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频道 > 旅游信息 > 正文

【人民日报】安徽泾县黄田村:大山深处泊古船 凤子河畔文脉长

 

安徽泾县黄田村

大山深处泊古船 凤子河畔文脉长(寻找最美乡村·有生命的古民居(16))

 

本报记者 孙 振

  图①:村民采茶归来。

  图②:村民在凤子河畔浣洗。

  图③:凤子河畔的皂角树。

  图④:洋船屋远景。

  尹建生摄(人民视觉)

  制图:沈亦伶

  山远天阔,远处的黄子山自顾自地朦胧着,绵延的曲线好似用水墨丹青勾勒出来,安静地浸润在一片暮霭之中;近前,凤子河哗哗流淌,湍急处一个陡坡,水流急转直下,激荡起砯崖转石的豪气与莽撞。黄田古村落,就在这片青山绿水间,生长了近千年。

  从发源于黄子山的凤子河与马冲河交汇处,随着河流走向依次展开,屋舍鳞次栉比,狭长分布。登高望远,整个村子犹如停泊在大山深处的古船,穿梭的村民则好似在船舱饮食起居、在甲板莳花种草。村子就这样安静地临水而结,叙述着人与自然的交互和谐。

  走进村落,崇德堂、荣禄大夫第、旗峰公家庙……这些家庙、书院、堂屋,无不诉说着历史的厚重与底蕴。起于宋嘉祐年间,发展于元、明,鼎盛于清,古村现保存清代建筑57处,单体建筑135栋,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穿行其间,屋宇高墙巍峨,巷道平直相通,明沟暗渠连接,东水西流,活水穿村透着灵秀。而与灵秀相映的,是匠心,不少堂屋的内外墙和屋顶都用本地的水磨花砖贴就,永不沾灰,至今仍崭新如初。

  来到停泊了百余年的洋船屋,四周围高墙,两侧开深渠,尖角状的围墙好似船头,小河上架设的石板桥犹如登船的跳板。百余年来,河水沿着“洋船”两侧开凿的深渠奔泻而去,背后的故事,也流传至今。洋船屋兴建于清道光年间,由黄田盐商朱一乔与儿子投巨资花两年时间建造,只为满足80岁老母亲想见一见洋船的愿望。

  正所谓地灵人杰,深山里的弹丸小村,千百年来文脉悠悠。村内居民以朱氏居多,其始祖朱枱系理学家朱熹的叔曾祖父,族人以朱熹为荣,历来重视教育,大兴文风。据介绍,明清间,当地有书院书舍近十所,藏书斋室六处,其中著名的“培风阁”就有藏书18万卷,文以化人,清国学大师朱珔、封疆大臣朱理,传之当代,著名音乐家朱践耳、京剧表演艺术家朱世慧,也都来自黄田。

  如今,村内居民每日耕田采茶,忙得不亦乐乎,但重教兴文的风俗百年未移。培风阁等书舍已经成为了培风阁写生基地,山脚下,石桥边,小河畔,可以看到不少学生在此绘画写意,有时崇德堂等古书院里周末开讲,依然有大批中小学生来此品读经典。此外,徒手抓鱼,篝火晚会,学泡豆腐磨豆浆,尝农家土菜,以及自行车赛、摄影展等各类活动,让来此游玩的人们在品味厚重历史文化的同时,也体验着古老村落迸发出来的青春与活力。

  古屋古宅古墙,书舍书院书堂,巍巍高山下,潺潺流水旁,黄田古村正展现着水墨画卷般的旖旎风光,也诉说着绵延不绝的悠悠文脉。

  小贴士

  怎么去:从合肥出发沿合芜高速芜湖南道口下,经205国道至泾县榔桥镇后转黄田村。

  玩什么:观明清古民居,爬黄子山,农田摸鱼,挖冬笋磨豆浆,做米糕,看篝火晚会。

  吃什么:杀猪饭,农家土菜(香椿头煎鸡蛋、农家土豆片、竹笋烧肉等)、野菜(蕨菜、马兰头、地耳、水笋等)。

《人民日报》  (2016年8月22日 04版)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travel/zixun/2016-08-22/368386.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书院  凤子河  农家  村落  村民  黄子山  文脉  出来
安静  明清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