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杯醇厚细腻间,悠悠岁月两千年。说中国酒文化,话葡萄美酒,不能不说起河西走廊。从三国魏帝诏书称赞凉州葡萄,到唐宋“葡萄美酒夜光杯”“如倾潋潋葡萄酒”,再到明清“葡萄却醉凉州酒”……诗词之间,河西一带葡萄酒美誉外传。
如今,随着河西走廊产区不断强化酿造葡萄基地建设、加强科技支撑、培育产业体系、强化营销推广,这里已成为中国葡萄酒版图上的重要一笔,有力推动了我国葡萄酒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9月16日,凉州文化论坛暨中国·河西走廊第七届有机葡萄美酒节在甘肃武威盛大启幕。本次节会紧扣“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跨界融合·互利共赢”主题,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结合武威市凉州文化论坛、全球葡萄酒中国鉴评暨“河西走廊杯”国际葡萄酒大赛颁奖晚会、葡萄酒展览展销交易会、魅力武威休闲游等活动,进一步促进了葡萄酒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互融互促,推动了河西走廊葡萄酒产业纵深发展,为持续扩大河西走廊葡萄酒产区知名度和影响力奠定了良好基础。
文化旅游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此次节会融合文化旅游与产业发展的概念,旨在全面贯彻发展新理念,深入挖掘武威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充分展现厚重的凉州文化积淀,让文化之韵和葡萄酒之美交相辉映,不断推动武威葡萄酒产业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续发展,持续扩大武威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葡萄酒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积极打造武威文化旅游名市。
凉州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博大内涵,造就了武威历史文化名城的品牌形象。这不仅表现在独树一帜的塞上风光、遍布城乡的名胜古迹、蕴含丰富的文物遗存、醇香逸人的葡萄美酒等丰富多彩的物化形态上,而且表现在气势恢宏的天马文化、灿若繁星的五凉文化、博大精深的凉州儒学、深邃殊异的宗教文化、高雅绝伦的西凉乐舞、千姿百态的民俗文化等门类齐全的人文形态上,更表现在其文化创造的活跃、文化氛围的浓厚、民俗风情的淳朴等方面。底蕴深厚的凉州文化,作为一种历史遗存和积淀,给武威这片神奇的土地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9月16日上午,作为本次葡萄酒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凉州文化论坛在武威市体育馆开幕。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陈青出席论坛并讲话。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发表了题为“凉州文化和中国文脉”的主旨演讲。随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西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史金波,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葛承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葛剑雄,当代著名作家、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执行总编单之蔷,新疆龟兹研究院院长徐永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沙武田,甘肃省文联副主席、省曲艺家协会主席王登渤,甘肃普康酒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冯淑刚等专家学者和有关人士各抒己见,共同为与会者奉上了一道文化盛宴。
余秋雨表示,凉州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河西走廊的开辟需要英雄的马蹄,它的保持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未来凉州发展应从三方面做起:第一,明白凉州身份。凉州是正在走向前台的中华文化主角之一,在提倡“一带一路”的时候,这个主角表面上看很平静,实际上这是血脉的枢纽所在。第二,要确定凉州身份、凉州话语,使其具备普通话语、国际话语。在弘扬凉州文化的时候要首先明白,不能说空话、不能说大话、不能说排他性的话,更不能说令别的文化生气的话。第三,凉州旅游发展要确定起头是生态、旅游,最终落脚点在文化。“文化是人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共同体,不同地域、民族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组成了不同的文化。欧洲一位大学者荣格还说过,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最终会沉淀为集体人格。这样说,中华文化就是中国人民的集体人格。”作为著名的文化学者,余秋雨对于“文化”阐述了他的观点。
阿来在演讲中表示,武威的马踏飞燕很有名,马象征着一种特别好的精神文化,体现渴望前进渴望奔腾的精神,后世我们可能很少有丝绸之路这样一个地方,跟道路、远方发生关系,没有见过多少马的雕塑家要塑造出马踏飞燕也是很难的。今天它已经成为我们国家旅游城市标志。选择它更重要的是它代表了汉唐时期的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情怀,当时的文化氛围中,远方和道路是被当成一种豪迈的气概,而不是悲凉。凉州文化最重要的是汉唐以来自信开放的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这是我自己理解的凉州文化的精髓,因为这是一条开放的道理。
国家级相关商会、协会负责人,国内外葡萄酒专家代表,省直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市政府代表,各参展葡萄酒企业代表,省内外文化旅游企业代表以及人民日报社2017“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前期跨境联合采访团成员等,共同参加了本次文化论坛活动。
品牌叠加和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
9月16日晚,节会开幕式暨“河西走廊杯”国际葡萄酒大赛颁奖晚会在武威市体育馆隆重举行。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黄强出席开幕式并宣布开幕,商务部驻西安特派办副特派员刘景嵩、中共武威市委书记柳鹏、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刘员分别致辞。武威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明生主持开幕式。
晚会不但有丰富多彩的歌舞节目,同时还举行了“百名书法家挥毫同书《凉州词》”主题创作笔会。国家画院副院长兼书法篆刻院执行院长曾来德,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洪厚甜、尚墨等来自全国各地的百名书法家挥毫泼墨,寄情大凉州,同写《凉州词》,为节会送上了一幅幅溢满墨香的珍贵墨宝。
近年来,甘肃省颁布了《甘肃省葡萄酒产业发展规划》《关于促进全省葡萄酒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支持河西走廊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省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加大扶持力度。在甘肃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河西走廊产区强化酿造葡萄基地建设、加强科技支撑、培育产业体系、强化营销推广,有力推动了全省葡萄酒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截至2016年底,全省酿造葡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30.43万亩,占全国种植面积的16%,全省葡萄酒产能达到13万吨,占全国130万吨的10%,葡萄酒销售额达9亿元。其中,武威市已建成酿酒葡萄基地26万亩,分别占全国和全省的15%、84%,葡萄酒产能达到10万多吨,在国内外市场形成了良好的品牌影响力。
据了解,目前,我省已拥有莫高、皇台2家上市公司,莫高、紫轩等5家有机认证企业。依托河西走廊丰富的旅游资源,我省逐步培育了莫高、威龙、紫轩等一批集参观、展览、旅游、品鉴、窖藏、体验为一体的国际酒庄和旅游景点,陆续建成了红桥、天驭、38度等一批小型农场式、小规模、家族式、个性化、特色鲜明的葡萄酒庄,打造出了各具特色的葡萄酒生态旅游文化,
甘肃自古就是丝绸之路上的战略通道和商埠重地,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甘肃已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本次举办凉州文化论坛暨中国·河西走廊第七届有机葡萄美酒节,致力于搭建葡萄酒产业发展和文化交流平台,展示河西走廊有机葡萄酒的产业优势、品牌形象和文化底蕴,推进开展国际间、省际间、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升甘肃产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形成品牌叠加和产业集群效应,辐射带动河西走廊产区乃至全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
柳鹏在致辞中说,武威是河西走廊一块农业资源得天独厚、文化旅游资源丰厚的热土,这里地形地貌的多样性决定了气候的多样性,气候的多样性孕育了生物的多样性甚至唯一性,使武威成为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最佳产区之一,更是酿酒葡萄的绝佳产地。历史上的古凉州,既是东西方文明传播交流的大舞台、多民族文化交汇融合的大熔炉,也是中国葡萄酒的滥觞地。“葡萄美酒夜光杯”的千古绝唱,便是武威酿造葡萄酒悠久历史和葡萄酒文化源远流长最生动的印证。
刘景嵩表示,近年来,中国葡萄酒产业稳中求进,核心竞争力快速提升。我国已成为世界葡萄酒重要生产国和消费国,葡萄园面积居世界第二。中国葡萄酒产业在竞争激烈的国际舞台上展现了精彩,以武威为代表的河西走廊葡萄酒也频获国际大奖,备受国际关注。河西走廊葡萄美酒源远流长。武威立足产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文化资源,以举办有机葡萄美酒节为契机,扩大产品宣传,树立品牌形象,推动有机葡萄酒产业的发展,这是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有效举措。特别是武威把发展葡萄酒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相结合,和扶贫攻坚相结合,和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我国酒葡萄产业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近年来我国葡萄酒消费增长全球最快,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特别是通过供给侧结构改革,我国葡萄酒产业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技术创新已成为加速发展的动力,标准体系已成为健康发展的基础,监督管理已成为有序发展的保障。
刘员说,中国·河西走廊有机葡萄美酒节已经连续举办了六届,初步形成了具有地域特点的行业节会品牌,着力搭建葡萄酒产业发展合作交流平台,积极促进葡萄酒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加快构建新型葡萄酒产业体系,不断提高了甘肃乃至全国葡萄酒产业发展水平。面对日趋国际化的市场竞争形势,中国葡萄酒必须认真研究自身风土特色,展现品质个性,才能赢得市场发展的机会和空间。正确理解创新与坚守的关系,是葡萄酒产业走向成功的标志,需要我们共同探索。
同期,主办方在武威市体育馆启动了为期5天的中国葡萄酒城葡萄酒展览展销交易会。来自河西走廊产区及国内外其他葡萄酒产区的40多家葡萄酒企业对不同品种、不同档次、不同风格的葡萄酒进行展览展销和大众品评品鉴;省内外游客、葡萄酒爱好者、产区群众及受邀嘉宾自由观展品酒;参展企业开展订货促销。此外,本次节会还先后举办了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揭牌仪式、凉州词陈列馆揭牌仪式、魅力武威休闲游、文庙祭孔等多项活动。
时空跨越两千年。如今的河西走廊重镇,今日之武威市,啜饮千年的风风雨雨,一次次把梦想谱写成辉煌。武威葡萄美酒蕴含着浓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焕发出新的魅力和风采,为地方经济振兴和重现丝路重镇雄风谱写着新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