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努力保护山地旅游中的文化多样性
山地旅游在中国方兴未艾,随着大量贫困人口居住的山村成为人们新的旅游目的地,山地旅游与扶贫脱贫便走到了历史的交汇点。那么,如何在“绿水青山”中挖掘“金山银山”,来听听正在贵州兴义召开的2017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上的外国专家怎么说?
“无论在什么地方,一个游客在山村里所进行的消费,不应该被视为一次性的消费,他在餐厅、纪念品商店里所花的钱事实上会带来连锁反应,在其他企业和行业创造效益。”世界旅游组织荣誉秘书长弗兰西斯科·弗朗加利认为,由旅游产业带来的乘数效应,对于地形比较封闭的山区而言意义尤其重大,因为地形封闭,这种效益的外流不太容易,很容易留在山区。
“贫困山区要强化旅游业和其他的经济行业的联系,同时让旅游业所创造的财富外溢或者流失最小化,这两点是成功发展山地旅游的关键抓手。”弗兰西斯科·弗朗加利说。
因为地形的原因,山区的居民能够保留较为独特的区域文化特征,包括饮食、语言、娱乐等,这种文化的多样性是一个旅游的亮点。在弗兰西斯科·弗朗加利看来,文化多样性与山地自然环境一样,是山地旅游得以发展的两大资源。“这两方面都要非常努力的保护。”
亚洲洞穴联合会主席艾克·哈利约诺说,在印尼和中国这样的东盟国家都存在相同的问题,当地的喀斯特地区往往是贫困比较集中的地区,而作为山地旅游资源喀斯特地貌也是比较脆弱的。艾克·哈利约诺建议,应争取让喀斯特地区的景观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在对环境进行充分检测的前提下,做好喀斯特地区地表景观和岩洞景观的呈现,在增加娱乐内容的同时,更要进行有效保护。另外,艾克·哈利约诺提醒,山地旅游中的户外项目要有安全流程、安全标准程序,要重视相关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
来自新西兰的布伦达·陶希认为,山地旅游产业的发展要跟原住民合作,景区建设要充分听取当地人的意见。“因为这是他们的家园,山地旅游将成为他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只有充分合作,才能达到山区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2016年9月举行的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上,《国际山地旅游减贫宣言》发布。《宣言》提出,山地旅游是创造体面就业、增加就业、消除贫困和促进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减贫是发展山地旅游的重要使命和美好愿景。(记者 卢志佳 周远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