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采访,记者听说这样一桩事——阜庄社区石地村30多户村民扒掉自家院墙,后退三米,让出一条亲水环廊,建起南京唯一“水乡”主题的美丽乡村。
4月26日,记者来到石地村。细雨蒙蒙中,蜿蜒清澈的河流环抱村舍,散泊三两木船,一座座石拱桥和青石板路相映生趣,白墙黛瓦的农家院落错落有致。炊烟袅袅,鸡犬声声,好一幅江南风情水墨画。
“你脚踩的这块地方,原来是我家的厨房呢!”村西头第一家的户主陈道均指点着告诉记者,这条河叫阜西河,现在这条亲水环廊,原来是人家的院子、菜地,有的是厨房或卧室,沿河30多户顶着两岸砌房子,曾把河挤得不到5米宽,进村要从外围绕路。
改变,是在两年前。彼时,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前有江宁“五朵金花”,后有浦口“珍珠村”、六合“茉莉花”,仅汤山街道就有三四个美丽乡村先后建成。“搞美丽乡村要有特色资源,我们石地村最大的特色就是水!”阜庄社区党支部书记沈荣盘算起来,村里大小水体上百个,小沟渠小池塘星罗棋布,可想做水乡文章,要有核心景观,河两边农户必须“拆墙让道”。
最初村干部上门动员,一听要拆房子而且没补偿,有村民放话“谁敢拆块砖,我们法庭见!”村干部便请每家每户出个人,统一组织去黄龙岘、石塘人家等美丽乡村参观。村民的抵触心理悄然消融,村干部适时承诺:“不但搞出来要比别的村漂亮,沿河的房子未来发展民宿旅游,你们坐在家里赚钱呢!”
“真能把环境搞得那么漂亮,我家第一个拆!”48岁的陈道均算了笔账:上下两层200多平方米的房子可以改造成9个房间,每年至少增加收入5万元。他当即扒掉厨房院墙,让出三米河岸。两岸人家纷纷动起来,东家扒菜园,西家拆院子,每家每户后退整三米。
村里的工作随之跟了上去。关停上游奶牛场,河道大清淤,沿着河岸铺青石板,隔十几米修个石拱桥,小桥流水人家,硬是把一条“内河”改造成了两侧有廊道的景观河!今年,村里还打算修葺船闸,贯通阜西河与外界水系,让游客坐着乌篷船环游水乡。
通过村民众筹,石地村还建起“村博馆”。100多年历史的竹雨伞、老式鼓风机、芦苇荡里走路的木靴子……1200多件展品让记者看花了眼。
河水清了,环境好了,村民文化休闲活动也有了好去处。村里成立农家乐合作社,将农户的房子进行装修,在阜西河两岸打造咖啡馆、酒吧、民宿,还请了专业经营团队运营,三五年后可吸纳400多人就业,村民收入至少翻一番。
在沈荣心里,还有张大蓝图——S122省道今年初通车以后,石地村从地处偏远的“神经末梢”变成全域旅游“几何中心”。“我们有水乡民宿特色,今年打算申报省五星级乡村旅游点,这在全省都没几家!”
“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引进城市资本不失为一种手段,但说到底,村民们才是美丽乡村的主人。唤起村民参与热情,让他们共享其美,才能形成持久的生命力。”在汤山街道党工委书记缪秀梅看来,每一个原住民都是建设参与者,也是切实受益者,石地村就是一个“村民众筹”出来的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