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频道 > 旅游信息 > 正文

成遂渝动车 开行六年乘客过亿

 

 
原标题:成遂渝动车 开行六年乘客过亿

时速200公里的成遂渝动车一度成为川内铁路“第一速度”。 图为由成都发往重庆的“和谐号”动车组。

动车宽敞明亮的车厢。(资料图片)

12月21日,朱光福老人现在都还收藏着当年老成渝铁路通车时发的纪念章。

/前言/

20年间

大巴“逼停”飞机

动车“丢翻”大巴

现在的年轻人或许没法想象,20年前,成渝之间最“火”的交通方式还是飞机。1991年至1995年期间,成渝航线非常火爆,川航曾经飞过每周22个航班,当时的西南航空还使用过波音757。1995年,成渝航线年旅客流量超过20万人次,航班量达到1269班,创造历史之最。

不过,自成渝高速公路通车后,受机票价格和乘机时间等因素影响,使成渝航线走向衰落,到1999年完全停飞。直到2002年,才由川航创造“成渝空中穿梭快巴”模式重新恢复飞行。

直到2009年,成遂渝动车开行2个月后,成渝航班正式停飞。与此同时,10多年未降价的成渝大巴也开始降价运营,双层大巴从120元降为110元,单层大巴从110元降为85元,还强化了免费住宿、赠送饮料等优惠方式。

时至今日,动车以其更加快捷、舒适的优势,就成渝两地市民往来的首选,也正式拉开了“双城生活”的序幕。

A变革

●软座、恒温又明亮,优质的乘车环境和节节攀升的速度宣告了铁路乘车新时代的来临。动车的出现,也彻底扭转旅客们对铁路“脏乱挤”的印象。

“和谐号”动车首秀

创下川内第一速度

“当时好激动哦,第一次看到和谐号。”时至今日,铁路迷刘先生一回想起当年试乘成遂渝动车组的情景,便不住感慨。

2009年9月26日,和谐号动车组首次亮相川内,时速200公里的动车一度成为川内第一速度的代表。尽管此前两地曾开行城际列车和“先锋号”列车,老成渝线上10个小时的行程也逐步压缩到了两三个小时,但动车的开行再次让旅客们情绪振奋。

“两个小时跑重庆,以前想都不敢想啊!”刘先生说。

而和此前广为人知的绿皮车不同,动车的出现也开始扭转旅客们对于铁路“脏乱挤”的印象。软座、恒温又明亮,优质的乘车环境和节节攀升的速度宣告了铁路乘车新时代的来临。

动车受市民热捧

催生成渝“周摆族”

根据铁路部门提供的数据,成遂渝动车开行6年来,已经发送了超过1亿旅客。成遂渝动车组开行初期,车型单一,每日仅7对动车,日均运送旅客约5000人。而在去年,成遂渝动车每日已固定开行了18对动车,日均运送旅客突破了3万人。

随着车次的逐步增加,类似平时在成都上班,周末乘坐动车回重庆和家人团聚的“周摆族”也慢慢出现。詹女士便是其中一人。

詹女士是重庆人,大学毕业后来到成都工作,奔波于成渝两地之间,转眼就是17年,“这么多年早就习惯了,我其实更喜欢成都慢节奏的生活。”她深有感触地说。

成遂渝动车开通前,詹女士都是乘大巴往返于成渝两地,一般都是周末回家,工作日再提前回成都,“那时每周都要回去,但坐大巴时间长,票价又贵,遇到大雾还要堵车,不是很方便。”

2009年,詹女士期盼已久的动车终于开通了,两个小时直抵重庆,票价还比大巴便宜很多,她从此成了动车的常客,“前两年每周都要坐动车回家,陪陪娃娃、老公,看看父母,这两年娃娃大些了,就基本上半个月回去一次。动车很方便,当天有事,当天走都行。”

看似颇为辛苦的“双城生活”,詹女士却觉得很充实,家人也曾抱怨她对家里关照不够,但她还是坚持着自己的生活方式,“早就习惯了周末回家,这样挺好的。”

本周,成渝高铁即将通车,詹女士对此也很关注,“很期待高铁开通,据说一个半小时就可以到重庆了,那更安逸了。希望票价不要太贵。”

/延伸阅读

遂渝铁路 全国第一条无砟轨道

2003年,成遂渝线中的一段——遂渝铁路,正式开工建设,这条全长100多公里的铁路不仅未来要承担连接四川和重庆的重任,此外,还有一项重要的试验在这条铁路上展开。

“发展高速铁路必须的无砟轨道铺设试验。”曾参与试验,如今是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的许佑顶回忆,当时试验段全长约13公里,共有3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试验。

而所谓的无砟轨道便是采用混凝土、沥青混合料等整体基础取代散粒碎石道床的轨道结构。“原本带有碎石的轨道无法承载高速列车的运行,不论是列车行驶的安全性还是旅客乘坐体验的舒适性都达不到要求。”许佑顶说,当时国家大力推进铁路建设,发展高速铁路,并积极从德国、日本等国家考察引进技术,“但是针对无砟轨道的核心技术,要么不肯出售,要么就是开出天价。”

要么自己探索突破技术封锁,要么永远花钱求别人,在这样的背景下,无砟轨道试验悄然拉开了帷幕。而此后,试验的成功也孵化促进了全国高铁轨道网络建设的顺利进行。

B 面孔

●曾经连接成都和重庆的老成渝铁路,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退居“二线”。然而,它却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在这里,曾出现过无数面孔,有为省几角钱,宁愿被挤得透不过气的工薪阶层,有怕孩子上不了车,将其“丢”进窗内的母亲,这些面孔中,你是否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当年成渝列车上的“我们”

成渝列车救了我学生一命

讲述者:童华池/年龄:70岁/身份:退休教师

对70岁的退休老师童华池来说,成渝列车是他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这70年中,成渝列车占据了其中24年。”

童华池是成都郫县人,1969年,他被调至金堂白果镇工作。从郫县到金堂,火车成为了主要交通工具。虽然常“抱怨”成渝列车太挤,但每每回忆起这条线路,童华池心中更多的是感激。

有一年,童华池的学生得了肠梗阻,在镇上医院检查后,医生束手无策,建议立马送去大医院治疗。当天晚上,童华池和另一位老师唐法松一起,用担架抬着生病的学生,连夜走山路来到红花塘火车站。

那个时间,并无慢车经过该站。“我们和车站工作人员说明了情况,他们立马向上面请示,让一条马上经过的快车,临时停靠,把这位学生送到了成都。”因为医治及时,该学生并无大碍。“多亏了成渝列车,才救了他一命啊。”童华池感叹道。

退休后,童华池回到了成都,而老成渝线上的红花塘火车站已停了客运,只剩下货运。“要是能再去坐一次火车就更好了。”

纪念章有老伴的一半

讲述者:朱光福/年龄:84岁/身份:退休铁路工人

21日下午,84岁的朱光福从书桌抽屉里拿出一枚纪念章,表面已出现锈迹。这是成渝铁路通车的纪念章,从1952年到现在,从重庆到成都,朱光福一直珍藏着。在他看来,这枚小小的纪念章,承载着太多记忆。

朱光福曾是打铁学徒,1951年成渝铁路沱江大桥修建,他成为桥工队的一名锻工。那时修铁路,全靠人力,当时,朱光福负责铆接,每一个螺丝都要自己敲进去。每天,他都要在没有保险绳的情况下,在桥上爬来爬去。“桥高几十米,最窄的地方只有50多厘米,尤其是没涨水的时候,腿都会不自觉地抖。”

朱光福和老伴张淑回结缘,也是因为成渝铁路。那时,张淑回就住在沱江大桥附近,两人因人介绍相识。“那个时候,嫁给铁路工人是件很骄傲的事。”张淑回说。

这条铁路上还有朱光福作为乘客的记忆。1954年,他所在的工厂从重庆迁至成都,他和老伴就是乘坐成渝列车来到成都。当火车经过沱江大桥时,朱光福望着窗外,十分自豪地和身边的人说:“这上面的螺丝是我装上的。”

爬窗进车厢一位母亲挤丢孩子

讲述者:费先生/年龄:52岁/身份:公务员

如果要用一个字来形容老成渝列车,成都市民费先生会脱口而出:“挤!”费先生老家在隆昌,上世纪80年代初,他从老家到成都读书,坐的就是老成渝列车。

那时候的成渝列车,“春运”的场景几乎天天上演。“想要买坐票,根本不可能。”一年暑假结束后,费先生从老家回学校。在火车站售票处排了几个小时的队后,他终于买到了一张站票。

“呜……呜……”随着一阵鸣笛声,一辆绿皮火车缓缓驶来。费先生背着重重的行李,被人群推搡着艰难地上了车。这次,他的运气不错,一个靠窗的乘客刚好下车,他眼疾手快,“抢”下了这个“特等座”。“能有位置坐就不错了,还靠窗,那是第一次遇到。”

刚到内江站,站台上的乘客就涌向了车门。“那时,车窗是可以打开的,但车上的人都会在到站前把窗户拉下,以免有人爬窗进来。”费先生说,当时,一个抱着婴儿的妇女却使劲地拍打窗户。以为有急事,费先生拉开了窗户,哪知妇女立马将怀中的孩子“推”到他面前,丢下一句“帮我看一下”,便冲向挤火车的人群。

十分钟、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快三个小时了,火车已到达简阳,可这位妇女依旧没出现,看着怀中酣睡的婴儿,费先生急出一身汗。

火车快到成都时,这位妇女终于出现,脸上全是泪水,旁边站着列车员。原来,因为太挤,她上车后把车厢方向搞错了,“当时火车上的广播又坏了,列车员只能一节一节车厢地找孩子。”说起这段经历,费先生哭笑不得。

如今,坐在宽敞、安静的动车车厢内,费先生也时常想念过去挤火车时的嘈杂,“不仅是我,那也是很多人一段抹不去的回忆。”(华西都市报记者熊浩然、吴冰清 实习生邓绍希、赵诗柯 摄影陈羽啸、雷远东)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travel/zixun/2015-12-22/281322.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