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频道 > 旅游信息 > 正文

全面转型引领贾汪强区富民新征程

 

产业升级 生态铺底 城乡一体 百姓共享
全面转型引领贾汪强区富民新征程 
 
 

 

潘安湖小景。
农谷大道。
安居工程。

 

◎文/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旭东 图/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井贤

“产业由地下到地上、城市由陈旧矿区到现代城区、生态由灰色印象到绿色主题”,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新贾汪正在快速崛起。从昔日“百年煤城”到如今全国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先行区、全国休闲旅游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的江苏样板,通过产业、生态、城市、社会四大转型,贾汪干部群众以敢教日月换新篇的豪情壮志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改革发展之路,贾汪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发展的红利,过上更富裕幸福的好生活。

产业转型 新型工业化打造经济增长极

曾经的贾汪煤矿为江苏乃至全国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当完成它的历史使命之后,不得不面临枯竭的现实。随着煤炭经济的迅速衰落,贾汪发展步伐举步维艰,背上了大量人员失业、生态环境恶化、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等沉重包袱,贾汪转型发展的探索之路也由此展开。

2011年,贾汪区迎来了具有历史性转折性的机遇。当年11月11日,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出炉,贾汪名列其中;随后,不到一年的时间,《省政府关于支持徐州市贾汪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的意见》出台……机遇稍纵即逝、不容错过。贾汪迎着国家、省、市政策扶持的东风,背水一战,负重奋进,将产业转型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奏响了产业强区最强音。

坚持绿色、生态、环保、低碳发展理念,贾汪区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坚持调高调优调强的取向,明确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链条发展方向,积极推动冶金煤化工、新型建材、机械制造、节能环保等主导产业沿产业链做优做大做强,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型乘用车、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五大新兴产业,重点突破家具制造和装配式住宅结构全产业链打造。实现了企业解困与发展的有机统一,达到了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双提升”, 推动产业发展不断迈向中高端。

在产业转型中,贾汪区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落实设备贴息、增值税抵扣等激励政策,引导企业加强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生态化技术改造,推动冶金、煤化工、建材等传统制造业向产业顶端发展,实现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双提升”。积极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优先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型乘用车、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五大新兴产业,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新兴产业集群。大力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支持企业“机器换人”,建设“智能车间”。

近年来,贾汪区紧紧围绕“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区,产业强区”战略,加快打造产业经济增长极。建设徐州最具活力的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构建“企业+平台+人才+载体+金融+政策”的区域创新体系,努力打造苏北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开放型科技创新中心,跻身全省重要的创新城市行列。

为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加快第三产业发展,贾汪区不断强化生态服务业体系培育,推进服务业大平台建设,加快服务业大项目实施,促进生态服务业深度开发、广度融合。同时积极与恒大集团等行业领军企业对接,大力发展养生地产、旅游地产,建成徐州地区高端养生基地,依托双楼物流园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与全球最大的普洛斯物流企业合作。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实现60.94亿元,同比增长9.1%,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1.09%。现代服务业已成为提升贾汪经济实力、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支柱产业。

生态转型

百年煤城变身全域旅游示范区

贾汪因煤而立,因煤而兴,也因煤而困。长期大量煤炭开采和运输,煤尘污染严重,“天空灰蒙蒙,路上黑乎乎,到处脏兮兮”。13.23万亩采煤塌陷地,常年积水形成坑塘,良田变荒地,水系遭破坏,群众生活环境差,生态环境亟待改善。

贾汪以采煤塌陷地治理为重点,做足山水文章,彰显山水特色。切实打好治气、治水、治土攻坚战,扎实推进“263”专项行动,关停环保不达标企业46家,实施黑臭水体治理工程11项,实施重点难点区域环境整治14项,专项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巩固提升生态优势,疏通河道死水,打通城市水循环,形成“河流绕城、湖水映城、水网织城”的健康水生态系统。围绕彩色化、珍贵化、效益化,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新增绿化面积6000余亩,贾汪绿色印象更加突出。如今的贾汪青山环抱、碧水绕城、满目青翠,在61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拥有潘安湖、大洞山、督公湖、凤鸣海4家国家4A级景区,卧龙泉1家国家3A级景区,先后荣获了“中国休闲小城”“全国休闲旅游示范区”等称号,2016年2月,被批准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城市绿了、环境好了,污染型的工业企业该往哪里去?贾汪区围绕传统重污染企业通过绿色化改造,从低端向高端不断迈进,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以壮士断腕的勇气,积极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结合“263”专项行动,主动关停取缔了一大批“五小”企业,对重点企业实施最严格的环保综合整治,把紧生态门槛。同时,通过一系列的绿色化改造从根源上解决了传统产业的污染问题,让这些曾经的污染大户成为了绿色发展的典范。

贾汪始终坚定不移走“生态+”转型路径,推动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通过坚持生态+农业,坚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国家级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推动以农谷大道为中心的高效设施农业扩面提质。培育了紫庄康田农业合作社、耿集“莓好田园”草莓采摘园等一批有影响力的贾汪生态农业品牌,让农民从种粮食变成了“种风景”。

生态+旅游也是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的重中之重,近年来,贾汪区依托生态资源,着力打造潘安湖、大洞山、督公湖、凤鸣海等一大批特色生态景区。借势徐州、台儿庄旅游资源,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农家乐和民俗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打通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通道。

贾汪立足生态优势,把生态作为贾汪转型发展的底色,让生态优先成为贾汪转型发展的优势,让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贾汪转型发展的品牌。

城市转型

旧城改造拉开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徐贾快速通道作为通连徐州主城区,辐射徐贾新型工业化走廊的重要交通线,自开工建设以来就备受群众期盼。如今,经徐贾快速通道到徐州高铁东站,仅需20分钟车程,大大缩短了贾汪城区到市区的空间感,居民出行更加便捷。

贾汪区转型发展以来,面临城乡面貌陈旧、城市基础设施薄弱的困境,大力实施“三重一大”“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每年将城市道路建设、水网改造提升,分批列入项目计划。通过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大交通、大水利格局逐步形成,城市路网、水系更加完善畅通。

十年间,贾汪新修扩建道路540.87公里,2016年底,全区公路总里程达948公里,公路密度149公里/百平方公里,航道总里程36公里。新建徐贾快速通道、山水大道、转型大道等城市交通主干线,修缮农谷大道、310国道等过境重要通道,新修大吴运河大桥、塔山大桥等桥梁,利大路、贾耿路、贾汴路、贾柳路县道全部改造完成,形成了“五纵五横”的路网交通大格局,道路通达率显著提升,城市路网衔接更加紧密,道路通行环境更加优越,大大缩短了城乡空间感,拉近了贾汪城乡距离,加快了融入徐州主城区步伐。

据了解,近年来,是贾汪区交通建设投资最大、建设里程最长、建设速度最快、建设质量最好、发展成效最大的时期。十三五期间,全区交通运输发展以基础设施“大建设”为龙头,综合运输“大服务”并举并重,加快推进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建设。到2020年,全区基本形成便捷、安全、高效、绿色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贾汪区整个地势是北部丘陵山区,南部是冲击平原,在过去贾汪北部缺水现象非常严重,特别是主城区,两条河道在冬季经常干涸,水环境特别恶劣,虽然汛期水量增大,但很快排入地下。为了改善城区水环境,贾汪区加大水利资金投入,完成了督公湖二期扩建、凤鸣海扩容、十里花溪综合治理、朝阳渠改造等7项水环境治理工程,工程总投资2.4亿元,年蓄水量增加4000万方,保障了城区东部河道常年有水,打通了城市水循环,整个贾汪区的水环境得到整体改善。”

城市路网水系大格局的拉开为贾汪城乡一体化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贾汪作为全市唯一一家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农村人口、面积占比超过四分之三,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是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不可回避的问题。2008年至2016年,贾汪区共实施9批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投资约1.5亿元,累计解决32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实现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覆盖。为进一步改善全区人民饮水质量,实现贾汪区与徐州主城区同水源、同管网、同水质、同服务的目标,今年以来,贾汪区抢抓机遇,全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目前基本完成沿252省道供水主干线工程,完成了农谷大道、汴塘镇、青山泉镇区内供水主干线工程,共计铺设供水管道60公里,确保2018年6月底投入试运行。

路宽了、水甜了、环境更优了,50万贾汪人民无论城乡共同享受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成果。

社会转型

民生工程让百姓共享发展红利

转型发展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增进民生福祉,贾汪始终把富民增收作为第一位的任务,打造了一批富民工程示范点,鼓起了百姓的“钱袋子”。

今年4月,潘安湖街道西段庄社区700余户居民喜迁新居,至此,该社区4000余名居民全部住进了新楼房,这是贾汪采煤塌陷地治理、景区开发建设中实施棚户区改造的典型区域之一。如今,告别低矮破旧、安全隐患突出的危破平房,村民们像城里人一样搬进了楼房。安置小区拥有配套的幼儿园、卫生室、综合服务中心等设施,让居民切实享受到各种优质资源。

像西段庄这样的棚户区在贾汪历史上还有很多,作为“百年煤城”,贾汪区是江苏唯一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全区煤田面积202平方公里,储量4.68亿吨。数量众多的煤矿和其他国有企业,衍生了大面积的工人宿舍、家属宿舍等,这些房屋多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最老的煤矿宿舍有110余年的历史。随着煤矿资源逐渐枯竭,煤矿陆续关闭,遗留下了大量外观低矮破败、基础设施落后的棚户区亟待改造。据统计,全区共有棚户区约510万平方米。

近年来,贾汪区抢抓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历史机遇,把棚户区改造作为突破城建、改善民生的“一号工程”,制定落实一系列惠民利民政策,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操作、阳光拆迁,棚户区改造被群众称为最暖人心的民生工程。通过多方筹措资金,累计改造夏桥、永兴等74个棚改项目,实现棚户区改造359.16万平方米;建设安置房项目21个,总投资约53亿元,总建筑面积约228.58万平方米,可提供房源18980套,已征收21617户、涉及人口约82000人,已安置约16163多套。”

在安置房选址上,贾汪区委、区政府充分听取民意,按照就近安置的群众意愿,拿出新城区核心地块用于安置房建设;在规划设计上,采用商品房的理念建设安置房,150万平方米超大社区,多层5层配阁楼建筑,高标准绿化,配套齐全,绝不让安置房成为新的棚户区;在户型设计上结合实际,设计全地上挑高储藏室,既能存放杂物,也可当成老年房。通过棚户区改造,不仅改善了百姓的居住条件,还为贾汪城市发展扩展了空间,盘活了片区存量土地,通过土地开发刺激商贸服务业发展,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及产业预留了空间,同时拉大了贾汪城市发展框架。

“十二五”期间,贾汪区围绕富民优先,从创业、就业、扶贫和保障等方面落实政策措施,不断拓展增收渠道,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6%和11.4%,顺利完成省新一轮脱贫奔小康工程,农村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员脱贫率走在全市前列。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travel/zixun/2017-10-24/409297.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生态  发展  贾汪  贾汪区  产业  转型  工程  城市
建设  改造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