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王辉
“采蘑菇的小姑娘,背着一个大竹筐。清早光着小脚丫,走过树林与山岗。”记得老家的房前屋后,院子内外,每逢下雨时,就会长出许多小蘑菇,母亲常采来给全家人做汤喝,那味道,远比现在市场上卖的蘑菇要鲜许多。笔者收藏一件铜镶玉蘑菇笔架,仿佛让人一下子便回到了童年。
这件笔架长13.3厘米,宽4.2厘米,高7.6厘米,为铜质,上面镶嵌有红、绿宝石。笔架做得极其仿真,就像春天的雨后,在树林里一段废弃的树桩上,长出来一丛鲜嫩嫩的小蘑菇。尽管是铜质,仍显出它的纹理和精神,无论是树桩,还是蘑菇,都雕刻得极为传神,树桩上的断裂、伤疤以及树皮等都很逼真。而蘑菇头以及树洞等,均留出来,镶嵌上了绿色、红色、白色和黄色等玉石,使得笔架看起来颜色更为鲜艳,点缀效果便很好地展现了出来。
在镶嵌时,工匠并非直接将玉石镶嵌在铜内,而是在玉石和铜胎融合之后,再经过高温烧制而成,这样,便使玉石看起来与铜更加融为一体,好像浑然天成。玉石之上,也根据构造勾勒了一些深深浅浅的花纹,如此一来,整个笔架显得古朴而又轻盈,大气而又不失调皮,把玩起来,简直让人爱不释手。如此令人赏心悦目的笔架,放在书房里,当然另有一番奇妙的韵味,古人的匠心巧具,实在让人为之惊叹。
玉镶铜工艺在我国很早便已经出现,在商周的青铜器上,便已经镶嵌有玉石,而有证可考的是河南三门峡虢国墓中出土的,被誉为“天下第一剑”的剑柄,便使用美玉镶嵌。不过,玉镶嵌工艺真正的发展,则是在明清时期,当时最先出现的应该是螺钿工艺,即用贝壳进行镶嵌形成花鸟虫鱼图案的工艺。当螺钿工艺成熟之后,便兴起了更为名贵的八宝嵌,即用珍珠、玛瑙、琥珀、金银、玉石等比贝壳更贵重的物品进行镶嵌,玉镶铜其实也是八宝嵌的一种,只不过是把玉石镶嵌在铜胎上而已。
八宝嵌工艺用料精贵,工艺复杂,制作而成的物件超凡脱俗、雍容华贵,因而受到明清达官贵人的喜爱。清初名士王世祯在其著作《分甘馀话》中便曾记述:“顷闻京师鬻一紫檀椅,制度精绝,亦以珠玉等诸宝为饰。一方伯之子欲以百二十金购之。”把珠玉镶嵌在紫檀椅上,这便是八宝嵌工艺,能值一百二十金,当真是价值不菲了。在清初时如此,如果是在现今,自然更是价值连城。这件镶玉笔架虽不能和八宝嵌紫檀椅同日而语,不过以其制作之精巧,构思之绝妙,也算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古物了。