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浓浓的中原文化韵味“老家河南”微视频再次走红网络
|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祝传鹏孙华峰王双飞
“洛阳唐三彩、神垕钧瓷、开封汴绣、中原庙会……”伸手一摸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是秦砖汉瓦。近日,几部带着“老家河南”标签的微视频由于作品形式新颖、题材生动、故事感人接地气,再次走红网络。
“高姐”的双城生活
2012年,京广高铁郑州至武汉段开通,唐美也成为中原铁路第一批“高姐”。6年多来,她从列车员一路成长为列车长,见证了郑州成为米字形高铁枢纽的历程。她的爱人也是一名列车长,两个人因高铁而走到一起。每天,他俩在高铁上往返于两个城市之间,这既是他们的本职工作,也是他们的幸福生活。
高铁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出行方式乃至经济版图,把越来越多的追梦人连接在一起。
飞行人生成就梦想
在天空中自由翱翔,这是80后张垚心中的梦想。他不断探索,从造航模飞航模到专业领域的无人机生产,再到载人飞机的研发设计制造,付出了13年心血,把爱好做成了事业。如今,他的团队生产的无人机已经广泛应用于航拍测绘、森林防护、农业植保……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人驾驶着他们制造的载人飞机翱翔蓝天、成就梦想。
淬炼技艺钧瓷出彩
钧瓷产于禹州市,是中国古代五大名瓷之一,以其独特的釉料和烧制方法所产生的“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而闻名于世,自古就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之说。
任星航出身于神垕镇钧瓷世家,致力于钧瓷烧制,不仅成功复原了宋代双火膛结构钧瓷窑炉,还恢复了钧瓷柴烧这一久已失传的传统工艺,在变化的时间中淬炼永恒的技艺,造就出五彩斑斓、变化万千的釉色。
千年唐三彩“焕”新颜
高水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他悉心钻研,千锤百炼,终于复活沉睡千年的唐三彩制作工艺,在古老与现代的完美融合中开辟了唐三彩艺术的新天地。唐三彩,是盛行于唐朝时期的陶器,因其釉色以黄、绿、白为主,故称唐三彩,又因多出土于洛阳,也称“洛阳唐三彩”。
飞针走线绣春秋
汴绣是中国传统刺绣工艺的瑰宝,以绣工精致、格调高雅、色彩秀丽而闻名海内外,尤其善于绣制古代名作、历史长卷作品。“汴绣皇后”王素花技艺炉火纯青,她曾携作品《清明上河图》代表河南省参加了1959年国庆十周年献礼。虽然已经80多岁,但她精神矍铄,目前正带着两个孙女和高徒,抓紧绣制一幅精品版的《清明上河图》,为新中国70华诞献礼。
中原庙会红红火火
中原庙会,是最富有中原特色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淮阳太昊陵庙会、浚县古庙会、开封万岁山春节大庙会、道口火神庙会、郑州城隍庙会……寄托了人们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太昊陵庙会曾创下日接待游客83万人的纪录。让我们紧跟民间艺人的脚步,赶一趟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的庙会,在锣鼓喧天、喜气洋洋、欢声笑语中,感受中原庙会的繁盛,品味中原文化的魅力,体悟中原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地平线下的古村落
“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入户不见门,闻声不见人。”这是三门峡陕州地坑院的真实写照。爱美丽,一名就读于河南大学的留学生,带你走进这别具一格的地坑院,领略陕州剪纸、捶草印花、澄泥砚、锣鼓书、穿山灶、十碗席等特色民俗文化,感受岁月积淀下来的别样风情。
信阳腊肉家的味道
在素有“北国江南、江南北国”之称的信阳,年关时,家家户户屋檐下的腊肉是家庭幸福的标记。袅袅炊烟中微微晃动的一排排腊肉,充满了年的韵味和家的温馨。正是这种老家的味道,召唤着在外打工的信阳小伙卢焱回到家乡商城县开起了农家乐。他用传统手艺精心晾晒出信阳腊肉,热情招待前来旅游的八方宾客。
扮靓出彩河南的文化底色
□李倩
本期“老家河南”推出的8部微视频作品,带着浓浓的中原文化韵味,从田间地头到城市楼宇,从舌尖味蕾到民俗庙会,以一个个“细微”的角度呈现出古老底蕴与现代发展并存的河南,让我们领略到大美河南的厚重文化底色。
这里是彩色的河南。“人间至味是家宴。”《信阳腊肉家的味道》把家乡的味道端上餐桌,让漂泊在外的游子找到家的方向;《千年唐三彩“焕”新颜》《飞针走线绣春秋》《淬炼技艺钧瓷出彩》关注到唐三彩、钧瓷、汴绣这些古老的技艺传承,在历史的淬炼中,他们依旧散发着历久弥新的色彩。
这里是温暖的河南。《地平线下的古村落》新年灯火通明,锣鼓家宴的总角之乐有种别样趣味;《中原庙会红红火火》则把记忆带回到儿时躲在幕后听说书的小确幸中,红红火火的故事也让日子有了好兆头。
这里是追梦的河南。《飞行人生成就梦想》和《“高姐”的双城生活》展示了高速发展中的河南侧影。拼搏进取、持之以恒也让80后飞机研发师张垚和第一批“高姐”唐美离梦想越来越近。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我们都是追梦人。让我们在新的一年里,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骨气、坚忍不拔的毅力,努力奔跑、勇敢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