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目前中国人出境旅游呈现的新变化,日前一家名为奥纬咨询的国际性管理咨询公司通过对2015年出国旅行的1750位中国游客的调查研究,发布了一项最新的研究报告——“中国游客新面孔”。该报告旨在消除人们对中国出境游客“土豪”说之类的四大错误或刻板印象,同时帮助全球热门旅游目的地例如香港提供参考。
该报告揭示了中国游客重要的旅游习惯。在零售方面,免税商品占据了游客超过1/3的购物花销,最普遍购买的商品类别为化妆品,其次是酒类。但百货公司和商场是游客们最常光顾的购物场所,同样也占据了其近1/3的花销,主要购买的商品包括服装、食品及纪念品。与其他旅游地点相比,香港依然遥遥领先被中国内地游客视作旅游购物的首选地,最受欢迎的商品品类包括手表和珠宝,崇光百货(Sogo)、永旺购物中心(Aeon)和置地广场(The Landmark)是最受欢迎的商场。
这一报告调查了以下四项围绕中国旅客的误解。
误解1:“出国仅仅是为了购物”——错误。
诚然,近乎每个中国人在旅行途中都会购物,但只有不到15%的游客把购物视为旅行的主要目的。相比之下,63%的游客旅行的意义仍在于享受美景。这一点深刻影响了全球的旅游目的地吸引游客的方式。由于香港的内地游客数量增长放缓,2015年内地游客在香港零售业的消费额暴跌,2016年第一季度降低了12.5%。今后香港应当在其他活动上多下功夫而不是一味地依靠购物吸引游客。但研究同样表明,韩国作为中国游客目前最热的出游胜地,购物也成为了主要的旅游驱动力。
误解2:“挥金如土”——过于绝对。
相对而言,中国旅客的确在境外有很大花销。平均下来每人约花费3000美金,基本是全家人一个月的收入。其中有近1200美金用于购物,这就难免会给人一种中国人花钱无度的误解。但他们在自己身上的花销其实只有一半。超过32%的花费用于购买礼物,19%的钱则用于“代购”。由于中国旅客的需求繁杂,因此商家需要将各类商品分开来凸显每样商品独特的价值——不加区别的销售方法根本无法满足顾客的需要。
误解3:“总是参加旅行团”或“自由行正代替旅行团”——错误。
其实参加旅行团和自由行的中国游客数量都在增加。自由行游客并没有取代参加旅行团的游客,而是作为补充。例如,游客去香港和澳门时最喜欢自由行,去台湾则大多选择旅游团。同时,参加旅行团的游客在中国出境旅客中实际占据了更大的比例,因此“自由行正代替旅行团”的说法也是不对的。此外,参与调查的中国游客将旅行社视为唯一最无用的信息来源,亦显示了旅行社与游客联系不够紧密。
误解4:“中国游客人人都是麻烦制造者”——错误。
不同文化造成的误解导致了中国旅客时常被误解。比如,在中国没有给小费的习惯,而且在公共交通工具上饮食也是容许的。如果提前解释收取服务费及设施的合理使用方式,就不会有这么多交际失误。类似地,一些规定以及相应的惩罚措施(如在无烟区吸烟的罚款)也应当明确地交代清楚。开诚布公的双向交流是避免误解的最佳方式。
本篇报告作者奥纬咨询大中华区合伙人魏恒德表示:“当今的中国游客是最为典型的,他们多元又复杂。如果面向消费者的企业只对他们做一些宽泛的分类且造成误解,那就很可能会错过关键的机遇。针对中国游客,每个地区、每个旅游目的地的实际情况都需要分门别类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