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频道 > 旅游信息 > 正文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推动铜山跨越发展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推动铜山跨越发展 
 
 

 

深化“放管服”,当好服务企业“店小二”。
徐工汽车生产线
徐州科技创新谷
“苏北水乡”汉王镇
铜山万达广场夜景
楚河

 

◎文/图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胡明慧 通讯员 尚庆迎 魏朝星

10月9日《人民日报》发布“2017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2017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榜单,铜山区位列综合实力百强区第30位、投资潜力百强区第31位,综合实力和投资潜力在全省分列第12位和第7位。从这张榜单不难看出,人杰地灵、创新勃发的铜山如今日益受到投资者、企业家们的青睐,正沿着产业转型升级的康庄大道跨越式前进。

围绕建设“强富美高”新铜山的目标,铜山区瞄准国内一流城市标杆,对照国际化营商环境标准,细化完善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在政务、服务、开放、要素、设施等环境建设上下功夫,“让投资者、企业家满意”,由一句话,变成为一个个切实的行动。

打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

营商环境,真实地彰显着一个地方思想解放程度、市场发育程度,以及未来的发展潜力。为了既能把客商吸引来,又能把他们留下来,还使其不断壮大,铜山区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抓手,以市场的理念、改革的思维,全力打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

认真做好权力清单标准化和取消、下放工作。目前全区各部门共承接省、市等上级部门下放事项126项,撤销或转移非行政许可事项88项,对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柳新镇分两批共下放区级权限769项,对徐州高新区共下放权限348项,代办类31项。按照“按需下放、能放尽放”的原则,对铜山经济开发区全面下放管理权限。

扎实有效推进“放管服”工作。区政务办对全区41家部门281项审批或公共服务事项进行梳理、流程再造,共压缩环节175个,缩短办理时限615个工作日。落户铜山的苏科置业有限公司2013-103号地块开发项目,从项目备案到领取施工许可证,仅47个工作日就完成了所有环节的审批,成功入选全省施工许可最优案例。10月20日,中梁御置业2017—6地块开发项目,更是只用了28天就从徐州高新区领到了施工许可证,跑出了全市建设项目行政审批的“最高速”。

持续推进“不见面”审批服务工作。通过梳理上报,集中审核,铜山区公布了两批“不见面审批(服务)”事项清单,涉及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安局等37家单位共991个“不见面”审批(服务)事项。依托政务服务“一张网”工作平台,“不见面审批”,在铜山已成为普遍的制度安排。

打造诚信规范的市场环境

以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区域为目标,铜山着力打造“零障碍、全过程、专业化、低成本、高效率”的营商环境,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让投资商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让群众办事更便捷、更高效、更舒心。

为此,铜山区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坚持“放管结合”,积极创新监管理念、监管机制和监管方法,在“放活”的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形成“守信企业、一路绿灯”“失信企业、处处受限”的信用奖惩机制,创新政府管理方式,规范市场执法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

对全区各机关单位涉及企业、群众收费项目,铜山区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统计。在“3550”涉及收费方面,企业注册开业领域无涉及企业收费项目;办理不动产权证领域涉及企业、群众收费项目3项;办理施工许可证领域收费项目共11项。对涉及企业和群众收费项目有关情况的调查摸底,为下一步开展清理规范,营造有利于企业创业、群众办事的良好环境奠定了基础。

打造互利共赢的开放环境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吸引力、竞争力,更是创造力、驱动力。

参照深圳、广州、惠州等地区打造互利共赢开放环境经验做法,铜山区出台了《2017年度扩大开放,推动创新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铜山区政府关于促进全区外经贸发展的奖励意见》等政策文件,以促进重大项目招引、外资引进、外贸平台建设、外贸出口等工作。

在招商引资方面,铜山不断完善“1197”大招商体系:制定了项目专员制、项目预审制、项目协调制和责任清单制等四项制度,全面推进“有意识的全员招商、有目标的精准招商、高水平的专业招商、高效率的系统招商”。

在平台建设方面,铜山加快推进开放平台、创新平台、服务平台等发展。积极融入市十大开放平台建设,研究谋划在全市创建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过程中嫁接进铜山要素,开创铜山窗口。加快推进徐州产业技术研究院、科技创新谷、国家安全科技产业园三大创新平台建设,加快跨境电商、保税物流监管仓建设。通过组建外贸公司、企业自营出口、建设软通动力跨境电商等,加大外贸进出口力度。办好第七届徐州安全产业协同创新推进会暨“‘一带一路’与走出去安全发展”国际论坛,彰显铜山开放投资环境的国际影响力。

打造完备优质的要素环境

有吸引力的营商环境必定是各类生产要素能够有效及时地转移到处于成长期、扩张期的供给中。如何打造完备优质的要素环境,实现优化配置,铜山的做法是两措并举。

一方面,铜山区建立起“项目等土地,土地等项目”两个倒逼机制,创新资源利用方式,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收集梳理全区土地、规划、园区、产业等信息,加强项目用地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行中小项目向标准化厂房集中,对不符合产业发展和环保要求的项目一票否决。创新引资方式,利用外资的形式由单一的外商投资到以外商直接投资为主、多种投资形式并举,实现产业、资本的齐头并进。

另一方面,铜山在全区上下深入开展“项目建设突破月”“招商引资突破季”活动,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项目建设的第一站、作风转变的第一线、推进发展的第一要事,紧紧抓牢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生命线。截至今年第三季度,铜山区共完成5亿元人民币(含)以上的重大内资项目7个,协议利用外资总额30242万美元,实际到账外资16190.9万美元,实际完成进出口总额480139.11万元,均在全市考核中名列前茅。

新时代 新铜山

◎本报全媒体记者 胡明慧 通讯员 尚庆迎 魏朝星

铜山地处江苏西北部,环绕徐州主城区,总面积2010平方公里、人口130万,2010年撤县建区,辖17个镇、11个街道、1个国营农场、1个国家级高新区和1个省级经开区。

近年来,全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围绕徐州“四个定位”“四个中心”谋划发展,按照建成区100平方公里的目标,建成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最重要的功能片区、徐州南部主城区、商业第一副中心。坚持“工业立区、产业强区”不动摇,大力推进“两聚一高”,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相继建成苏北首家国家级高新区、全国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6年完成GDP975亿元、总量苏北第一,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3688亿元、占全市总量近四分之一,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566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42.2%,主要经济指标全市第一、全省前十,位居全国科学发展百强区31位,徐州高新区最新综合排名在全国156家国家高新区中上升至第51位。今年上半年,全区完成GDP542亿元、增长7%,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757.2亿元、增长11.9%,工业应税销售收入325亿元、增长24%,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46.6亿元、增长1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1亿元、增长12.2%,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17685元和10084元、增长9.2和9.1%,预计年底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可率先达到2万元小康标准。

坚持工业立区、产业强区,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狠抓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铜山区主攻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两大主导产业和安全科技特色产业,培育壮大ICT、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物流、金融、商贸、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推动钢铁向绿色冶金、建材向新型建材转变,提升拉长煤化工产业链,全力打造全市“一中心一基地一高地”最重要支撑。

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经济运行质效进一步提升。铜山区真正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走科技引领、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之路。发挥徐州国家高新区科技创新主阵地作用,铜山区加快徐州科技创新谷、徐州产业技术研究院“一谷一院”平台建设。实施省部共建“蓝火计划”,与浙大、矿大等五所高校共建“5+1”协同创新联盟,建成院士工作站5个、引进“千人计划”专家11人,实现规模工业企业市级以上研发机构全覆盖。认真践行新的发展理念,铜山区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和污染产业,加快吕梁山、微山湖、汉王三大生态屏障建设,悬水湖景区获批国家4A级景区,楚河南岸滨河绿地、汉王中心镇建设、倪园村环境整治获省人居环境范例奖,加快构建“一山一镇一河一湖一圈”旅游发展格局,打通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的通道。

坚持融入市区、补短补软,宜居宜业水平进一步提升。铜山区围绕“徐州南部主城区、第一商业副中心”建设目标,大力实施“四路两河一湖一线”综合开发,引入万科、融创、碧桂园等知名企业,万达广场成功开业,矿大附中建成使用,市第一人民医院即将完成主体建设,打通“断头路”,城市框架全面拉开。除此之处,铜山还大力实施城乡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加快城区公共厕所、公交首末站、公交站台、公共自行车、公共停车场、公共道路和农村公共交通、改水、改厕、卫生服务站、小学校恢复、环境建设“六公六建”工程,不断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加快一体化进程,着力打造“精致、细腻、整洁、有序”的宜业宜居环境。

坚持民生优先、聚焦富民,群众获得感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围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铜山区认真落实富民“八项工程”和脱贫“六项举措”,确保城乡居民增收高于经济增长,脱贫步伐快于省市要求。该区每年开展就业援助“春风行动”,新增城镇就业8000人以上、新增劳动力转移6000人以上,同时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年底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可率先达到2万元小康标准。除此之外,铜山区还以绣花功夫推进“一户一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2019年,铜山区将提前实现7.6万低收入人口脱贫、30个经济薄弱村达标。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travel/zixun/2017-11-15/411307.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山区  发展  环境  徐州  建设  产业  创新  项目
企业  推进  打造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