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屯街道小屯村,有一位年近七十的老人她叫赵从英,提起她是人人敬佩、个个点赞。她整天是一副笑脸面对四邻。四十多年前嫁到小屯村,便和丈夫井忠林相濡以沫,勤劳持家。对上孝敬父母,对下教育子女好好做人,这是一个幸福的家庭,即使在生活困难时期,她家也是笑声不断。她热心助人,乐与奉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积极无私帮助村民排忧解难,很受村民爱戴。被人们称之为“最美夕阳红”。
上世纪九十年代,微山湖二级坝建了大批的煤港,运煤车日夜不息。因路况差运煤的车子行走起来一扭一扭的,路边掉下的煤泥、煤块到处都是。赵丛英看到这情况,买了辆三轮车,便到路边和几个村民一道去捡拾落地煤,每天捡来一车两车三车不等,日子长了,她家院子里堆得像小山一样,她让人给焊了一个烧煤炉,烧水做饭。谁曾想;炉子烧水这么快,七八分钟就烧开一壶水,一会功夫,家里的热水瓶全烧满了。这时候,她就让屋前屋后的邻居来倒开水,先是几家,发展到十几家,后来到几十家,最后整个一条街的村民都享受到了免费的开水。有的邻居自己忙不来,她就提着开水送水到户。一个烧水壶不行了,再买一个。虽然自来水和烧水壶都是花钱买,她不在乎,因为邻居方便了,她心里才高兴。对门邻居丛东滋打趣的说:“我们这一片人家,都过上了共产主义生活,各取所需,谁用多少开水,这个热水馆都是免费供应。”
赵从英丈夫兄弟四个,老大、老三都有家室,儿孙满堂。唯有老二井中昌,一辈子没成家,是个苦人,孤独生活。眼见一年一年衰老的大伯哥,赵丛英主动接到家中供养,像孝敬公婆一样对待二哥。那几年二哥生活的特幸福,每天出入家庭都哼着小曲。前几年,赵丛英因为二儿子家到煤电公司看孙子,二哥在村干部的安排下住进了大屯街道敬老院,前年因孙子已经上学,不需要人带了,赵从英转又把二哥接回到了老家,一是让丈夫陪着二哥说说话,免得二哥寂寞;二是她也好给二哥洗洗衣服;三是让二哥别感到孤独,回来家体验体验家中的温暖,享享天伦之乐。过年过节,更是让丈夫提前将二哥请到饭桌上位。面对热气腾腾的团圆饭,和和美美的全家福,香醇的美酒,漂亮的新衣,祝福的话语,二哥高兴地像个孩子似的,手舞足蹈时,赵丛英的心里比遇到任何人欢快事情都感到甘甜。
抚养老哥,并非只是吃吃饭,洗洗衣服。因为老哥已年到八十,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各种疾病都已经凸现出来,经常住院挂吊瓶,冲血管,日夜护理之外,还有一笔你不少的开支,赵丛英夫妇二人从不表功,也从不攀比,每年几千元的医疗费都是自己掏腰包,从不提出由三兄弟分摊。人常言:买根甘蔗,收获甘甜。为二哥的付出收获什么呢?在她们夫妻两个人心里,为二哥治病是自己的责任,毫无怨言,只有这样,心理才能平衡。赵丛英常对人说:“二哥是个苦人,没人疼,就这样我们觉得他还是比别人受了委屈呢。”
赵丛英从小学会了一手好活——刺绣。婚后忙着过日子,刺绣早忘了。近年来,她又拾起了老技术,绣拖鞋,因为刺绣功底好,绣的鞋人见人爱,一群妇女常来观看,啧啧称奇。她随口就说:“相中了吧,拿去穿吧。”“还剩下你们几个,晚些天我绣好了再来拿吧。”难怪人们说爱心能使人心胸开阔,只要是别人有需求她是大方,前后绣过几十双拖鞋 ,除去工钱不要,光是材料钱也不少与一、二百块钱,全送了人,自己却一双也没留下。
赵丛英虚心好学,她看到别人用毛线钩的棉鞋很漂亮,有轻巧又暖和,她买来毛线、鞋底、海绵等材料,拜师学艺,开始钩鞋,第一双不好,自己穿,第二双有进步,丈夫穿,第三双工艺精了,送邻居,据她自己说前后共送棉鞋近百双。因为每天低头钩鞋,劳累过度,得了颈椎病,才停止了生产。冬天一条街上的家邻居都穿着轻巧的毛线鞋。又是从东滋调侃:“过去妇女做军鞋支援前线,叫拥军鞋,现在咱们都穿上了免费鞋,就叫‘拥民牌’鞋吧。”近年来晚上大批人都出来散步锻炼身体,碰到一块有时就要问一问,穿的什么牌的鞋,对方会脱口而出:拥民牌。村党支部书记姜彩银说:“赵丛英乐于助人是俺村出了名的,邻居家谁家有事都找她帮忙,今天帮张家接孩子上学,明天又帮李家照顾老人。” 赵丛英便笑呵呵的插话说:“谁找俺帮忙,就是信任俺,就是看得起俺。”
沛县大屯街道办事处 开祥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