月间,槐树开花时,满路芬芳,散发着淡淡幽香的槐花常常会落到行人身上。那时大学生虽然放假了,但去图书馆、去人才交流市场、去市文化机构办事的人,还是很多。南京的成贤街,是—条通往古今和未来“成贤”的街。
龙蟠里
龙蟠里
南京街巷名。位于南京鼓楼区清凉山公园东南侧,为连接城中广州路和(秦淮)河西虎踞路的交通枢纽支线。
小街长仅三百五十米,但因分布着陶风楼、教忠祠、魏源故居等古迹,其历史文化底蕴颇为深厚。陶风楼位于龙蟠里九号。教忠祠旧址斜对面。
清德宗光绪年间,两江总督端方在龙蟠里惜阴书院旧址建藏书楼,为江苏省最早设立的官办公共图书馆。
楼长形,两层,前后两幢,朱红色,四角翘檐,雕花木窗,古色古香。一九一零年十二月十九日正式开馆。一九二七年命名为陶风楼。陶风楼建成后即为龙蟠里的标志性建筑,抗战时惜毁。一九六二年重建。
夫子庙
夫子庙
夫子庙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历经沧桑,几番兴废,清同治八年(1869年)重建之后,于1937年遭侵华日军焚烧而严重损毁。1984年,市、区人民政府为保护古都文化遗产,经有关专家科学论证和规划,几度拨专款,历数年的精心维修和复建。如今的夫子庙已焕然一新,再展辉煌。
被誉为秦淮名胜而成为古城南京的特色景观区,也是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一带秦淮河洗尽前朝污泥浊水,千年夫子庙辉兼历代古貌新姿。” 这里南京夫子庙重建的思乐亭石柱上镌刻的一幅楹联,它把秦淮河的清姿丽质和夫 子庙的建设新貌含蓄而充分地展示出来,给游人以无穷的回味和遐思。
夫子庙是供奉和祭祀孔夫子的庙宇,又称文宣王庙,简称文庙。它已作为古城金陵的秦淮名胜而蜚声中外,成为名闻遐迩的游览胜地。夫子庙始建于宋景祐元年(1034年),迭经沧桑,几番兴废,经现政府连年拨款兴修重建,使夫子庙以大成殿为主体的既有明清风格,又有庙市街景合一特色的古建筑群拔地而地。
自1984年复建以来,夫子庙已接待游客八千多万人,每天基本上都会有十多万人来观光、购物,旅游旺季可达三十万人。人们摩肩接踵,流连忘返,尽情领略迷人的秦淮风光。
长干里
长干里
长干里是南京古代著名的地名,遗址在今内秦淮河以南至雨花台以北。早在春秋战国时代,长干里一带已经是南京人口最密集地区,也是本地区经济命脉之所在。
长干里地势高亢,雨花台陈于前,秦淮河卫其后,大江护其西,又是秦淮河的入江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南京城市的雏形――越城就位于此。范盝之所以选择在此筑越城,就是看到这块地方物产丰富,交通便利,商业繁荣,人中密集,是本地区经济命脉之所在,同时,这里有山水卫护,攻守皆宜。秦、汉、六朝时期,长干里是南京最繁华的地方,是著名的商业区和货物集散地。
长干里
逶迤曲巷,在春城斜角,绿杨荫里。赭白青黄墙砌石,门映碧溪流水。
细雨饧箫,斜阳牧笛,一径穿桃李。风吹花落,落花风又吹起。
更兼处处缲车,家家社燕,江介风光美。四月樱桃红满市,雪片鲥鱼刀。
淮水秋清,钟山暮紫,老马耕闲地。一丘一壑,吾将终老于此。
孝陵卫
孝陵卫
孝陵卫,位于南京中山门外紫金山南麓,明孝陵陵门东南侧。据《白下琐言》载:“孝陵卫一名钟灵街。”因明孝陵的卫戍部队——孝陵卫曾驻守此地而得名。今孝陵卫镇、孝陵卫街、孝陵卫西桥等地名,均因“孝陵卫”而得名。“卫”是明代军队编制的名称。
明代各省辖区均分为数个防区,每区设卫戍守。卫下设所,有千户所和百户所之分。每卫有5600人左右,长官称指挥使。各卫听命于省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都司归中央五军都督府管辖。卫所驻地均为军事重镇或要害之地。
明孝陵是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的陵寝,故设孝陵卫驻守此地以戍卫。今孝陵卫附近还有小卫街、卫岗等地名,亦因曾驻守过护卫明孝陵的军队而得名。小卫街位于明孝陵下马坊东侧,明代曾驻少量军队守卫,故称小卫街,曾名孝卫街。卫岗,因此山岗上曾有驻军守卫孝陵,故名。
莫愁湖
莫愁湖
莫愁湖,位于南京秦淮河西。莫愁湖公园是一座有着1500年悠久历史和丰富人文资源的江南古典名园,为六朝胜迹。由于莫愁湖一直致力于模仿天下第一湖-济南大明湖,又仿大明湖牌坊建造正门。故有“金陵第一名胜”、“金陵四十八景之首”等美誉。
公园现有面积为58.36公顷,其中水面为32.36公顷。园内楼、轩、亭、榭错列有致,堤岸垂柳,水中海棠。胜棋楼、郁金堂、水榭、抱月楼、曲径回廊等掩映在山石松竹、花木绿荫之中。莫愁湖古称横塘,因其依石头城,故又称石城湖。
相传南齐时,有洛阳少女莫愁,因家贫远嫁江东富户卢家,移居南京石城湖畔。莫愁端庄贤惠,乐于助人,后人为纪念她,便将石城湖改名为莫愁湖。后在她的故居郁金堂侧赏荷厅的莲花池内,塑起了一尊二米高的汉白玉塑像,现已成为南京标志性景点之一。
虎踞关
如今的虎踞关
按照中国古代的四象说和风水说等等古老哲学,东为青龙、西为白虎,南京的东郊是紫金山,形似龙蟠,西郊是石头城,形似虎踞,诸葛亮评价说“钟阜龙蟠,石城虎踞,此帝王之宅。”所以就说南京虎踞龙盘,南京的城东西两条主干道也因此而命名为龙蟠路、虎踞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