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规划是全国第一个以文化旅游为主题的区域规划。一年多来,通过打出一系列重磅出击的宣传营销组合拳,皖南示范区区域整体形象进一步明确,文化旅游知名度、美誉度得到进一步彰显。
皖南示范区范围包括黄山、池州、宣城、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等七市,共47个县(市、区),其中黄山市、池州市以及宣城市和安庆市的部分县区为核心区。 《规划纲要》提出将皖南示范区打造成为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区。那么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进展如何,日前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进行了情况通报。
区域整体形象提升
按照将“美丽安徽行”打造成为最具美感、最富特色、最有效益的精品旅游线、文化线、生态线,我省抢抓合福高铁开通机遇,省及黄山、池州、宣城等地出台优惠政策并多渠道开展营销活动。同时由我省黄山联合全国22家山岳景区共同发起的(中国)山岳旅游联盟在黄山正式成立,全方位展示中国山岳旅游的国际品牌形象。此外,利用国家旅游局在黄山市召开的“两会一班”会议平台,开展了以大黄山区域为主的皖南示范区建设宣传活动,并与参会的国内22家大型旅游企业负责人进行了项目洽谈。通过多措并举让 “安徽、皖南、黄山、乡村旅游”等成为网络热词。
全域旅游格局初现
精品线路得到进一步整合,推出了“两山一湖”绿色之旅、世界遗产之旅、名城-名湖-名山之旅等享誉世界的旅游精品线路,开发了徽州民俗游、徽州名人故里游、沿江湿地游、新安江山水画廊游等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同时,产品建设进一步加强,如古徽州文化旅游区成功荣膺国家5A级景区,为同类产品打包发展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尝试。众多的乡村旅游产品和新业态产品不断呈现,示范区旅游产品由点成线、由线成面的格局逐步形成。传统村落保护得到加强,泾县桃花潭镇、绩溪县龙川村等10个镇村入选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录。
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今年1-6月份,皖南示范区主要旅游经济指标均保持快速增长,实现旅游总收入935.1亿元,接待入境游客152.6万人次、国内游客1.06亿人次,分别增长17.1%、11.0%和13.4%,占全省总量分别达到55.1%、82.9%和53.2%。芜湖中国非物质文化博览园、马鞍山市濮塘休闲旅游综合体、铜陵市天井小镇三期、池州市杏花村文化旅游综合体、黄山市徽州文化长廊、宣城市新港生态湖、安庆市岳西国际文化养生园等一批具有示范性、牵动性、战略性的文化旅游项目正加速推进,有的已建成落地。
服务功能更加完善
交通方面如合福高铁已开通,宁安城际铁路加快建设,将于今年开通;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77公里,示范区总里程达1480多公里。金融支撑作用也日益明显,皖南七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数量达2935个,占全省的37.38%。旅游公共服务体系逐渐优化,如正在开展咨询服务中心以及皖南示范区智慧旅游平台建设。重点支持皖南示范区150家旅游企业创建智慧旅游企业,着力推动4A级以上景区、四星级以上饭店、旅游集散中心等游客集中场所实现无线宽带网络覆盖等。
本报记者 周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