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频道 > 世界各地 > 正文

“中国游客铲虾”折射赴泰游四大问题

 

 
原标题:“中国游客铲虾”折射赴泰游四大问题

  中国游客在泰国又出事儿了。

  近一段时间,中国游客在泰国拿盘子铲虾、中国游客“吃霸王餐”、“中国游客”在华欣海滩集体裸泳等等负面新闻,在泰中网络上持续引发关注。

  可是,为什么总是泰国?

  中国游客在其他国家的不文明行为也时有发生,但在泰国似乎总是频繁被曝光。这固然与赴泰游的中国游客整体数量庞大有关,然而分析人士认为,还有更深层次原因。

  “第一次”的不适应

  为什么中国游客在泰国“总出事”?

  其中一个原因在于,不少来泰国的中国游客、特别是相当大数量的跟团游客都是近几年才踏出国门,甚至是初次出国旅游,缺乏基本的国际旅行常识。

  中国的飞速发展让数以百万计、越来越多中国人有能力出国旅游,而近邻泰国是最受中国游客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这些刚踏出国门的中国游客恰恰缺乏海外旅游经验。他们行前缺乏对目的地风俗习惯的了解,行程中因不谙泰语导致难以入乡随俗,所以在泰国的“处女游”表现出种种不适应,甚至不文明的土豪式奇葩行为。

  舆论场的不对称

  再来看问题另一方。不能排除的另一个因素是,部分泰国人热衷于把手机对准中国人或貌似中国人的亚洲游客。他们喜欢拍摄与疑似中国游客相关的照片、视频并上传至网络,因为类似的影像资料“肯定火”。

  中国游客在泰国拿盘子铲虾的视频在网络上持续发烧;在华欣海滩集体裸泳的视频被网友上传并扣在中国游客头上,后虽经证实是日本游客,但网络负面影响已然酿就;中国游客因语言不通而与商家发生口角的视频,竟被泰国某电视台歪曲为“中国游客吃霸王餐”,惹得商家发律师函起诉电视台。

  中国游客真实存在的一些不当行为,以及一系列被泰国人断章取义的行为,最后总被归结为“那些中国游客的不文明行为”。类似事件被网络平台一再传播,在泰国民间舆论场很容易造成针对中国游客的固定观念。

  在人人都是“麦克风”和“摄像机”的时代,不可能去堵住泰国人的悠悠之口,更不可能、也不应为中国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开脱。中国游客无论是否被“黑”,首先要做到身正不怕影子斜,行事端正不落把柄。

  低价团的不规范

  仓廪实而知礼节,中国游客和高素质之间,至少还隔着一大波旅行社。

  被一些泰国民众镜头拍下的中国游客不雅视频,往往来自跟团游游客。而目前存在于泰国业界的零团费或低价团旅游,一定程度上给中国游客抢吃抢购的不文明行为埋下导火索。

  在泰拥有240多家会员单位的泰中旅游同业商会秘书长吴明煬告诉新华社记者,泰国跟团游行程一般为6天5晚,由于机票价格差异,中国北方城市报团价在4000-5000元人民币、南方城市则在3000-4000元人民币左右。

  然而,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泰国旅游业界人士告诉记者,有些旅行社目前的团费低至1000-3000元人民币。

  旅行社和地接社为了把钱再赚回来,就会通过“自费项目”、降低用餐标准等种种方式补齐差价,难免要让不少跟团游客的旅行感受大打折扣。一段时间以来,一些中国游客的不良或失误之举,给泰国人留下“上车睡觉、下车拍照、抢购抢吃”的印象;泰国行则给部分中国游客带来“吃饭被催、购物被宰、网上被骂”的感受。

  多名业内人士告诉新华社记者,视频中出现的铲虾行为比较夸张,不过对于低价团而言,以下现象确实普遍存在:一边是超负荷运转、菜品乏善可陈的团餐餐厅,一边是饥肠辘辘排队良久、又被导游催着赶场、限时用餐的游客。

  监管的不到位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高达790万人次的赴泰中国游客,为泰国旅游业创造了748亿元人民币的收入。

  然而,中泰旅游业界把本应“奉若上帝”的中国游客,当成了“待宰肥羊”。屡禁不止的零团费及低价团等问题,只是中泰两国需要联手斩断的不良链条上的一环。这种情况下,一味苛责中国游客是没有用的。泰国和中国旅游监管部门急需有针对性地对旅游业界进行有效监管。其实,中国国家旅游局早在2006年就联合中央文明办发布了《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针对旅游经营也明确规定禁止低价团、黑导游等。

  然而值得思考的是,旅游监管部门的有关提示如何更有效地送达游客?低价团为何屡禁不止?如何通过对旅行社和导游的管制和规范,来引导中国游客的行为?泰国旅游部门又该如何进一步提升接待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头号客源?(新华社曼谷3月21日电)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travel/ybsz/2016-03-23/356279.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