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频道 > 旅游信息 > 正文

借赛事IP塑区域体育旅游品牌

 近年来,山东省体育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各地根据自身资源优势,适时推出了一系列体育旅游产品。从登山到马拉松,从飞行到皮划艇,吸引了众多爱好者的参与。日前,由国家旅游局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主办的全国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山东省海阳旅游度假区、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荣获首批“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泰山国际登山比赛荣获首批“国家体育旅游精品赛事”。这将对省内甚至国内体育旅游产业发展起到更大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此前,国家旅游局和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印发的《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提到,到2020年,中国体育旅游总人数将达到10亿人次,占旅游总人数的15%,体育旅游总消费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近年来,随着国民生活水平提升和消费升级,以体育和旅游为代表的体验式消费正在快速增长。无论从国家政策支持角度还是市场需求角度,体育旅游正成为旅游界的一大热门。

国内体育旅游发展步伐加快  

有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选择体育旅游产品出游的人次增幅明显,比2016年同期增长了1.2倍。在最受欢迎的体育旅游项目中,登山、骑行、徒步等健身类旅游活动领先。同时,体育旅游也呈现出极强的季节性特征,在1月-3月,北方城市的滑雪旅游产品销量火爆,而到了夏季,沿海城市如青岛奥帆中心和日照世帆赛基地等目的地备受游客青睐。  

相较于过去单一的观光旅游,以参与和体验为主的体育旅游越来越受到大家欢迎。中国各地有着丰富且类型多样的体育旅游资源,各地政府也积极整合当地资源,以全域旅游的理念统领,利用‘体育+旅游’的方式推动二者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体育旅游名片,促进消费升级。

目前国内的体育旅游发展步伐加快主要涵盖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方面,不少景区和城镇规划都将运动、休闲和体育作为核心业态,特别是体育旅游特色小镇的建设,也是体育休闲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二是体育旅游IP(知识产权)的打造,体育旅游的发展离不开IP化。这个概念里面包含着粉丝黏性、持续的影响力以及激发衍生消费的能力,目前国内能称得上体育旅游IP的项目仍屈指可数。

各地布局打造品牌赛事IP  

借助政府的“东风”,各大旅游企业也纷纷发力,布局“旅游+体育”领域。据了解,目前国内除了参与人数较多的健身游,其他如观赛游、参赛游等细分领域往往更偏向定制化。市场本身“蛋糕”不大,参与其中竞争的除了旅游企业,还有来自体育垂直领域的企业。这些企业往往在体育旅游产业链的上游端——体育场馆和赛事资源等领域,以及下游端的用户群方面都更具有优势,旅行社在交通和住宿等旅游产品服务能力上则相对较强,如果能将这两者结合起来,或许能推出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定制化体育旅游产品。  

目前国内各地已经纷纷开始布局体育旅游产业。在省外,京津冀地区借力2022年冬季奥运会,协力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共同建设体育旅游休闲基地;云南省紧紧围绕健身服务、高原训练、赛事活动三个重点领域,推动体育旅游深度融合,形成了康体休闲游、健身训练游和观赏体验游等三大体育旅游类型;浙江省政府也发文,力争培育3—5个以体育产业为主要载体的特色休闲小镇。而在体育项目中,马拉松、越野跑等户外活动已成为多地刺激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先行者”,福建武夷山、河北崇礼、江西武功山、甘肃张掖等地都开始打造品牌赛事,通过赛事IP的吸引力与辐射能力塑造区域文化体育旅游品牌。

山东省高起点规划体育旅游产业发展  

放眼山东省,除了前文所言的各项体育赛事活动和示范基地外,旅游部门也从政策角度对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作出了规划。《山东省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将与体育部门合作,共同开发钓鱼、划艇、沙滩竞技、山地自行车、高尔夫等比赛及大众体育健身活动。依托景区步行道、城乡绿道等设施,发展自行车比赛及骑游、跑步及徒步运动,形成品牌化和常态化的体育健身旅游产品。  

此外,山东省也将发挥省内高尔夫场地资源的优势,支持旅行社加大开发韩国等主要客源市场;鼓励各地积极申办承办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国内体育赛事,有效对接各类体育赛事的举办和观战;积极办好如泰山国际登山节等品牌体育健身旅游活动,不断扩大其市场影响力,带动区域和全省体育健身旅游发展。

作者: 刘兵 来源: 大众日报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travel/zixun/2017-07-20/399759.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体育  旅游  国内  发展  活动  赛事  国家  各地
产业发展  品牌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