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秦淮灯会璀璨32年:“中国年味”在传承与创新中绽放
陆有文的“限量版”狗年生肖花灯
鲜艳的花衣裳、俏皮地小舌头、鼻尖顶着蓝绒球、爪子上捧着绿如意。今年,秦淮灯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陆有文的“限量版”狗年生肖花灯以狗捧如意来表现。
正月初一一大早,76岁的陆有文早早地便赶到夫子庙西牌坊灯市的摊位前忙活起来,他的摊位在灯市中的“黄金位置”。每年,他的花灯定价最高,也最受欢迎。
“你看,小狗脚上是篆书的‘有’字,耳朵上是‘福’字,合在一起就是‘有福’,再加上如意,这叫‘有福送吉祥’。”陆有文向围观者娓娓介绍自己的创作构思。
另一边,龚文新扛着相机,已经将镜头对准了陆有文和他琢磨了大半年才创作出来的生肖狗灯。伴着秦淮灯会,陆有文已经一年不落地走过了32个年头;龚文新,这位“秦淮图库”创建人,也“盯”着年复一年的秦淮灯会,一拍就是20多年。
秦淮河静静流淌,夫子庙游人如织。“日子越来越好”,是老灯彩艺人陆有文对生活的真切感受;而在摄影师龚文新眼中,这映照千年秦淮的璀璨花灯,更是时代发展变迁的最好见证。
“老南京”有句俗语:“过年不到夫子庙,等于没过年;到夫子庙不买灯,等于没过好年。”年味越来越淡,年俗弥足珍贵。春节期间家人团聚,到秦淮河夫子庙观灯赏景,已经成为大多数南京人的一种习惯和浓浓的乡土情结。
李碧霞是南京人,除了自己看灯会,今年她还带着西班牙朋友Mercedes一起来。“以前只在电视节目中看到过秦淮灯会的壮观场面,被人山人海的场面吓住了,不敢轻易尝试。”第一次身临其境到南京来看灯会,Mercedes非常兴奋,她说这次灯会给她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
南京的灯彩可追溯到1700多年前,但那时的灯彩仅限于皇家禁苑之内,供帝王以及王公大臣们欣赏。南朝时期,灯彩逐渐从深宫禁苑走向民间大众,开始举办元宵灯会,“灯火满市井”成为一时盛景。到了明代,秦淮灯彩艺术得到迅速发展,鼎盛时期灯彩品种多达三百余种。每逢农历新年,元宵前后,秦淮河畔处处张灯结彩、欢歌笑语,家家走桥,人人看灯,“秦淮灯彩甲天下”的美誉由此蜚声天下。但此后的数百年间,却因为种种原因而中断。
1986年,南京市秦淮区在大成殿恢复举办夫子庙灯会,自此“秦淮灯会”再次回到百姓生活当中,成为南京市民春节期间一道“年味”大餐,也以崭新的面貌与南京的发展紧紧贴在了一起。
1994年,龚文新带着妻子孩子去夫子庙看灯会,拍下他的第一张“游客照”,自此一发不可收拾。从大成殿、棂星门,到泮池、白鹭洲公园,再到明城墙、大报恩寺……秦淮灯会的范围一年年不断扩大,龚文新的镜头也掠过大街小巷,记录下了南京这座文化古都日新月异的变化。
2000年,龚文新“溜”进夫子庙秦淮河南岸的大照壁,以河上的灯组为景,拍下了河对岸的大成殿。那年是龙年,棂星门上金色的龙灯盘旋成“2000”的形状,旁边还有一组兔子和龙牵手的灯组。秦淮河上,一艘游船慢悠悠掠过,船上的小男孩手里提着一盏荷花灯。那时,游船还是复古的老爷车造型;如今,秦淮河上的画舫已是雕梁画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